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燕大

存款利率彻底告别“3时代”!

今天工农中建交加上邮储,六大行如期下调各类型存款利率,其中三年期执行利率最高由3%降至2.85%,5年期降至2.9%。

想积少成多、把钱存银行吃利息越来越难了。

犹记得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创新经济论坛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讲过一段话:

“10年后想买一款年化收益率3%的理财产品,都可能要像汽车牌照摇号那样,完全靠运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很多人觉得危言耸听,但这几年随着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不断同步降低,即使对金融完全不了解的人也明白存在银行的钱在贬值。

这种趋势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从十年前的5%左右到现在的3%以下,特别是这两年连续降低,大众感觉 明显罢了。

其实早在多年前这种周期压力就有苗头,2019年在北京召开的创新经济论坛,600多位中外政府高层、前政要和企业家等齐聚北京,包括当时已经96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那么,他们讨论的是什么?

论点有很多,例如:

中美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下一次危机的发生概率,以及会在何时经济再一次陷入衰退;

如何尽力避免在危机前货币政策就触及零利率下限,即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这些都是2019年的11月21日的创新经济论坛上讨论的 焦灼点。

彼时美国已经持续降息很长一段时间达到1.5%到1.75%,许多老牌发达国家实行零利率,有的国家买房子甚至是负利率。

买房负利率是啥概念,等于不但不用付利息反而还越还越少,放到发展中国家简直想都不敢想。

这些策略,包括很多国家之间货币互换也是,主要是为了促进货币流动、充分流通,缓解经济阵痛。

本来2019年11月底这场全球论坛讨论的最大主题之一是如何防止经济危机。

万万没想到彼时刚过去二十来天,难以预料的触发因素“新冠”爆发,而美国为应对疫情选择暴力印钞票、发钱。

大水硬灌,把贬值和通胀输出到全世界,暴力印钱爽是爽了但通胀也是真的来了,物价飞涨,连油都开始加不起。

后半段就是欧洲、英国、美联储不断暴力加息,把放出去的水收回来,使10%上下的通胀回归到正常值。

狂印钞票发钱的时候美国房价也开始暴涨,后面连续十次加息,加了5%的利率,房贷扛不住房价又开始下跌,连马斯克前几天都警告美国房地产将迎来危机,美国今后的房价将迎来大规模下跌。

相比之下我国的利率回旋余地较大,因为中国的利率更高有降息空间。

美联储不断加息,我国央行不断降息;

美国加息抗通胀,我国降息提振经济。

侧重点不同,底层逻辑,方式自然不同。

那么,现在为什么会下调存款利率?

一言概之:存在银行的钱太多、流动性差,倒逼储户拿出来流通、而不是放着不动。

对老百姓来讲,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对国家来讲,钞票不进入市场充分流通派生出消费和生产循环,那印出来的钱使用效率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就大大降低。

单纯从效率上讲,前几十年印出来的钱使用效率远比现在高,因为彼时是基建、城镇化和房地产的高峰。

这三样哪一样都会产生大量就业,最简单的逻辑,赚了钱买房娶媳妇生娃,资金循环的极快,利用率极高。

但现在不同,短短几年人口出生数量从1700多万降到去年的956万,结婚的人少了、生娃的人少了,购房者数量也早过了爆发期、开始趋近饱和。

特别是在一种经济支柱进入瓶颈、稳定甚至下降期之后,贬值风险大幅增加。

就像房子,如果明知一些区域房价有亏损风险,谁还愿意像以前一样闭着眼买等增值呢?!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浙江远郊临安一开发商为卖房直接送金条,100平米的房子最高能送1050克黄金,相当于250来万的房子最高变相返还近48万。

买涨不买跌,特别是总金额掏空家底的房子更不会轻易下手。

刨除“不买房咋结婚、不结婚咋生娃、不生娃咋养老”这种PUA套路慢慢变得不好使之外,关键是动辄上万一平米的房子相比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来说,依然太高。

有实力买房的人越来越少,失业、工资不稳定、拖家带口的均不在此列。

这么一看,降低存款利率其实对大部分人的影响十分有限,因为本就没多少存款。

存款量越大的群体受到的影响越大,甚至利息收入是很大一块投资的收入构成,反过来讲也等于给银行缓解息差压力防止倒挂。

降低存款利率,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倒逼存款进入市场流通。

那么,资金最终会流向哪里呢?

我觉得,除了海纳百川的资本市场之外,另一个还是消费市场。

消费仍然是最重要的端口,几乎没有之一, 场景仍然是房子、车子、电子产品、旅游之类。

但消费是刺激不出来的。

缺乏支撑的消费更多的是冲动。

说到底,提高就业率迫在眉睫,生活必须支出的价格矛盾亟待解决。

海量资金已经落到房子上,不能再继续落到萝卜白菜上!

-End -

希望和你一起共鸣!

weixin-queen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