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漫长岁月里,食物一直是天大的事。客家先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求生存、图发展,靠的是勤劳俭朴的品格。客家饮食展现了客家人就地取材、依天而食的生存智慧。没有多余的配料,没有复杂的技法,却成就了南粤独有的味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东源县涧头镇迎来春耕季之时,肖丽梅完成了最后一块稻田的插秧。在中国的南方,人们通常以大米为主食。然而,肖丽梅种水稻却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用这些特殊的糯稻去酿酒。

二十多年前,肖丽梅刚刚大学毕业,那时的她为什么会做出回乡酿酒这个选择?

米粒的奇迹

娘酒,一个充满温情的名字,客家人逢年过节,婚嫁喜庆,都会用娘酒款待亲朋好友,酿酒也成为了传统客家女子的必备技艺。从种植稻米到酿成娘酒,需要经过几十道繁琐的工序。

好水出好酒,地处万绿湖的上游的涧头镇,丰富而优质的水资源为酿酒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将挑选好的糯米浸泡在18℃至20℃的井水中。经过一夜的滋润,米粒饱满柔软。

沥干倒入饭甑,使用温火均匀加热,糯米中富含的淀粉不断溶胀糊化。温度和时间,一切都在肖丽梅的掌控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丽梅

“我是1998年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回来,然后1998年我们开始创业,回来做糯米酒。一开始创业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亲人朋友都没有人支持你去做,都是不看好的。”

加热40分钟后,米饭出锅,温润的米香扑鼻而来,饭粒膨胀发亮、松散柔软。

拌入酒曲,入缸压实,在接下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酒曲中的微生物迅速繁殖,一个由米粒演变成娘酒的奇迹正在发生。

肖丽梅

“开始做酒的时候,我们客家糯米酒是没有标准的。后来我们就每个指标、每批去检测,然后总结出了一个比较适用客家糯米酒的标准。经过几年时间把防酸技术拿下了,而且达到国家领先水平。”

凌晨四点,肖丽梅开始忙碌起来。上个月酿制的娘酒将进入了最后一道工序——炙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炙酒,是客家人最古老的灭菌方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酒质。经过几个小时的文火炙煮,酒体从淡黄色渐渐变成了金黄色,口感焦香舒畅,保存时间更长。

肖丽梅

“现在基本没有人去做,但我们要把这个传统的东西要传承下去,要保留下来,要让现在的人能喝到传统方法做出来的黄酒。”

瓦罐倾斜,琥珀色的酒液缓缓流入大缸。封缸存储,瓦缸内的微氧环境促进酒的老熟,使酒香更加醇厚。

不久的将来,这些娘酒就会被送到千家万户,或直接饮用,或和其他食物一起烹饪成营养丰富的美食。

“去筋切块,反复捶打”

在广东紫金,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牛肉丸店,紫金牛肉丸个头大、口感劲、味道鲜,素有“天光牛肉丸”之称。从早餐直至夜宵,紫金人都离不开这道美味佳肴。

邓亮新的爸爸和爷爷都以做肉丸为生,他从十多岁开始传承了这个手艺。每天清晨,他都要赶往市场采购新鲜牛肉,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牛肉加工完毕。

去筋,切块,再反复捶打。牛肉中的黏质被捶刀激发,肌肉纤维得以保存。

经过反复的捶打,牛肉打成纤维状肉羹,放入少许薯粉、胡椒粉、盐、蕉芉粉拌匀,用手掌推、拉、拍,使肉羹纤维扩张,更具有韧性和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阿芳熟练地从虎口中挤出一个个牛肉丸,放入四五十度的温水中浸泡,使肉丸慢慢结实成型。

做牛肉丸辛苦,弟弟妹妹都不愿学这门手艺。阿芳不愿这份祖传的手艺失传,大学毕业后就慢慢接手牛肉丸这份事业。

邓亮新女儿

“长辈们非常非常忙,一天到晚都很少能看到他们。在我爸生日那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饭。我感觉自己长那么大了,想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能帮到他们的事情。”

邓亮新

“我女儿做得比较好,有现代年轻人的超前意识,在工艺上就有很大的改革和提升。”

邓亮新女儿

“我主要做一些线上销售,销售我们家的肉丸。一开始我爸是不同意的,因为很多顾客反映说打包的丸子口感没那么好,所以他也有担心。后面我们就经过不断的试验,调整到最合适的那种状态,然后他慢慢也接受了。”

傍晚时分,店里的客人多了起来,阿芳与父亲一起招呼客人。新鲜牛肉丸在肉汤中煮5到6分钟即可捞起,碗中加入葱花、少许胡椒,一碗地道的牛肉丸汤,送饭或配米丝,别有一番风味。

从娘酒到牛肉丸,朴素而专注的技艺传承,无不透露着客家人的生存智慧。客家美食文化,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道道美味,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苦中作乐、大胆创新、渴望美好的精神。

“广东之文始尉佗”。公元前214年,秦置龙川县,赵佗肇始岭南文明之光。两千多年的岁月更迭,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融贯通,孕育出瑰丽多姿的客家民间艺术。传统客家服饰讲究朴素实用,质地多为粗布,色调以蓝、黑、白为主。

作为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征,客家服饰形象而含蓄地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受工业纺织技术的冲击,享誉客家地区的布料“墩头蓝”,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

在粤北河源市和平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出生在织染世家的曾春雷决心重现墩头蓝的辉煌。在村民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一台零件散落的织布机。靠这台二十多年无人使用过的机器,他能够做出工艺极为复杂的墩头蓝吗?

6月9日至14日

纪录大时代《南岳瑰宝》第一季

六集连播,敬请观看

编辑:王鼎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