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和生育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少新潮人学外国人,只结婚不生育,不为儿女所拖累,享受二人世界的快乐,他们叫自己丁克一族。

然而丁克一族在我们中国社会毕竟还是小众,但是更为普遍的则是被迫丁克的一群老人:他们儿女双全,但是出于种种原因,年老体衰之时,身旁却无子女照顾被,迫过着丁克一族的生活。

我的大伯就是这样的“被迫丁克”一族,他事业有成身家千万让人羡慕,儿女双全还有一个外孙女,然而他突然去世时竟然无人知晓。更为悲催的是,他火化下葬那天一双儿女无一人到场,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今年三月的一个清晨天还未亮,突然手机震动的嗡嗡声惊醒了我,一开始我以为是骚扰电话,便随手挂断,蒙头准备继续睡觉。哪知道,一会儿手机的震动声又响了起来,我意识到情况不对,拿起手机一看,是伯母的电话,此时时间是早上5点多!

我赶紧接通了电话,那边传来伯母悲切的哭声:“你大伯没了!”当时我有点思维混乱,一时间没有理解伯母的意思,愣了愣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母见我没说话,接着解释了起来:“大概早上4点多,我有些心绪不宁起来去你大伯房间,看到你大伯摔倒在床边,我就赶紧打了120。刚刚120来了,说是你大伯已经走了,估计半夜突发心梗走的。我给你爸妈打电话,打不通,现在只好联系你了,你们赶紧来吧。”

我挂了电话,心中一阵唏嘘。大伯说来也是事业有成,是我们老家人口中的有大本事的人。18岁当兵,复员之后在我们当地化工厂当工人。后来随着90年代初的下海经商大潮,他果断从事当时比较少有人涉足的工业润滑油领域,凭着当兵时养成的敢想敢干的劲头和不服输的精神,20多年下来累积了数千万的家产。

在外人看来,他是事业有成,住着300多平米的复式豪宅,有着自己的公司,出入豪车。可是背地里的不为人知的辛酸只有家人才知道:他是1953年人,今年已经70了,但是还要每日去公司一趟,因为几十号人的公司大小事还得指望他拍板;女儿高中出国后,就一直在英国留学工作,直到在英国结婚生子,每年回来一次探望老两口。

儿子脾气和大伯类似都比较火爆,因为最初在公司经营问题上他与大伯闹翻,后来一气之下跑到了法国留学,扬言要自己闯荡出一片天地。两人从此几乎不怎么沟通,有事情都是通过伯母做中间人传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伯脾气虽然比较火爆,但是对自己两个孩子真是付出了很多,女儿英国留学十年至少花费几百万,结婚时大伯又掏了100多万在英国为买起了房子。儿子虽然让他头疼,甚至几年两人不打电话说话,但是当伯母说儿子打算在法国开餐厅创业需要用钱时,还是默默地拿出了2,3百万交给了伯母让她分批汇给了儿子。

大伯60多岁时,得了一场比较轻微的中风因此有些轻微的面瘫,我们晚辈逢年过节去拜访他时经常拿着一根艾条熏烤着他的面部。另外由于他比较胖,血压血脂都高,每年都要住院两次每次十几天来调理身体。

而他的公司因为没有儿女打理,所以除了天气恶劣,每日都得去公司一趟,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有时候我的父亲也劝大伯,让他把儿子早点从国外喊回来,老两口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身边不能没有人啊。可是大伯总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儿子大了,翅膀硬了,不愿回来啊。”

因为大伯夜晚睡觉经常打呼噜,所以伯母住在家里的二楼,而大伯住在三楼。以至于那天晚上大伯突然发病时,身边无人知晓,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但是更让人心酸的是,大伯去世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只能打给他的兄弟姐妹,而不是身在国外的子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爸有次曾经对着我长叹一声,说道:“外人看你大伯风光,其实他内心不甘着呢。你看,你结婚还有孩子满月的时候,他都不来只是让你伯母代替他来包个红包。说自己生意忙,脱不开身子,其实是因为你堂哥一直不结婚,也没有孩子,他自己心里边憋屈着呢。看看那次他中风,身边伺候的是你的伯母,空有儿女和万贯家财,关键时刻一个都指望不上。儿女只是把他当成提款机,要这样的孩子有什么用?”

大伯因为走得太突然,遗体火化的时候,一双儿女都在国外回不来,竟然落得个没有子孙在场的凄凉景象。周围陪伴着的只有他的几位已经两鬓斑白的兄弟姐妹和我们一些晚辈,当时听到到伯母悲痛欲绝的哭声,心里面都是五味杂陈。

想象一下,我们中国有多少老人是被迫过着这样的生活,虽然儿女双全,可是长大之后都翅膀硬了,各自都飞向远方。当父母付出自己全部心血,送儿女奔向远方的时候,他们两人却要默默忍受孤独。

每当回想起当大伯突发疾病的时候,是多么的需要人帮助,但是身边没有人。当他遗体火化下葬的时候,虽有儿女但是却无一人能回来,让人看尽了笑话。这是多么凄凉的场景。

儿女闯世界父母守故土,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常态。人们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淡薄,而父母不得不忍受孤独与病痛的折磨,只为了儿女能够过得开心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我的堂哥变卖了法国的餐厅回到了伯母身边,可是却晚了,大伯再也看不到儿子了,临到去世也没有抱上心心念念的孙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父母在世时,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父母的身体需要照顾,而自己又需要到远方时,就"必须"安排好照顾好父母的"方法",以尽孝道游"必"有"方"。

这句来自《论语》的警世名言对我们如何处理子女身在远方和父母养老这一矛盾,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希望天下的儿女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尽可能多为父母考虑一下,因为不知道哪次分别就成为永恒。

如果您有任何看法,欢迎留言讨论,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