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在清朝历史中可以说是一个透明的存在,除了签条约,就是看大戏,整天躲在圆明园里做着“天朝上国”的梦。但是咸丰皇帝在临死前的安排,还是彰显了他的政治手腕,两宫并封,顾命大臣,还将自己那个聪明弟弟恭亲王给晒在一边,这一手政治平衡玩的确实漂亮。只不过咸丰没想到的是,他刚刚下葬,他所设计的政治平衡就被打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肃顺的野望

肃顺在咸丰朝就以专横跋扈著称,但是肃顺的做事能力又十分突出。在这种锋芒毕露的处事风格下,肃顺得罪了很多官员。对于这个能干事,又肯为国家得罪人的肃顺,咸丰给了他十足的信任。而肃顺的所作所为没有让咸丰失望,他打破了满汉之分,保举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族官员,为平定太平天国打下了基础。

同时,肃顺顶住朝堂的压力,斩杀了舞弊科场的主考官大学士柏葰,让晚清的科场风气得以得到扭转。同时,肃顺还处理了户部与私人钱庄勾结贪腐的案件。

肃顺看着满朝唯唯诺诺的大臣,眼里写满了蔑视,全是一帮酒囊饭袋。但是当他看到站在前排那个人的时候,他眯起了眼睛,这个人不能轻视,这个人就是恭亲王奕。

正是在肃顺等人的不断努力下,恭亲王奕背上了借助洋人势力逼宫的帽子。而咸丰最后将奕排除出顾命大臣之列,也正是肃顺所期望的。

咸丰驾崩,作为顾命大臣之首的肃顺,做事更没有顾忌,这也为他的毙命埋下了伏笔。

对慈禧动手

肃顺与慈禧一直不和,肃顺认为你一个皇帝的妃子,老老实实待在后宫伺候皇上就行了,别没事对朝政指手画脚。而慈禧则认为,你肃顺不过是一个奴才,我是咸丰的老婆,我老公的江山,我怎么就不能出点主意了?

咸丰驾崩了,慈禧的儿子载淳登基为帝,慈禧想着老娘该出场了。按照祖制两宫都应该晋升太后,可是肃顺故意恶心慈禧,他先将慈安晋升皇太后,而在第二天才将慈禧晋升为皇太后。本来是两宫并尊的,肃顺这么一操作,愣是让两宫太后有了高下之分。着实的恶心了一把慈禧。

对于慈安,肃顺恭敬有加,这是因为慈安生性温柔,对朝政没有兴趣,所以,慈安并不是肃顺揽权的阻碍。对于慈禧这个权力欲望十分强烈的女人,肃顺当然要打压。

而御史董元醇的上书,彻底点燃了慈禧与肃顺的矛盾。御史董元醇的奏章就三个意思,第一为新皇帝载淳增加老师,毕竟载淳才6岁,增加老师没有错。第二,增加亲王协助办差,这就有点意思了,还有第三条,皇太后暂理朝政。

慈禧看到这道奏疏十分高兴,但是她也知道,以她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批准,所以,她选择了留中不发。

这一下子让肃顺十分愤怒,带着众人直接逼宫,意思很明显,必须批驳,而不是留中!在一顿折腾下,两宫太后被迫下旨批驳董元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恭亲王联手慈禧

既然都已经到这步了,两个被打压的人走到了一起。慈禧首先是做通慈安工作,她向慈安提出了:废除顾命制度,重立垂帘体制。于是两宫统一思想后,慈禧便开始在外朝寻找助手,而此时地位尴尬的奕也在等待着机会,面对慈禧的拉拢,奕欣然同意。

奕也在盘算着怎么才能重新夺回权利,如果还继续坚持顾命制度的话,他依然没有机会,只有推翻顾命制度,采用垂帘制度,才能让自己重获权利。

慈禧与奕开始了准备工作,首先是奕积极联络外朝大臣与蒙古王公大臣,支持垂帘制度,其次是拉拢掌握兵权的钦差大臣胜保,最后是让奕在北京最好完全的准备,待两宫太后和顾命大臣回京便发动。

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如日中天的肃顺还被蒙在鼓里,1861年9月30日,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一网打尽。10月1日,恭亲王奕被任命为议政王,两宫正式垂帘。

后记

随着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场争夺大清最高权力的斗争落下帷幕。造成这场辛酉政变的始作俑者是咸丰皇帝,他所设计的两宫与顾命大臣相互牵制的权力构架,恰恰忘记了好弟弟奕的作用,也正是奕的加入,轻而易举的瓦解了这个权利平衡。而辛酉政变也造成了慈禧专权50年的局面,让大清这艘大船驶向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