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草书很多人就想到张旭、怀素狂肆诡谲的狂草,其实“书圣”王羲之写的草书也很不错,王羲之的草书点画灵动,笔法转变颇为灵活。

每一个字的起笔、收笔都非常的到位,而且相较于怀素、张旭,王羲之写草书没有那么缠绕诡谲,追求行笔的“顺纵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势纵引,运笔速度较快,将字体的内在气韵连在一起,做到“因字赋型”,充满遒美之姿,在合理的法度内展现擒纵变化。

既有利于学书者进行识读临摹,还能展现字体的奔放气韵,将草书发展到一个新境界,在王羲之的传世书作中,“最奔放”的一幅作品就是《行穰帖》。

此作真迹已失,拓本采用唐代“双钩廓填法”复刻,这种工艺颇为精细,能将字体的结构,以及内部的墨色变化充分展现,可以最大程度的还原真迹。

全文共有2行,15个字,内容是:“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单字大小在4厘米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在整体气韵上呈现浑厚圆融之感,笔势有着外拓的迹象,行笔多用笔尖,将“衄扭”“裹束”“绞转”技法融合在一起,使作品的风格更加强烈。

尤其是“行穰”二字写的颇为漂亮,运笔从容稳健,笔丝流畅舒润,好像山间的溪流,让人感到舒适不已,笔笔都有“雄秀”之风。

因此我们在临摹的时候就要保持笔势的凝练,不要因运笔过快,造成笔势飘在空中,点画也要饱满一些,这样才能写出王羲之的气韵。

董其昌曾为此作题跋,并评价曰:“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董其昌审定并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他看来王羲之此作虽然只有15个字,但是字里行间的奔放气势,足够压倒邺侯三万卷作品。

王羲之的草书既能融合古法,又能富于变化,这幅作品用笔更是十分精到,虽然只有15个字,但每一个笔的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推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常临摹,可以在保障章法的基础上,增强行笔灵活性,让自我用笔更加准确,加强字体的美感,使书作艺术风格更加强烈。

而且王羲之笔法的灵动转变,风格的生动多彩,能让学书者感到常学常新,给予大家自我发挥的空间,对于我们后续的自我创作也大有帮助。

足够我们钻研一辈子,同时王羲之的笔法接受历代追捧,例如虞世南、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人都曾取学于他。

因此若能将此作全部掌握,在学习狂草或者后世书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快速掌握他们的用笔方式,领先于众人一步。

真迹现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王羲之的《行穰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的墨色变化,以及笔锋转换,甚至运笔形成的小连丝都能看见,是临摹学习的绝佳版本,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