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 凝血酶 (antithrombin, AT) 主要在 肝脏 中合成。 在AT家族中,只有 AT-III 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因此临床上常以测定血浆 AT-III 水平作为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实验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抗凝血酶的作用机制

中文配音版

AT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α2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AT-III有两个功能区, 氨基端的肝素结合区和羧基端的凝血酶结合区。AT-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抑制剂。它与凝血酶等因子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复合物,封闭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从而使凝血因子灭活。

抗凝血酶的作用机制

英文原声版

肝素(heparin)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与AT-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Ⅲ构象改变,使AT-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一旦肝素-AT-Ⅲ凝血酶复合物形成,肝素就从复合物上解离,再次与另一分子AT-Ⅲ结合而被反复利用。AT-Ⅲ-凝血酶复合物则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消除。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AT-III 缺乏是发生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