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也就是6月6日,俄乌冲突的又一个“罗生门事件”发生——位于乌克兰南部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毁,导致大坝被撕开一个大口子,湍急的水流不断向下游流去。
卡霍夫卡大坝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乌克兰南部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
如今这座大坝被毁,后果是难以估算的,不但可能会影响到乌南部地区的土地灌溉、克里米亚地区的供水,还可能导致扎波罗热核电站无法正常运转。

要知道,核电站在运转时需要大量的水对反应堆和动力设备进行冷却,一旦冷却水供应不上,导致反应堆过热,后果将不堪设想。更别提,扎波罗热水电站是欧洲最大的核电站。
虽然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扎波罗热水电站的运转暂时不会受影响,但洪水已淹没乌南部10多个定居点,数千人受灾。
对于大坝被炸一事,俄乌双方均指认系对方所为。
俄方称,乌克兰对卡霍夫卡大坝进行了“蓄意破坏”,并警告此举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普京将这起破坏事件称之为“野蛮行径”,并认为这是基辅政权为升级局势而不顾百姓死活的又一铁证。
乌克兰也毫不示弱。基辅宣称,占领卡霍夫卡大坝的俄军部队炸毁了大坝,并上演了“贼喊捉贼”的剧情。
泽连斯基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这一事件再度表明,不能让俄罗斯染指乌克兰的每一寸土地,必须将俄军全数赶出乌克兰。

但和普京不同的是,不光对俄罗斯火力全开,泽连斯基还将矛头指向联合国。
6月7日,泽连斯基在接受德媒采访时,公开指责联合国和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不作为”。
泽连斯基称,距离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已过去一段时间,但联合国和国际红十字会却一直没有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他对此感到十分震惊。
情况果真如泽连斯基所说的这样吗?恐怕未必。
早在大坝被炸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停止对无辜平民的攻击。古特雷斯还在声明中明确表示,联合国将努力向乌克兰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
很显然,泽连斯基在发表上述言论时,显然没有“摸着自己的良心”。
过去一年多时间,为了缓和俄乌局势,古特雷斯没少奔走斡旋,但和平的曙光至今暗淡。

这是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其实也有自己的无奈——虽然它有很大的能力,但其自身没有强制力保证,支撑其行使能力的是主要成员国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卡霍夫卡大坝被炸之后,俄乌不约而同地和一个第三方国家取得了联系。这个国家就是土耳其。
7日,泽连斯基透露自己当天与埃尔多安进行了电话交谈,并与后者谈及大坝被炸一事。泽连斯基还称,他在电话中告诉埃尔多安,乌方现在急需帮助,并在通话结束后向后者发送了一份乌克兰急需的救灾物资清单。
埃尔多安则在电话中提议,为了查清事件原委,可以组成一个由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和联合国组成的四方专家调查小组。
同日,埃尔多安也同普京通了电话,并在通话中也提及组建四方专家调查小组的建议。此外,两人还就黑海运粮协议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但并未公开具体内容。

在目前的这个局势之下,能同时和俄乌双方建立联系的国家屈指可数,土耳其就是其中之一。
而从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炸后,普京和泽连斯基同时联系埃尔多安不难看出,莫斯科和基辅对安卡拉至少还是有信任可言的。
事实上,土耳其就是通过建立土、俄、乌和联合国四方协商机制,在去年斡旋俄乌达成黑海运粮协议的。而这一次,刚赢下大选的埃尔多安显然是想如法炮制。
但两件事有本质的区别,这一次,埃尔多安能成功吗?且静观事件的变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