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宾楼饭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城著名川菜馆,由北京海淀与四川邛崃两地联合经营,以地道川味菜肴、四川小吃著称。它同来自五湖四海的食客一起,亲历并参与了中关村的成长和发展,为川菜在首都乃至全国的传播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颐宾楼饭庄设在海淀服务楼内,该楼创办于1980年,旧址是中关村海淀路74号。早年的海淀路南接白石桥路,北连颐和园路,三路合称白颐路。白颐路为民国时期西直路之一部——三十年代的西直路自西直门经海淀至青龙桥,后称西颐路、京颐路——九十年代后,原海淀路南段易名中关村大街,白石桥路改作中关村南大街,只保留北边东西走向一段,是为今海淀路。
该路段初为一乡村土路,大致形成于清廷修筑西北郊各园期间,沿途多荒野坟冢。五十年代拓宽改为沥青路面,随着科学城的逐渐兴起,大量人口入住中关村。六十年代初,中关村街道办事处成立,这里遂有了正式的行政区划名。1976年,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海淀服务大楼开始筹建,1980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此后20年间它都是中关村的标志性建筑。
海淀服务楼高六层,涉及住宿、饮食、洗浴、理发四大板块服务,软硬件配置均称优良,是一处档次较高、优势突出的国营服务设施,主要特点有三:
一是规模大,服务楼营业面积一万余平米,其中旅馆6000平方米,有两百多间客房及八百多张床位;颐宾楼饭庄2300平方米,设餐厅、宴会厅和高级雅座,可接待外宾;玉泉池1700平方米,分大池、淋浴与盆堂;颐宾美发厅160平方米。这样的体量,在当时全市范围都堪称大型或大中型。
二是项目多,旅馆部除客房外,还设有会议室、小卖部,饭庄既能承办各种筵席又可提供零餐、小吃,玉泉池有传统的洗浴、搓澡、修脚服务,又有新式的保健按摩、桑拿浴,美发厅则含理发、烫染、修眉、焗油等多种服务。
三是质量高,服务楼聚集了一批中高级服务人员、特级厨师,像全国劳模李恕、全国劳动奖章获得者刘继凤都是杰出代表,他们服务技术好,服务品质高,深受各界好评。
主要承担饮食服务的颐宾楼饭庄是该楼的一大亮点。当时海淀的饮食名店以京鲁苏味居多,惠丰堂、海顺居、同和居饭庄、长征饭庄、中关村餐厅等新老字号皆主打山东味,江苏味的森隆饭庄亦有声望,川味几乎是一片空白。颐宾楼饭庄开业之初,同样以鲁菜为主。1982年,海淀区饮食服务公司与四川省邛崃县饮食服务公司实施联营,由邛崃文君酒楼派出川菜厨师、服务员到颐宾楼饭庄工作,同时带来具有浓郁四川特色的调味副食品,花椒、海椒、郫县豆瓣、豆豉、泡菜、香肠、腊肉、川茶、川酒一应俱全,饭庄由此扛起川味正宗的大旗,成为第二代京城川菜馆的开路先锋。
所谓第二代,是指此前京城已活跃着四川饭店、峨嵋酒家、力力餐厅、蜀香餐馆等几家老派川菜馆,它们开办时间早,名厨汇聚,出品优良,颇具名声,是为第一代京城川菜馆。尤其是四川饭店,其级别之高、名声之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另文专述)。八十年代初,异地联营在京推广,颐宾楼饭庄成为第一家京川联营的国营川菜馆,它与后来的花竹餐厅、泸州酒家、云台餐厅、龙乡饭店等新设川菜馆一起,为日后川菜风靡京城奠定了基础。
与第一代川菜馆略有改良的京式川菜不同,颐宾楼饭庄着重体现出原汁原味的四川本土风味,筵席名菜家常海参、开水白菜、锅巴鱿鱼、糖醋脆皮鱼、翡翠虾仁、东坡肘子、太白鸡、干煸牛肉丝、樟茶鸭子,传统名菜麻婆豆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水煮肉片、鱼香腰花、回锅肉,以及川味小吃蛋烘糕、担担面、钟水饺、汤元、三丝凉面、叶儿粑、金丝面等等,皆和四川当地别无二致,甚至像熊猫戏竹、九色攒盒、大闹龙宫、出水芙蓉等工艺菜肴,亦颇具成都餐厅、芙蓉餐厅等名店风采。
颐宾楼饭庄川菜一出,犹如在一片清淡咸鲜中画出一抹浓墨重彩,强烈地吸引着附近的各路食客。开业不久,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中外师生,各大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出差来京人员,中外游客及周边居民联翩而至,先品为快。在宽敞舒适的就餐环境中,一百多道风格独具、口味多样的四川特色菜点次第登场,不仅让各地食客赞赏有加,就连许多川籍老饕也大呼正宗。
