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假设金曲金奖,是当年粤语歌坛最高奖。

这是神来之笔。

它可以解决一个长久以来的论争。

也就是「最受欢迎歌手奖」与「金曲金奖」,哪一个才是最具分量的乐坛大奖?

但这并不是用奖项去定义歌手高低的意思。

而是还原真相。

不过并不强求任何人认同。

大家仍可坚持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被影响到的历史,是谭张争霸。

众所周知,谭咏麟从1984年到1987年,连续四年夺得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在1984年和1985年亦夺得「金曲金奖」,而张国荣在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夺得「金曲金奖」。

以本篇假设而论,可以推导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张国荣在1986年和1987年已经反客为主,成为这两个年度事实上的「最强」男歌手。

而谭咏麟则因只能拿到「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黯然引退。

但更好玩的事情在后面,在失去谭咏麟这个最大对手之后,张国荣居然马上屈居叶倩文和梅艳芳之下,因为「金曲金奖」被她们二人轮流拿到。

进而可以结论,谭咏麟和张国荣各自只风光两年,然后由两位女歌手统治了乐坛。

谭张争霸,争了个寂寞,而张国荣更是徒有虚名。

有人振振有词,“谭张争霸争得金曲金奖,陈与梅争也是争得金曲金奖,最受欢迎歌手奖有两个男女歌手,金曲金奖只有一个,哪个更重自己称一下。”

这句话完美对应了本文假设,这种逻辑和观点是真的有市场。

但事实是不是这样?

可以有请谭咏麟和张国荣拥趸,阐述一下当年事。

印证一下,这个结论是否合理。

接下来就是四大天王年代。

而如果按照这个假设,巨星是少了,但并没有所谓真空,因为三年内两次拿到「金曲金奖」的叶倩文并没有宣布退出乐坛。

刘德华也并没有崛起,他拿到的只是次一级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真正崛起的是张学友,1991年到1993年,他连续三届夺得「金曲金奖」,又于1995年再次夺得该奖,意气风发,比诸昔日的谭咏麟和张国荣更加威风。

黎明刚开始也一直不够红,1993年只是拿到次一级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直到1994年首次拿到「金曲金奖」,才正式崛起。

郭富城与刘德华一样,只能拿到次一级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聊作安慰。

那么四大天王年代真的存在吗?

明明只有张学友和黎明争霸,媒体为什么要说什么“四大天王”?

从来没有拿到过最高大奖的刘德华和郭富城,哪有资格参与竞逐,又怎么敢称一句天王?

不过这种轮流称霸,不太符合常规称霸的定义。

个人感觉,张学友和黎明本人,看到这种逻辑,也会一头雾水。

这就是结论。

也可以有请四大天王的拥趸,探讨一下“张黎争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往下推演。

黎明就果真是高处不胜寒,连续三年一人独大,令张学友、刘德华和郭富城三人抬不起头,从而意兴阑珊,唱着「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挥别乐坛。

然后轮到郑秀文和杨千嬅统治了乐坛。

接下来的事情不再赘述,大致就这么一个结论。

但反过来再讲。

如果当真如此,何以张学友拥趸一直不忿,认为十大劲歌金曲薄待了张学友?

而黎明在1993年第一次拿到「最受欢迎男歌手奖」的时候不知所措,张学友在旁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刘德华则失落甚至表示,一定要赢回来这个奖。

次年刘德华果然如愿以偿,夺回「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黎明则首次拿到「金曲金奖」,郭富城还在旁边揽住黎明的腰,以示安慰。

有请主张「金曲金奖」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大奖的歌迷,出来解释一下上述问题。

这究竟是谁,在颠倒真相?又到底是谁,在一派胡言?

也可以尝试看看2000年之后的局面。

许志安、李克勤、刘德华、陈奕迅、古巨基和林峰、张敬轩这七个人,瓜分了十四届「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郑秀文、杨千嬅、容祖儿三人,瓜分了十四届「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另外有十一个人瓜分了十四届「金曲金奖」。

如果按照「金曲金奖」是十大劲歌金曲第一大奖的假设,这个阶段统治乐坛的歌手包括陈奕迅、容祖儿、杨千嬅、郑中基、古巨基、李克勤、谢安琪、卫兰、JW、林峰、王苑之和吴若希。

当真是盛况空前,好一派繁荣景象。

而既然拿到「金曲金奖」就是超级巨星,十四年间出现这十一个大牌歌手,相信港乐迷都能够耳熟能详,起码能随口说出一两首这些歌手的代表作。

敬请发挥。

谭张争霸算什么?

“张黎争霸”才是港乐历史上的巅峰。

四大天王更是子虚乌有。

叶倩文在三年之内,两度统治粤语歌坛,郑秀文和杨千嬅也曾横压全场,谢安琪和卫兰、王苑之等新一代女星无人可挡,创造了香江乐坛传奇。

这就是「假设金曲金奖,是当年粤语歌坛最高奖」所推导的结论。

但怎么突然好想笑。

对不起,其实我接受过专门训练,一般不会笑,除非忍不住。

不过这是真的忍不住。

一起大笑,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