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参议院星期四(6月8日)全票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国务院争取在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中,取消中国享有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8日无异议通过了《终止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法案》,参议院并未立即表明何时会审议这项措施。不过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决定,算是为通过这项措施铺平了道路。

法案支持者宣称,中国所拥有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可以允许其在一些国际组织或条约中享有“特权”,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有望超过美国,不再是需要“特殊待遇”的“发展中国家”,否则这将是“荒谬的”。

01不是发展中国家法

早在今年年初,美国议员科顿等人就已经牵头提交法案要求取消给予中国的“永久最惠国”待遇,彻底废除布什政府时期给予中美商贸的便利条件。

就在今年3月2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就曾以415票赞成、0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国所谓“不是发展中国家法”的法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众议院投票现场。计票结果显示,有215位共和党议员投赞成票,7人未投;200位民主党议员投赞成票,13人未投;无人投反对票。

国际组织对于如何界定发达国家标准不一。

关于发达国家评定的标准,目前最为人们所知的有四个:

第一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身份,目前OECD共有38个成员国。

第二个是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达经济体,包含39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个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指数(HDI)极高国家,HDI包含平均寿命、受教育年限和人均国民总收入三个维度,0.8以上被视为极高国家,截至去年有68个国家超过0.8。

第四个是世界银行的高收入经济体,它的衡量标准是不断上浮的,初始是人均GDP6000美元,2004年提高到1万美元以上,目前的门槛是12696美元,包含82个国家或地区,这也是所有发达标准中门槛最低的一个。

世界银行则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把世界各国分为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四个组别。按照2023年公布的最新划分结果,低收入经济体是指人均国民收入在1085美元或以下的28个经济体;中低收入经济体是指人均国民收入在1086美元至4255美元之间的54个经济体;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是指人均国民收入在4256美元至13205美元之间的54个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是指人均国民收入在13205美元以上的81个国家和地区。按这个标准,中国被归于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

如今,美方为了精准打压中国,通过出台法案的方式,意在剥夺中方享受的发展中国家权利。美方才能继续站在食利者的顶端,继续收割这些国家的财富,让发展中国家永远沦为美国的“打工仔”。

02 “发达国家”的帽子戴不了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回应称,中国是各方公认的最大发展中国家,美国想给中国送顶“发达国家”的帽子,对不起,这顶帽子中国戴不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维护发展中国家地位是中国的合法权利。中国属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不由美国说了算。中方将坚定捍卫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

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五(9日)回应媒体询问说,美国想把发达国家的帽子强加给中国,不是出于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赏肯定,“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把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03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

美方对中国发展状态恶意升级的企图,早在特朗普时期就显现端倪。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已经成为一场久拖不决的烂账。选择中美贸易战实质是“美国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的手段之一”。

中美贸易战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不顾中方劝阻,执意发动贸易战,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打响中美贸易战第一枪。

应该说,中国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WTO承诺,在不少方面甚至超出了承诺。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贸易争端、平息贸易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这个武器,争取以磋商方式解决争端。

美国经常根据美国国内法来处理国际贸易争端。如美国301条款允许美国政府以“不合理或歧视性并对美国商务造成负担或限制”为由,对外国实施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惩罚措施,即便这些国家并未违反国际协定和国际条约。

美国在贸易战中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对华加征关税事实上给本国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带来无谓的损失,而且,减少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可以大幅减轻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

04 扶持印度作为世界工厂

2023年度的G7领导人峰会,在日本广岛召开,作为今年G7的“特邀嘉宾”,印度又吸引了全场的目光。让印度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口号,又开始频繁出现在西方媒体上。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标志着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印度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宗教的国家,其人口红利和经济潜力都十分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美国将印度纳入制造链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之后,美国企业与印度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深。 最近波音与印度航空公司的交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最著名的航空航天公司波音在上个月宣布了一项创纪录的协议,向印度最大的航空公司供应价值约 340 亿美元的 220飞机,这至少是印度民航史上最大的一笔采购。

此举是在西方企业寻求摆脱对中国制造依赖之际,印度这个南亚经济巨人正在竭尽全力吸引外国公司,以期成为下一代全球制造中心和世界工厂。

印度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特别是在一些领域,例如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印度的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印度政府采取更多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印度市场的潜力将会更加巨大。

印度在西方眼里还有“制度优势”,虽然莫迪现在搞印度教民族主义,走地上神国这条路线,但他毕竟是美西方式“票选”制度投出来的领导人。包括苹果、三星、诺基亚、富士康在内的全球制造商,加速在印度制造的趋势更为广泛。

现在,印度就是美西方的“希望应许之地”,是美西方应对所谓“中国经济胁迫”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