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黄 卓 绘

五月的石家庄鲜花盛开,滹沱河两岸锣鼓锵锵,梆子声腔悠扬。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青年戏曲人才展演”折子戏专场,在观众的期待和掌声中拉开帷幕。来自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辽宁、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青年艺术家,带着河北梆子、丝弦戏、豫剧、山东梆子、秦腔、晋剧、蒲剧、滇剧、拉场戏、二人台共3场16个代表性折子戏,在舞台上争奇斗艳,并以他们光彩沁人、青春靓丽、活色生香的表演技艺,扎实见功的薪传展现,让人们在感受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情韵超然的同时,又有清风拂面的全新感受和兴奋。古老深厚的戏曲让年轻的艺术生命得以尽情地释放和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一折折流传了几百年,浓缩着戏曲艺术精华的经典折子戏,又因年青一代艺术新人激情四射的演绎而展现出一派新意和亮色,赋予了本次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一份特殊的意义。

在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一代代优秀艺术家的不断涌现,构筑起戏曲艺术种类迭现、此起彼伏的不竭动力,推动着这一民族艺术一次次走向历史新的高峰。而艺术人才的不断涌现和进步,也正是艺术事业展现于当代和走向未来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关心戏曲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与各省区市主管部门,相继推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有利于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新举措,特别是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多年开展的“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展演”“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等,从国家层面引领和构筑起当代戏曲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开创性的新模式和新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成效。而随着各省市、各剧种青年人才的大量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古老戏曲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所产生的根本性转换,即从一定程度上说,目前全国戏曲在人才结构、技艺传承、剧种生存环境和社会对传统戏曲的认知、认同感等整体性的艺术生态,已逐渐得到良性的恢复,日益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新的风貌。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演员正成为当今戏曲舞台演出的主体,古老的昆曲艺术正以一种青春的姿态向我们大步走来。而本次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展演”,也是从一个侧面对近年来北方各地方剧种在实施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成果的又一次成功检阅。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其真正传之后人的艺术成果和所独有的精神力量,无不来自艺术家的睿智和创造之中。从这一文化向度上讲,传统戏曲的折子戏,就是经过历代艺术家长期舞台实践的精心雕镂,凝聚着戏曲舞台表演技艺精髓、丰厚底蕴和创造成果之根本所在。特别是在戏曲本体艺术日渐弱化的今天,用经典“折子戏”与青春生命相互承载,其目的就在于为戏曲的传承发展守正固本,以确保戏脉不断、艺脉不断、文脉不断,并能始终保持其应有的经典形态与美学格范,从根本上说,这也是戏曲艺术走向未来的前提和保证。而参加本次折子戏展演的数十位青年演员不负众望,以他们娴熟的表演技艺和本剧种具有代表性的看家戏,文武兼重,行行精彩。三出武生戏,如甘肃秦腔艺术剧院高鹏杰参演的《伐子都》,将翻打扑跌的武功技巧与人物心生幻相、恐惧复杂的内心情感变化有机融合,功底扎实、表演生动。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王日飞参演的《黄逼宫》,唱做并重,绝活频现,穿厚底在椅背上做朝天蹬、靠架功、水袖功等,尽显晋剧表演艺术的特色与底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郭楠楠主演的秦腔《挑滑车》(片段),整个表演动静有度,进退有节,表现出了剧中高宠这一人物勇冠三军的大将气度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五出武旦戏,天津河北梆子剧院肖洋参演的《青石山》,整个武打技艺从容规范,尤其是她的“踢枪”自成格局,与“下把”的穿插配合流畅自如,虽是武戏,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王凡参演的《鬼怨杀生》,剧中所展现的七十二次喷火绝技,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山西省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梁静参演的《火凤凰》,不论是出手还是踢枪,演来都如行云流水,大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彩之感;河南豫剧院青年团杜永真所演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破天门》,主演年纪虽小,功夫了得,不失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英雄本色;山东省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李静参演的《豹头山》,戏中有技,技中有情,情技交融。而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张腾飞、王震辉参演的《美猴王大战金钱豹》,生动演绎出孙悟空、金钱豹等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精彩的武打动作成为一大亮点;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户海蒙参演的《打瓜园》,作为戏剧舞台不多的特形人物,整个武打和表演极富戏趣,趣中见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聂金生参演《挡马》,他演的焦光普身段动作干净利索,“矮子步”等基本功甚为扎实。本次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以武戏居多,除了主演之外,青年武行满台的跟斗和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汇成一片,也显示着戏曲武戏、武行的生态已日渐恢复。而与武戏相比较而言,文戏在展演中总量虽不多,但同样是精彩纷呈,如河北省石家庄市丝弦剧团赵红丽参演的《小二姐做梦》,是一出考验演员表演功力的“独角戏”,一人模仿多人的神态动作,唱做表舞说一气呵成,把小二姐青春萌动、梦中嫁人的情态演得活灵活现,且又活泼可爱;云南省滇剧院李俞龙参演的《王佐断臂》,剧情虽不复杂,但展现出以纱帽翅子功等借物传情的技法,给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他以文武老生当行,其唱音色脆亮,其声高亢入云,极具艺术感染力。而其他如陕西省西安易俗社张浩参演的《十五贯·访鼠》,移植剧目本土化;内蒙古艺术剧院王舜参演的二人台《顶灯》,辽宁省铁岭文化艺术演艺集团张春丰参演的拉场戏《审舅舅》等,在充满乡音、乡情、乡趣的表演中,让人感受到戏曲应有的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演剧风格。

八百年戏曲演绎盛世景象,一代代新人尽显时代风华。洋溢着青春激情的全国戏曲(北方片)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在短短的三天中,在专家老师的点评中,在观众的赞美声中落幕,但它却从一个局部和侧面印证和展示了全国戏曲青年艺术家正在强势崛起。我们相信,年轻的艺术生命终将成熟,终将以自己一冲高飞的姿态,去向往天空、向往未来,以再续盛世戏曲新的辉煌与梦想。

2023年6月8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中国戏曲:以青春的姿态向我们走来》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