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午高考语文考完

作文题公布

引发网友一波讨论和回忆杀

此前报道回顾↓↓↓

202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

语文作文试题共4道

其中广东使用的是新课标I卷试题内容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有网友称“怎么这么简单”

也有网友惊呼“有一定难度”

还有网友认为去年的作文题比今年的难多了。

对此,专业人士怎么看?

一起来看看南海中学的老师的评价

朱雪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海中学2023届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多年担任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南海区第六届高中名师,南海区语文兼职教研员,佛山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南海区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南海区优秀教师,“南商教育基金”教学能手。

朱雪梅点评

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写作试题“故事是有力量的”,引导考生思考通过“好的故事”的价值、意义来写“好的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

第一,这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好题目。选择怎样的“好的故事”,是从“写什么”角度来考查学生平时阅读素养和生活体验的积淀。“好的故事”可来自古今中外,关乎真善美,与中国与时代与学生成长相关。个人经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新中国的中国奇迹,都是“好的故事”。

怎样写好“故事是有力量的”,主要考查学生思想的深度和思维品质的锤炼,以及立意和语言的高下。只要阐述“好的故事”对自己的生活、思考的影响等角度,写出“好的故事”背后的“力量”,都是切题的。

第二,这是一个体现教考联系的好题目。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22页,有摘自2018年9月2日《人民日报》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其中一段文字: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我们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要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

这一试题与单元学习研讨任务紧密相关,可借鉴申论的写作方式。

第三,这是一个体现时代自豪感的好题目。新时代青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当代青年如何讲好中国的“好的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试题正可展现大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南海区学科带头人,南海区优秀班主任,“南商教育基金”优秀班主任,华南师大本科师范生兼职导师,广东省马琳名师工作室学员。

多次荣获南海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个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课题五项,主持省级课题《新材料作文写作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于2020年12月顺利结题。

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十余篇,有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多篇论文在市、区论文比赛中获奖,参编多本论著。

万志点评

今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新鲜出炉了,今年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依然是广大考生熟悉的题型,审题难度不大,开放性强,对考生相当友好。

纵观今年全国卷的四套作文题,全国甲卷考查的是“人、技术发展与时间”的思辨性作文,新课标Ⅱ卷考查的是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相较于这两道作文题,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依然采用的是考生们非常熟悉的材料+引导语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上吃了一颗定心丸。

审题难度也不大:材料中的关键词“好的故事”两次出现,很容易抓住;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写作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写作任务中没有文体上的限制和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把握关键词“好的故事”的内涵和外延,写作时要有化虚为实的意识,这考查考生平时的阅读、生活积累。“故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或胜在人物生动,或在思想深刻,或在情节曲折,或优在通俗易懂……

一般来说,从故事的内容着眼来判断故事的优劣,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方式。

“好的故事”是一较为宽泛的概念,写作时要注意化虚为实,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故事、古代历史故事、革命英雄故事、时代榜样或各行各业平凡人物的故事等等,有的来自书本教材,有的来自影视作品,有的来自网络媒体等等。

选择的故事本身关系故事可供挖掘的力量,因而这很考验考生平时的阅读生活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好书,将会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考生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层次,要有家国情怀、时代意识,这样才能写出境界。作文材料围绕“好的故事”的“力量”谈了四个“可以”: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这四个“可以”层层递进,由短时间的影响到长时间的影响,由个人到民族国家,由小到大。写作时若仅仅局限于个人一时的得失去谈论“好的故事”的“力量”,势必有点眼界狭小。

考生若能心中有家国情怀、时代意识,站在人生、时代的高度去充分挖掘所选故事带给自己、社会、时代的影响、意义,自然能写出有思想有境界的作文来。

2023年高考作文试题解析

语文考试结束后,教育部发布了《2023年高考作文试题解析》,解密高考语文作文题设计思路。2023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语文作文试题共4道。

设计思路:

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

远在原始时代,人类就通过讲述神话和传说,团结部族,形成合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常通过寓言等故事阐发学说;秦汉以来,故事变得日益丰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当代社会,各类故事层出不穷,像我们熟悉的革命英雄的事迹、春天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数考生成长过程中都有听故事的经历,对各类故事的力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真切感受,因此本题题材范围很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列举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思考,选择最有创意也最适合自己的题材写作。

