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女士反映,自家花了大价钱购置的新房,入住没多久就发现污水反流。有时由于楼上排水多,自家排水不畅,自己可能需要站在水中洗澡。马女士家的装修工人介绍,该状况可能是楼外的污水井的设计存在问题,此前马女士本人曾听到开发商派来的测量工人说两个污水井的之间的坡度不够。

但是,最终开发商给的回复中表示,污水井设置的高度符合相关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且该小区整体验收合格后已于2013年6月30日交付,目前已经过了质保期。虽然马女士购买的是二手房,但是若污水井的设计存在“先天”问题,是一句已经过了质保期就可以解决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未必,报道中,马女士认为是由于污水井的设计存在问题才导致污水反流。

笔者此前有碰到过类似的案件,在此分享给大家。

李四在年后从老家回到自己新买的房子,发现自家的房子由于污水反流,被粪水浸泡,自家的家具无一幸免,给李四带来了重大损失。据悉,此前李四家发生过该情况,但是当时家中有人,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当时也是告知了物业公司。此次,再次发生该事件,李四当即通知了物业公司、开发商,要求物业公司及开发商赔偿损失。李四的房屋仍在质保期内,但是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互相踢皮球,最后,李四将物业公司与开发商一同上诉。

最后的结果是物业公司与开发商各承担李四50%的损失。法院要求开发商赔偿一半损失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因素:

首先,开发商具有确保房屋设计科学及建筑质量过关的义务。经查明,李四家的房屋排污管道在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即把厨房下水管道和卫生间排污管道连接在一处,且排污管道施工坡度不够。房屋在质保期内,设计及施工的缺陷导致李四的房屋发生反水,开发商应对其建设设计问题承担保修责任。

其次,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在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资料:(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二)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由于开发商未及时向物业公司移交相关资料,导致下水管道的设计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对此,开发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开发商固然有责任,但是物业公司也难辞其咎。法院判决李四的另一半损失由物业公司承担,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首先,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也就是说,自接管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后,物业公司有义务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查验与验收,并要求双方详列清单、签字、盖章、存档。因此,物业公司在检查、交接手续中存在不作为的行为。

其次,李四家引起反水的部位为厨房下水管道和卫生间排污管道的连接处,该部分属于公共部分。小区内共用部分的维修、养护是由物业负责,该部分导致李四的财物受损,则物业公司应负相应的责任。同时,作为物业管理服务方,对小区共有部分负有保养、维护义务,对于可能引起业主财产损害的小区共有部分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消除。虽然下水道设计存在问题,若物业公司及时加大疏通管道的力度,发现并消除管道堵塞隐患的,也就能够避免李四的财产损害。

最后,物业公司对于小区共用设施设备负有维护、管理的义务,且需保障公用排水、排污管道的畅通。该项义务应当由物业公司定期、及时、主动地履行,而非由业主发现问题后才予以解决。在李四家第一次反水时即通知了物业公司,但是物业公司未能够进行下水管道排查、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李四产生重大损失。

该案件与马女士的案件存在相似之处,可能有网友觉得马女士家的房屋已经过了质保期,开发商可以免责。但若开发商本身的设计存在问题是可以不受质保期的限制的。因此,马女士在维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取证很关键。例如:污水反流的图片、视频,与开发商、物业公司沟通的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据。

二、还可以找相关的机构进行鉴定,确认是否因设计问题导致污水反流。但是鉴定可能会面临三个问题,一是鉴定的成本较高;二是开发商可能不承认鉴定结果,即使开发商不承认也并不影响鉴定结果;三是某些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并不公允。

三、必要的时候,可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诉讼过程中也可以申请鉴定,而且,这个时候的鉴定是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相应的鉴定结论也更加权威。

四、充分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与核实。业主可以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等方式去进一步发掘开发商及物业公司存在的问题。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权利。若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及时提起违法查处。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维护自己的权利。

必要的时候,可通过诉讼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诉讼过程中也可以申请鉴定,而且,这个时候的鉴定是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相应的鉴定结论也更加权威。

五、谈判。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可以与开发商与物业公司进行谈判,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当然,谈判是需要筹码的,而上述法律手段就是获取筹码的一些方式方法。

如果最终协商、谈判的方式无法解决问题,业主可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至于开发商与物业公司各自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可以交给法律来定夺,法律不会给任何人踢皮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