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讲述的他跟倪光南不得不说的往事,实际上在网络上并没有多大的舆论声量。按照一位网友给我的留言中说的,他在几个搜索引擎上搜索了一下,只有寥寥几个人在关心和讨论这件事,所以肯定不存在什么舆论反扑的说法。如果说想联想这么大的一件事,就是靠我这样的小作者的几篇小作文就能结果反转的话,那未免也高估我的能力了!
陶勇的文章似明似暗的讲述了联想事件的来龙去脉,当然主要讲述了倪光南院士在这件事情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通过8年的接触和共事,他所了解的倪光南院士。说实话,陶勇的很多话没有公开说明,但又在暗示大家一些细节。我们无法判断陶勇文章里的内容可信度几何,但迄今为止倪光南没有出来反驳,司马南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唯有张捷按捺不住的跳出来,认为这是舆论的反扑。

陶勇的文章并没有多少涉及司马南和张捷的内容,无非就是讲述了蓝岸智库的另一位干将也是司马南和张捷的同事李肃如何跟陶勇接洽合作以及如何“升华”陶勇文章的过程,至于被李肃加工后的文章素材有多少变成了司马南和张捷视频中的内容,陶勇没有讲,我们不知道。但司马南曾经亲口说他的内容的素材都是来自陶勇和明德的文章这也是事实。至于陶勇的文章发表之后,大家都将目光对准了司马南,那是因为司马南的名气太大,相比之下,张捷的存在感并不强。
我曾经说过,司马南完全可以对陶勇的文章漠然视之,因为他的视频中倪光南并不是什么主要人物,只是一个配角。但张捷肯定是要尴尬的。张捷的视频中,倪光南的经历是一条主线,他引用的很多素材都是来源于那本倪光南自己都不认可的《倪光南传》。而善于讲故事的张捷,在他的视频中将倪光南描述成为了大公无私的“受害者”,是一个将自己在国外全部收入8万加元购买了仪器的“爱国者”,为国家奉献了全部心血而买不起房子的“贫穷院士”,是联想真正的所有人等等吧,这一切都被陶勇的文章无情的戳穿了。

按照陶勇的文章中的记载,倪光南自己从来都没有说过他是汉卡的发明者,那是中科院计算机所的集体发明,倪光南只是小组召集人;8万加元是倪光南在国外工作期间的全部收入,而只是第一年倪光南就曾经给自己的家里汇款人民币9000元,还是计算机所的领导陪着他夫人一起去邮局取的钱;至于清贫院士则根本就是谣传,只是在倪光南夫人的名下拥有的某上市公司的股份就价值几千万元,而倪光南院士除了正常的退休工资1万多之外,还有很多的社会兼职以及院士工作站,每年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至于倪光南是不是“受害者”,陶勇有一句话很有意思:“经过八年的共事的经历,我深刻的认为倪光南欠柳传志一个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大家自己去品。

可以说陶勇的文章把张捷当年讲述的一些故事都无情地推翻了,张捷当然着急啦!昨天他终于出手了,发布了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对于自己曾经的一些谎言,他几乎都避而不谈,唯一谈及的就是清贫院士的话题,也没有谈到自己的错误,只是说倪院士有钱是好事,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理应有这样的待遇。但对于他曾经讲述的其他故事跟陶勇文章中不相符合的部分,一概忽略,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对于这次陶勇的文章而引发的议论,张捷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泛海建设,是泰山会的自救行为。我本人才疏学浅,没有张捷老师那么高深的学问,实在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关系。泛海建设不是今年才暴雷的,一年多以前就面临着倒闭的风险,这是很多房地产公司当时面对的共性问题,可能今年的政策有所松动,国家队也有了出手相救的意愿。按照张捷的意思,如果泛海建设一旦被国资收购,那么联想的控制权就又回到了国资的手里,毕竟泛海拥有一部分联想的股权。

姑且不论国资是否会收购泛海建设,因为前面还有恒大那样的巨无霸在排队呢!张捷能够告诉大家,假设这是柳传志或者泰山会发动的舆论反扑,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我确实有点想不通。陶勇发表文章讲述了他认识的倪光南,讲述了当年联想风云一些幕后的花絮,既没有主流媒体的报道也没有什么自媒体大V的参与,就是几个小白在讨论一下,能够给目前身处困境的泛海建设起到什么作用呢?能够影响国资收购的价格还是增加泛海建设谈判的筹码呢?亦或就是打一下悲情牌,让国家可怜一下他们呢?什么时候普通自媒体的作者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能够影响几百亿的企业并购案了?
张捷的逻辑在我看来是无法自洽的,纯粹是牵强附会的胡乱联系,只是为了自己当年的一些谎言进行苍白的辩解,不知道那位大神能够帮着解读一下,假设是泰山会的人怂恿陶勇发表了这样的针对倪光南的文章,如何“曲线救国”式的来拯救处于困境之中的泛海建设呢?一篇没有多少阅读量的文章,也没有任何媒体的报道和跟进,真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吗?难道网监部门现在什么都管了吗?
在线急等,希望大家答疑解惑,让我长长见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