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王景,生活在唐末五代至北宋初,籍贯为掖县(现莱州市)。

或许是因为年代相对久远,王景对于现在的莱州人来说多少有些陌生。如果不专门查阅史志的话,多数朋友应该不了解他的事迹。实际上,王景的地位相当显赫,在北宋之初曾被封为“太原郡王”。

众所周知,古代的官和爵是两套并行的系统,当官相对容易,而封爵则比较难,“王”作为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有国王/亲王和郡王之分),更是难上加难。纵观莱州历史,虽然涌现出众多阁臣、尚书级别的名宦,但有爵位者屈指可数。王景能获赐王爵之封,地位可谓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王景的生平,清代《掖县志》记载较简,只说:“王景,太保,封太原郡王。”其详细事迹,主要收录在《宋史》当中。

根据《宋史》记载,王景出身一般,家族世代“力田”(务农)。到了王景这一辈,正逢唐末五代乱世,他便决定投身行伍,就此改变了命运。

起初,王景在后梁大将王檀麾下效力,跟随对方与后唐庄宗李存勖多次交战。不过,当李存勖攻入大梁之后,王景也同大多数梁将一样,选择归顺。

在后唐时期,王景经过多次升迁,坐上了奉圣都虞候的位置。唐末帝清泰年间,他跟随大将张敬达前去征讨晋阳的石敬瑭。由于后者引契丹为援,最终取代后唐建立后晋,王景便又成为后晋臣子。

此后,王景的仕途进入快速升迁期,先后担任相州刺史、耀州团练使、京城巡检使、洺州团练使、侍卫马军左厢都校、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横海军节度使等,逐渐成为藩镇重臣。

在横海节度使任上,后晋被契丹所灭,王景拒绝臣服契丹,最后归顺刘知远建立的后汉政权。而后者也给予王景“同平章事”的加官。

过了数年,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而王景与郭威是旧相识,因此也得到优待,不断加官进爵。其中,官职方面先后兼侍中、加开府阶、加兼中书令,而爵位方面也先后获封褒国公、凉国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之后,王景作为前朝重臣,也表现出配合的态度。为了加以笼络,赵匡胤便下令,将王晋加官守太保,封爵太原郡王。至此,王晋就完成了从掖县农家少年到王爷的人生大转变。

总的来看,王景能够封王,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他自身有胆,敢于尝试新的领域。其二,五代时期风云变幻,客观上提供了很多机遇。其三,他能审时度势放低身段,对中枢掌权者始终态度恭顺(在五代时期,这种情况很常见,也无可厚非)。

对于第三点,《宋史》中有一段绘声绘色的记载:

(王景)性谦退,折节下士,每朝廷使至,虽卑位必降阶送迎,周旋尽礼。左右或曰:"王位尊崇,无自谦抑。"景曰:"人臣重君命,固当如是,我惟恐不谨耳。"

也就是说,朝廷每次派使者前来,即便品级再低,贵为王爵的王景都会恭敬招待,这一点,与当时武将普遍的跋扈习气有天壤之别。因此,他虽历经数朝,最后却得以善终。北宋建隆四年,王景以七十五岁的年纪去世,随即被追封为“歧王”,谥号元靖。

根据《宋史》记载,王景有三子,名字分别为廷义、廷睿、廷训。其中,廷义官至横州团练使,后在攻打北汉时战死,获赠建雄军节度。廷训也至骁卫大将军致仕。以此来看,这支王姓人也算是北宋初期的一个武将世家了。只不过,由于史料有限,王景家族在掖县还有没有后裔,有的话分布在哪里?暂时不得而知。(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