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回复“成长”,免费加入军营高效成长群,持续获取【军营成长利好政策】,更快成长成人成事!
作者|锦舒
来源|军营职心眼儿(ID:sszc800614)
转载请联系(微信ID:suiyuan800614)
杨班长退伍了,没有考学提干,没有立功授奖,四期拿着为数不多的转业费开始了新的征程。

杨班长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城市的小山沟,15年前极力向村长争取到这来之不易的入伍名额。
杨班长想在部队好好发展,把父母带出大山,好在杨班长从小体格强健,新兵连里就很快就崭露头角,下连后就被分到了侦察连。
义务兵期间的杨班长表现很是积极,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差,但仍然积极的学习准备考军校或提干,每一次考核都保持着全优的成绩,并多次在演习比武中给师团领导留下深刻的影响。
可天不随人愿,两次考学皆落榜了,提干也机率甚微。一次意外训练伤让杨班长难再胜任侦察连高强度的军事训练。

杨班长不放弃,成功申请转改为二期士官,调到后勤部汽车连。一切从零开始,侦察员变成了驾驶员。
很快,通过刻苦的训练,杨班长拿到了驾驶A本,成为全师为数不多的金牌驾驶员,被师政委钦点到身边当通讯员。
杨班长不善言谈,跟了政委,依然闷头干活。一开始,政委和他相处觉得难以沟通。不过,时间长了发现杨班长干活实在,为人朴实厚道,只是不太爱说话。
有一次,政委问杨班长为什么从来不穿便装。杨班长说:“部队发的衣服够穿了,平时又不请假外出,根本不需要便装。”
政委再三要求,外出公差着军装太引人注目,必须备有便装。转天,杨班长就在最近超市买了两件上衣,一件长袖、一件短袖,叠好整齐地放在车后备箱里。

政委问他:“为什么不买一身便装?”杨班长说:“这两件足够用了,夏天穿短袖,春秋穿长袖,再冷点就在长袖里夹部队发的毛衣,裤子和鞋外面看不到,也不浪费钱买了。”
杨班长一向很节俭,从新兵连起每个月的津贴只留给自己200元,花在洗漱用品上,剩下的钱全转给老家的父母。
平时不打游戏、不买衣服,用的手机都是战友剩下的旧机,最奢侈的花费也是在战友结婚的时候,随个份子钱。杨班长想在新一线城市的驻地买房成家,父母都是农民,无法提供好的资源,只有靠自己。
杨班长的爱人菊儿是个其貌不扬,但又和蔼可亲的女子。
问起杨班长和爱人的相遇史,杨班长也只是淡淡的一带而过,“我和她就是在岗哨认识的,我站外岗,她送快递,找包裹的时候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难能可贵的是菊儿愿意跟着杨班长。菊儿初中时父母因事故意外永远离开了她,是爷爷奶奶给带大的,高中后菊儿就辍学打工去了。进过工厂、当过服务员,在社会的洗礼中练就了养活自己的能力。
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她就来到了杨班长服役所在的城市,认识了这个朴实的男人,没有彩礼、没有嫁妆,只有9块钱的结婚证。
杨班长说:“她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我是她唯一的亲人,她跟了我,我就尽量让她过的比以前好一点。这些年,她跟着我吃了很多苦,最后悔的就是同意她第一次做的流产......”
原来,杨班长和菊儿结婚不久就有了孩子。菊儿认为自己身体壮,应该把精力先放在努力挣钱上,攒多点儿钱再要孩子,生活质量会更高些,就和杨班长商量先不要孩子了。
没想到这一次错误的决定,给夫妻俩带来了持久的伤痛。

过了几年,菊儿用攒下的积蓄备孕,可始终没有动静。去了医院检查才知道,由于第一次的流产和菊儿长期从事体力工作导致身体不易受孕。
为了逝去的孩子,夫妻俩决定做试管婴儿。没想到,为了这“一”个孩子,四年来,他们再次经历了锥心之痛。
前两年植入胚胎,都没有成功。第三年,胚胎成活却在植入子宫前失活。第四年成功植入3个胚胎,夫妻俩高兴极了,即将迎来两男一女的三胞胎,弥补这些年的“丧子之痛”。
可到了怀孕后期,发现其中一个男孩发育迟缓。医生建议尽快打掉这个发育迟缓的男孩,让身体稍健壮的孩子能充分吸收到母体营养,以便顺利出生。
杨班长迟迟下不了决心,三个孩子虽未谋面也都是初为人父的心头肉,始终不肯签字,抱着侥幸心理,希望三个孩子都能顺利出生。

杨班长向政委申请,调到了能请假外出方便的炊事班当采购员,只为能够更好地照顾妻子。
不过,侥幸还是带来了不幸。那个体质最弱的孩子在妊辰8个月时停止了发育。菊儿剖腹产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可杨班长还没来得及高兴,小女儿就被送进了幼婴箱。
因之前没有及时打掉体质最弱的孩子,导致小女儿出生后,体质远劣于哥哥,即使给输入营养液也难以吸收,经历了15天的幼婴箱后,小女儿还是夭折了。
夫妻俩再次经历了丧子之痛,好在留下一个健康的儿子,为了得到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夫妻俩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政委得知杨班长的事情,立即催促财务给杨班长做试管医疗费用报销,力争在退伍前让杨班长收到这笔款项。

杨班长甚是感谢政委的关心,感谢部队的培养和战友们的帮助。对个人始终不抱怨、不攀比,对生活不放弃!
退伍后的杨班长用转业费和父母帮攒的积蓄一起付了房子首付,位置虽然地处郊区,也算有了自己的家。离开了部队的保障,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杨班长在本市的事业单位分到了一份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菊儿为了减轻丈夫的负担,借来一辆二手车,在车上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摆地摊卖手机壳。她相信日子一定会一点一点的好起来。
几年后,政委退休了,亲自带着家属来看望杨班长一家。杨班长在街道的工作已步入正轨,给菊儿在附近盘下一家小卖部,儿子也快上小学了。

可菊儿不愿意盯小卖部,在大商场找了一份销售工作。杨班长把老家的父母接来一起生活,并把小卖部交给父母打理。
除了父母不会用微信支付宝收付款,一切都在向小康发展。杨班长多年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父母、妻子、儿子换来了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一出生就身在罗马,轻而易举就能享受到最好的资源,而更多的人可能一辈子也到不了罗马,始终不懈的努力才有幸望之一角。
当有些人问他,“杨班长,这些年,你不觉得亏吗?”杨班长听完笑了笑:“我和你们城里人没法比,但和我老家的发小相比,我现在已经过的很令人羡慕了。”
“在大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孩子能在这上学,父母也能在大城市养老定居,也算是跨越阶层了。我们现在辛苦点,我的儿子以后就不会再受我小时候的苦了。”杨班长接着说。

杨班长草根出生,却也是幸运的。他把握机会用勤劳的双手谋得一个好的开端,有赏识他的伯乐,有爱他的妻子,他们的儿子也会因父辈的努力而自豪。
不管身处罗马,还是身陷困境,唯一不变的就是永不气馁、永不抱怨,始终怀有感恩的心珍惜现有的一切!
作者:爱尚君,80后,我会将个人所形成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方法诉诸笔端,与关注我的人,我关注的人共同分享。酒肉已备好,没事儿请常来坐坐,听听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