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时代,热效率这个词我听得很少了。

燃油车时代,热效率是企业技术博弈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说,谁能够在内燃机热效率上取胜,就意味着谁拥有顶级的技术储备能力。

40%热效率是一个大关,即便是在如今的乘用车市场中,能够量产这一水平内燃机的企业,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效率是一个技术型指标,数据优秀的企业理论上拥有更好的动力、更低的油耗,所以在过去的传统时代,内燃机是所有企业努力的方向,因为更高的热效率能够降低车辆油耗。

当然,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说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在过去10年的乘用车发展历史中,车辆的油耗并没有太大的下降空间,企业只能通过变速箱、自动启停等配置来优化油耗。

但电动化之后,油耗有一个巨大的下降空间。

装上电机的PHEV、增程车辆油耗表现非常低,比如说日产e-POWER的油耗非常明显的降低了40%甚至更多,一些PHEV车型的油耗可以做得更低。

这种巨大的油耗下降表现,让我开始怀疑内燃机热效率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过去苦苦提升1%的热效率,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提升1%的热效率并不会降低车辆实际使用时的油耗,但给动力系统装上一套电机,收益却是巨大的,哪怕是最简单的48V轻混系统,油耗也能降低10%左右。

如果我们退一步来看,想要在内燃机时代降低10%油耗,热效率必须是颠覆式的升级才行。

这说明,电动化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是必须要发展的,因为对于企业以及用户来说,加上电机的全新动力系统有效降低了油耗表现,并且让加速有明显的提升,体验感更好的颠覆升级,却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成本和研发经费。

比如说,理想ONE参数图片)当年搭载的还是一台1.2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不具备任何技术先进性,却让理想ONE拥有同级别、同尺寸、更自重车型最低的油耗,以及不错的加速性能。

电机的出现,弥补了内燃机热效率不高的客观短板,毕竟再好的内燃机热效率也只有41%,这种效率表现能力实在太弱,无法跟天生就极强的电机抗衡。

内燃机+电机的这种动力组合,完美推翻了内燃机存在的问题。

内燃机油耗高,能量主要浪费在起步、倒车、加速等低工作效率区间,在这些工况下用策略屏蔽掉内燃机信号,只让高效率的电机工作,在高热效率工作区间再调动内燃机工作。

这种简单的策略转化,就能让油耗降低40%。

其实这种技术路线一直都有,丰田THS、本田i-MMD都是这种逻辑,只是策略和技术不同,但核心的根本都是用电机取代内燃机低效率工作区间,强化动力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企业不再追求内燃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很多人已经看到了,内燃机想要提升1%的难度有多大,提升1%之后的回报又太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转发展路线,投入更多的精力做电机设计、研发、生产,小体积、高效率的电机收益非常明显,对整套动力系统的推动力则是颠覆的,面对这种成绩和回报,自然也没有人关注内燃机的热效率是40%还是41%。

毕竟,一台电机遮百丑,再好的内燃机也会输给二线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