由于海淀路地当京西要冲,是中外旅客游览西北郊各大名胜的必经之路,海淀服务楼的客人源源不断,颐宾楼饭庄的生意更是红红火火,许多接待、会议和宴会都在这里举行。1985年,海淀服务楼更名为颐宾饭店,俗称颐宾楼,从此进入快速发展的高峰时期。与此同时,整个中关村也正在经历着中国科技创业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自中科院物理所陈春先在中关村创办第一家服务部开始,大批科技人员纷纷走出院所高校,下海创办民营科技公司,京海、科海、四通、信通、联想、方正、大恒、时代等公司相继成立,由各方组建的四海、黄庄、科苑、商悦、中海等各类电子交易市场也先后开业,迅速聚集起一批又一批行业商户,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从无到有,繁盛至极。
成千上万的创业者、逐梦者和淘金者从全国各地蜂拥而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与颐宾楼发生过关系,搞技术研发的在这里闭门修炼,推销产品的在这里寻觅商机,观光路过的在这里一览奇景,谈情说爱的在这里憧憬未来,成功的、失败的、坚定的、迷茫的,都来到这里,住中关村最好的酒店,吃最精的川菜,做最靓的发型,洗最大的浴池,颐宾楼成为电子一条街上另一道亮丽风景。
八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初,洋快餐陆续进京,如日中天的颐宾楼饭庄迎来一次新考验。短短几年,义利、肯德基、加州牛肉面、美尼姆斯、麦当劳、山姆大叔、必胜客、邦尼炸鸡轮番上阵,冲击着传统中餐市场,也刺激着颐宾楼的神经。1987年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前门开业,两年后它就把战火烧到中关村,选址正好在颐宾楼南侧,甚至使用同一个门牌号——海淀路74号。
眼皮底下的肯德基,虽不至于影响颐宾楼的川菜筵席,但它面向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关村白领,势必成为零餐、小吃的潜在威胁。1992年,一场精心谋划的反击战打响,北京第一家国营中式快餐——京氏颐宾快餐厅问世,红黄白三色条纹装饰下,炒菜、烤鸭、饺子、面条、肉饼五大套餐系列数十个品种新鲜亮相,价格4到15元不等,刷新着人们对传统中餐的认识。创新之余又保持颐宾楼特色,招牌辣子鸡块套餐、冬菜烧白套餐透着浓浓的川味气息。
颐宾快餐厅是在颐宾楼饭庄基础上改造而成,同时饭庄的川菜宴会厅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仿古装修更显幽静典雅,古色古香,扩大供应三百余种川味菜点,添加百余种京鲁名肴,进一步博得中外食客青睐。在此前后,颐宾楼其它业务也几经改造,部分低层新拓展出一个个门脸、柜台,部分中高楼层则开发为办公场所,涉入产品交易、商务服务等新领域。
九十年代上半叶,中关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海淀区国有商贸企业的改革也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七家商贸公司先后改制调整,组成新的超市发(原区副食品公司、蔬菜公司合并)、华奥(原区医药公司、服装公司、百货公司合并)、海龙(原区供销社)、意隆达(原区饮食服务公司)等四家大型商业集团。
在这次调整中,原区饮食服务公司所属颐宾饭店,正式改隶意隆达集团,颐宾楼饭庄终止京川联营。联营期间,四川先后派出余邦经、彭继元、朱令旭、李世清、刘继刚、孟朝品、周平等多位知名川厨赴京,与鲁菜、京菜大厨们通力合作,为中关村绘制了一幅幅美食画卷,四面八方的人们将这些烹饪杰作和一个个中关村奇迹传遍大江南北。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新一轮规划出台,中关村大规模改造工程提上日程。2000年,颐宾楼爆破拆除,中关村饮食服务业的一个时代标志正式落下帷幕。随后,原址修建的中关村科技贸易中心冉冉升起,在这块科创热土上续写着新的篇章。
文/泡海椒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示意
转载请注明:川味文化
【关注“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