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发现,为什么家族里的男性,往往更喜欢催育呢?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生产的痛苦,也不清楚带娃的疲惫。

如果愿意给后代提供物质帮助,那还可能会因为感到压力而闭口;如果压根没想着留下什么资产,那么无论生几个,对于这类男性几乎不需要增添负担,自然说得轻松。

不过,也有部分女性,可能天生比较喜欢带娃。尽管很多过来人喊着“没条件千万别随便要”,她却很享受一人带三娃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本可以不累”,农村家长晒三娃成长片段

城市化,是这几十年来国内非常明显的目标和趋势。有博主说,很多年轻父母之所以爱怀旧,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经历的时代发生太大的变化。

不少大学生实现了从村镇到城市的迁徙,而现在的学生,长大后可能对乡土没有什么概念了。但是,这也许也是我们生活在市里的片面认知。

事实上,目前依然有很多村镇地区。教育和生活环境,是阻碍村镇学子改变命运的阻力。所以许多家长稍微条件变好点,就急着将后代接到自己务工的城市。

但也有些家庭比较“安贫乐道”,比如这位宝妈,她拍下子女的成长片段。“生活本就可以不累,只是我们想要的太多”,这样的文案颇有淡泊名利的色彩。

但是,陶渊明、李白这样的人淡泊名利,可能是千古佳话。换成村妇,再看看娃身后的环境和黝黑的皮肤,又是另一种评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娃捧着面条吃得很香,但是不少网友看后感到同情。这样的条件,不自责没能给后代提供好的物质,反而沾沾自喜。

家长是阔达还是“心大”?网友评价:把无能当成自豪

有句名言警句,“没钱不要紧,最怕明明碌碌无为,却自欺淡泊名利”。很多家长表示看不下去,宝妈引以为荣的阔达心态,遭到网友吐槽:这是把无能当成自豪。

时代在不断进步,培养后代的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这样的条件放在七八十年代没什么,因为大家都困难。可是现在大家都是什么水平,难道家长看不见吗。

所以,不少网友直言,如果换成自己,这样的条件可绝对不会要第二个,想不到这位宝妈要了三个。连她自己也说:别人觉得养一个都费劲,我哪来的勇气要仨?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别人”的标准,是给学生提供城里的房,讲究些的还要提前考察学区,争取更好的师资。除了学习知识,也要尽量支持子女的兴趣爱好。

以后还涉及考大学、去什么样的城市,结婚有多少彩礼、嫁妆等等。没考虑这些,只是“吃饱”的话,自然不会感到“压力山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有些家庭并没有打算将学生送到好的大学,觉得高校生也不代表赚大钱,索性就不供了。前期喂养,等到后期能干活时,就被视为劳动力。

这些思维可能对很多城市家庭,尤其是大城市的家长,觉得不可思议。但很现实地讲,一些村里的父母,确实会指望子女早点干活、把工资上交。

特别是有男娃的多子女家庭,有些家长认为让女儿出去务工,帮儿子攒盖房钱和彩礼,是天经地义的。这等于是转移了家长的压力,所以“有勇气”多生。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来到这个家庭吗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培养后代的标准,目前还没有哪个地方规定,资产多少以下不得多生。不过大部分网友的观点,不太认同这位宝妈。

有个评价一针见血,不说别的,自问“如果能选择你会愿意来到这个家庭吗”。仔细想想,很多为人父母的朋友,可能也会给出否定的回答。

虽然条件困难的家庭也有要三娃的自由,而且现在还受到鼓励。可是换成后代的视角,满足了家长的渴望,学生却过着比多数同龄人更差的生活,会是什么滋味呢。

但在我们的文化中,天然地将家长的恩德捧在台面,很少认为娃的角度应该被看见。所以这也是许多家庭草率的原因吧。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查看了这位宝妈的其他内容,其实家庭条件不至于那么不堪。三个娃也经常可以吃到鱼肉和新鲜水果。至少说明这个家长很关心后代的健康,饭菜虽清淡却安全。而且她也不会因带娃而抱怨,很好地陪伴了子女。

【话题】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