关于什么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的故事胜在情节曲折,有的则胜在人物生动;有的故事优点在通俗易懂,有的故事优点在思想深刻……一般来说,从故事的内容着眼来判断故事的优劣,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方式,至于故事的讲述方法,是对故事力量的进一步理解,是对故事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故事的力量如何发挥,在何种情境下发挥,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广。生活中,好的故事可以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好的故事,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赋予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故事改变轨迹,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好的故事得到充分展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立意,既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讲述故事如何发挥力量;也可以自行设计情境,讲述故事所带给人的力量,带给社会的能量,或带给时代的影响。

这个话题各类不同文体均有可以发挥自身文体优势的地方。考生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对某个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也可以探讨怎么讲故事才能让故事更有力量等问题。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方面和个性感触,也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形象等宏观问题。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也体现了对考生的友好。

2023年高考作文题

折射出哪些语文教育新趋势?

今年的作文命题有哪些亮点?注重考查学生的哪方面能力?折射出语文教育的哪些新趋势?“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主题突出:注重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

注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方向。

对此,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力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

其中,全国乙卷点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等时代命题;北京卷以“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为例引导考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新课标Ⅰ卷的“故事的力量”,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专家认为,2023年高考作文题注重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彰显家国情怀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今年的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北京卷、天津卷都体现得比较充分。”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胡欣红说。

全国甲卷提出“时间”“技术”两个关键词,简洁的导引文字引导考生思考人的主体性;新课标Ⅱ卷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之意义内涵,鼓励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上海卷则针对“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看起来是在讨论‘好奇心’,实际是引导学生积极面向陌生世界,探索其中奥秘。这种探索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又富于人文意蕴。”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希明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主题。

新课标Ⅰ卷“故事的力量”,考生可以联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天津卷选用一副对联,引导考生立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历程,针对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修身处世的滋养、从革命先贤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与力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写作。

专家表示,试题命制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笃志前行。

考查重点:强调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形象和科学思维能力。

比如,全国甲卷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发人深思,需要考生从话题出发,结合个人体验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分析、归纳、反思相关现象,凝练成自己的观点,再寻找并使用恰当的证据支撑观点。

“试题材料非常简洁,要求考生调动联想、迁移、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这其中需要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批判意识,是高中生的必备品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说。

上海市嘉定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倪超说,今年上海作文题延续多年来的命题风格,语言平实,具备足够的开放度,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如何在貌似友好的审题中形成具有批判性、独创性的立意角度,对考生具有一定挑战性。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王本华看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注重考查考生能否更加全面地发现和思考问题,也提供给考生展示思维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的舞台。

北京卷以“续航”和“亮相”两个二字词作为题目,新课标Ⅰ卷围绕“故事”作文,天津卷以一副对联作为材料。专家认为,这些题目材料限制少,思考空间大,十分适合展现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水平。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

“这些题目的主题,都是学生曾经思考过或应该思考的,需要考生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表达。”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桂华提示,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

折射趋势:引导深入思考,提倡真实表达

多位专家认为,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可以发现作文题更加立足学生生活,注重语文实践。由此也折射出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

——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文教育。

郑桂华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题干简洁、要求清晰、张弛有度,体现出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

从2020年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到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再到今年新课标Ⅱ卷“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在专家看来,近年来,语文作文题与青少年生活和心理更为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表达所思所想。

“作文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便于考生展开思考与联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奇说。

——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今年新课标Ⅱ卷作文是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即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材料,衍生出相关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指出,读写结合类试题是首次在高考全国卷中正式使用,所以只和其他模块材料进行弱关联,避免阅读障碍造成审题立意困难。透过这一题型,可以看出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阅读、写作、思考相结合,这也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灵活运用知识、培育核心素养。

在专家看来,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近年来,语文作文试题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更加注重展现考生的综合素养,鼓励个性化表达。

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近年来的高考语文作文告诉学生们,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张云佳表示:“结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在未来授课中,既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应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将培育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同时,更好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表达自我。”

现在微信改版

经常有朋友错过推送

点击右上方…

星标✱“珠江时报”

及时接收热点推文

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 让 更多人看到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新华视点、微言教育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区辉成 通讯员 皮欢

图片由学校提供

编辑: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