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六月,半年之期,烟台市离万亿级城市的目标还有多远?

只能说,近些时日,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奔赴的烟台,一战成名。

从5月26日“港澳山东周”开幕开始,长达7天的时间里,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率领的经贸团马不停蹄,先后赴深圳、香港、澳门开展经贸洽谈活动。

“港澳山东周”期间,烟台经贸团更是接洽企业、商协会组织代表320余人次,走访央企强企、投资机构、高校院所16家,签约揭牌合作机制和重点项目19个,收获满满。

事实上,从一季度烟台经贸团十天走访新日韩三国,一举拿下28个合作机制和项目,到如今的大湾区之行,烟台的“马不停蹄”倒不必过度解读为基于生产总值的努力。

以大湾区之行为例,“绿色低碳发展 共赢美好未来”是烟台香港、烟台澳门两场对话会的共同主题,烟台正在强化先进制造业以及新能源领域的优势,积极寻找更多的机遇补短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全面绿色转型加速前行。

因此,从大湾区“淘金”归来,也让烟台有了全新的城市发展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下”大湾区,双向赋能

时间推回至上世纪末。彼时,烟台市所处的山东半岛,交通闭塞,辐射能力较差。远离原材料产地,内销路子窄,这是烟台发展传统制造业所要面临的问题。此时,烟台企业勇敢迈出第一步,开启了“南下”的征程。

以烟台吉斯集团为例,1999年,吉斯在广东佛山开设工厂,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原材料采购、人才技术难题,成为在南方设厂的第一家北方家具企业,也为企业日后壮大成为江北最大的软体家具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诚然,烟台今日的区位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时过境迁,从深圳,到香港,再到澳门,烟台经贸团每到之处,开始向大湾区积极释放城市蕴含的发展机遇和红利,这也是一次双向赋能的见证。

5月27日,“烟台市——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交流会”在深圳举行,共有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68.29亿元,涉及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葡萄酒、消费电子等重点产业领域。

深圳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标杆,同样也是烟台学习的榜样,科技之城、创业之城、中国“硅谷”,借势此次经贸活动,烟台与深圳的合作正迈向纵深。

中国香港,与新加坡、日本、韩国、比利时是烟台市前五大外资来源地,占烟台实际使用外资的80%以上。作为烟台重要的资金来源地,香港是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目前已有华润、招商局、世茂等一批知名港企在烟台投资兴业,累计投资项目4100多个。

烟台市在香港山东周活动期间,总计签约各类重点合作项目11个,包括产业合作类项目8个,产业基金类项目3个。其中,在山东省推介活动期间,现场签约重点港资项目3个,签约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签约项目涉及高端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等先进产业。

作为大湾区伟大构想的重要一环,澳门与烟台也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烟台经贸团拜访了澳门山东社团总会、澳门中国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绿色低碳发展 共赢美好未来”烟台澳门对话会上,烟台系统推介了打造智能低碳城市、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的资源优势和重大机遇,双方将在双向投资、签约葡萄酒、跨境金融等方面加强合作。

城市脉络:绿色低碳,前行的主线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或许,签约数据是成效的直接佐证,然而,一场大湾区之行,更多人读懂的是烟台城市的发展脉络。

无论从拜访的机构企业,还是从签约项目的类别占比,“绿色低碳”成为本次烟台经贸团行走的主线,大力推介烟台的绿色低碳产业,与大湾区共享“双碳”战略下的烟台机遇。

5月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印发《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碳达峰“十大工程”同时公布。

“十四五”期间,烟台锚定全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建立,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立,富有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基本构建。

“十五五”期间,烟台明确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层次明显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达峰“烟台样板”“烟台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烟台公布的碳达峰“十大工程”涉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节能降碳增效工程、城乡建设碳达峰工程、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工程、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工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工程、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工程、全民绿色低碳工程,以及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工程。

其中,位居首位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程”一直是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些年,大力推动能源、产业、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烟台在清洁能源领域实现了“四个第一”:发出了山东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形成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烟台正在构建“核、风、光、氢、储、LNG”协同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

事实上,碳达峰“十大工程”需要巨量的产业、资本、人才等维度的支撑,也再一次拓宽了烟台与外埠合作的广阔空间,烟台经贸团也借势发出诚挚的邀请——来烟台,绿色低碳产业大有作为。

作为全国三大核电集团之一,一直把烟台作为北方战略发展重心的中国广核集团,是本次烟台经贸团拜访的重要一站。经贸团一行参观了集团展厅,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立刚等座谈,探讨核电装备制造、核电技术科研创新、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就加快项目建设、导入产业资源、打造研发平台和产业集聚区等达成共识,将合力推进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此外,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对深化与烟台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未来信心十足,“凭借烟台强大的环保产业技术,以及香港在绿色金融和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两地在协同建设绿色供应链、新旧动能转化等方面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正如史立德所言,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山东省唯一的智能低碳城市试点,目前,烟台正加快布局数字化虚拟电厂、清洁能源供暖、零碳园区、零碳港区、零碳旅游、绿色建设等一批智能低碳城市应用场景,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而在这个过程中烟台衍生的新机遇,有目共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续发力:烟台为什么行?

停不下行色匆匆的脚步,自年初“乙类乙管”之后,各个城市“双招双引”的竞争又一次白热化。

然而,“签约”并不代表终将“落地”。“落地”的根本还是在于城市的自身修为——营商环境。这是招商引资得以顺利快速进行的前提,也是稳外资的关键一环。

那么,烟台为什么行?

5月17日上午,烟台举行全市2022年工作总结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80名烟台市功勋企业家、杰出企业家、创新先锋企业家和优秀青年企业走上领奖台。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用六个“最”来诠释烟台上下的辛苦付出——最鲜明的是全市上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最耀眼的是全市广大企业家承压前行、登高攀强;最可喜的是各区市竞相发力、百舸争流;最提气的是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最感动的是驻烟单位心系烟台、同舟共济;最感人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砥砺奋进。

“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保护市场主体”,首先要为企业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打造支持企业、成全企业家的良好生态,这是烟台的利器。

“烟台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我们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见证者和推动者。今后,集团会加速创新医药的研发落地,为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石药百克生物董事长王文本对未来充满憧憬。

“一座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城市,一定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获得2022年度“烟台市功勋企业家”称号的山东港口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田表示,今后,烟台港将紧紧围绕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锁定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目标,全力打造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新典范,当好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为烟台冲刺万亿级城市提供港口最强动能。

除了尊重企业家、尊重人才,烟台“打铁自身硬”,严苛要求每一位城市管理的参与者,自年初打响新春“第一战”,烟台吹响了向着高质量发展进发的号角。

2月7日至9日,烟台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高质量发展集中观摩活动并召开重点项目推进暨挂图作战指挥部动员会议。会议强调,冲刺“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目标,最根本要靠项目来支撑。随即,烟台打响“春季攻势”。

2月14日,在烟台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总投资1997.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7.9亿元的23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面掀起抓项目、强招引、促发展的干事创业新热潮。烟台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1”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消费活动方案等政策,推动全面复产复工,经济运行走出艰难环境、步入稳健发展……

政企同心,全市上下一心的环境生态很快体现在经济数据之上——

今年一季度,烟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246.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和0.7个百分点,为全年实现过万亿元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在2023年疫情阴霾逐渐消散,全国各地纷纷“拼经济”的大背景下,烟台以强劲的发展势头,跑赢全国全省,交出了一份优秀“一季度卷”。

一场大湾区之行,读懂烟台清晰的城市发展脉络,见证产业成长的友好生态。2023年,烟台值得奔赴。

来源:界面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