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陈述,看懂经济专栏作家

今日(6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一期七天逆回购利率为1.9%,较前一日的2%下调10个BP。这是自2022年8月15日该利率自2.10%下调至目前水平以来,时隔近10个月再次下调。

从人民银行当前利率引导的路径看,七天逆回购利率下调往往意味着本月15日公布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将同步调整,进而20日公布的LPR利率亦极大概率会调整。

市场各方“翘首期盼”的“降息”靴子一只已经落地,另一只正在向地板砸来。

降息几成定局

人民银行近年来持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利率传导渠道,市场关心的贷款利率方面,一般短期市场利率(七天逆回购利率)与中期市场利率(MLF利率)先行变动,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发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近年来市场利率变化情况

以去年为例,2022年8月15日,七天逆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分别有上期的2.10%和2.85%同比下降10个BP至2.0%和2.75%,当月的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分别下降5个和15个BP。

此次七天逆回购利率下调,按照以往惯例,意味着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和LPR很可能在后续几天内同步调整。

后续这一调整可能有两种情况,LPR1年期和5年期同步幅调整10个BP;或者如去年8月,不同期限LPR调整步幅出现非对称变化。

如果上述推论得证,这将是去年8月以来,时隔10个月贷款利率再次下行。

今年以来,经济呈现复苏状态,但复苏力度不及预期,各方对货币政策进一步的操作预期越来越强,尽管人民银行多次强调货币政策要精准加力,但主要政策利率迟迟不动还是引发一定范围的讨论。

特别是上周以来,商业银行普遍降低了存款利率(这也是不少媒体所称“降息”的由来),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期望再次提升。今天逆回购利率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央行回应市场关切,托底经济的意图较为明显。

降息主要考量两方面因素

此次“预先降息”,可能主要有如下两方面考量。

首先,当前物价涨幅处于低位,为“降息”打开空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8%;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人民银行易纲行长近期在上海调研是对当前物价水平进行了分析,认为近来月份CPI、PPI环比下降,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供需恢复存在时间差,二是基数效应明显,同时预计CPI下半年有望逐步回升,到12月CPI同比将在1%以上。尽管物价水平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但绝对水平将保持低位。这为人民银行引导降低融资利率提供了空间。

图:近两年CPI及PPI变化

其次,经济总体呈现慢复苏的状态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总体看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疫情冲击后的恢复阶段,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正在修复。从前四个月数据看,工业增加值和居民消费增速呈现较为明显的修复状态,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行;1-5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5%,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总值同比降低6.7%,人民币汇率压力较大。从前瞻性指标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易纲行长在上海调研时表示,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会比较高,同时强调二季度GDP增速较高主要是基数效应,这意味着虽然数据较为亮眼,但经济内生动力仍然相对较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降息对不同主体影响不一

降息从直接效应看,降低了企业和个体融资成本,有助于推动扩大生产和支持消费,进而有助于促进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人民银行近期在展望货币政策时,多次表示要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同时会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此次降息即是推动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具体措施。

亦需要指出的是,贷款利率降低还意味着将影响到存款利率,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承压。最新的消息显示,继国有六大行降低三年期、五年期定存利率报价后,6月12日,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更新了人民币存款利率表,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部分银行三年期、五年期定存降幅达15个基点,此次调整是银行在贷款利率走低下的无奈举措。如本月贷款进行调整,则意味着未来存款利率仍有比较大的下行空间,一定程度上讲,贷款利率下行牵引存款利率继续走低,表明政策倾向于鼓励和支持居民消费,同时银行让利实体的压力不减。

与美国今年以来持续加息不同,人民银行此举更表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还处于错位周期。中国政策利率处于低位甚至下行,并不意味着中国真实利率水平就低于外部发达国家,近期,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人民币资产具有竞争力的真实利率,以2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中国的真实利率处于1.7%左右,与大幅加息后的美国真实利率相当,显著高于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因此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看,由于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温和衰退,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未来贷款利率的小幅调整对人民币汇率影响不大。

陈述在看懂经济上发表的文章

  1. 人民币之锚:从外汇储备到科技自立自强
  2. “青年”非典与“中年”新冠
  3. 连续两年缺席一号文件,村镇银行怎么了?
  4. 从防控疫情专项再贷款看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小微信贷的探索与创新
  5. 央行岂是“国中之国”?与财政专家商榷
  6. 易行长刚提到的创新货币工具可能是什么样子?
  7. 财政支持小微金融服务:角色矛盾与政策改进
  8. 破解小微融资“不可能三角”!
  9. 听说,央妈和财爸又和好了?
  10. 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金融怎么做?
  11. 关于金融让利实体的一个大胆想法
  12. 疫情下的就业情况:人口流动出行数据透露出的玄机
  13. 小店经济的深意:国内大循环下的小切口
  14. 贷款利率上限确定,留给银行的时间不多了!
  15. 准入门槛确定,金融控股公司新时代来临
  16. 奔跑的小微信贷和焦虑的小微银行
  17. 什么是“合适”的小微贷款?
  18.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三个边界”:基于金融精准扶贫的总结
  19. 银行贷款是否有助小微企业经营改善?——以私营工业企业为例
  20. 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的思考——读易纲行长《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21. 房地产调控到了最吃劲的时候,银行人你还好么?
  22. 盘点主要银行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压降幅度,建行中行做的最好!
  23. 绿色低碳将成为未来信贷增长最重要增长源
  24.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是否要维持县域法人稳定?重庆农商行提供了一个自然案例
  25. 降准之后,再贷款上位?
  26. 央行300+亿资金支持,小微金融再放大招
  27. 突发!央行降息:不寻常操作背后的思量
  28. 货币政策例会首次出现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29. 一月融资“开门红”:充分发力、靠前发力之后,信贷投放如何精准发力?
  30. 央行创设新工具:明修“信贷”栈道,暗度“降息”陈仓
  31. 央行出手,存款基准利率退出历史舞台?
  32. LPR再下调,房贷支出最多减少12%
  33. 时隔两年,央行行长易纲两次发文谈如何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