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我生于1981年,今年42岁。

再过18年,我大概率不会成为一条好汉;但我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低龄老人”。

这显然牵扯出来一个如今比较潮的话题:低龄老人。

啥玩意儿?低龄老人?

低龄老人是什么?如何界定谁是低龄老人?这里面有什么机遇?低龄老人有没有什么明朗的未来?

我们对未来之所以迷茫焦虑,主要是因为无法穿透当下预见未来。既然低龄老人的一天总要到来,不如咱们就深入浅出的、近距离的、仔细的来观瞧它。

只希望那一天到来之时,咱们都能准备好了。

好了,闲话就说这么多,咱们直接开始吧,请记得关注我。

01 什么是低龄老人?

低龄老人,指的是年龄在60~69岁的老人。

其群体表征是:刚退休下来的人,手里虽然有退休金作保,然而却对突然闲下来完全不适应,还想重新走上社会的人群。

简单说就是,刚退休的老头老太太们,一个个在家闲的五脊六兽,没得可干,他们还希望再次融入社会,发光发热,再创辉煌。

这是不是病?需不需要治?我看挺正常,诉求很合理。

当然,“低龄老人”这个词,倒确实是专家凭空造出来的。

和低龄老人这个词平分秋色的词是“活力老人”,至于它的因果出处,各位感兴趣可以自行百度,我在这里不过多赘述。

然而最终引起大众关注并被广泛讨论的,并不是“活力老人”,而是“低龄老人”。

仅从字面含义来看,“低龄”二字多少就显得有些不怀好意,所以相比“活力老人”,“低龄老人”更容易被攻击,更容易被诟病。

那么这个词到底是谁给造出来的呢?

追溯其源头,是一篇来自工人日报的报道。

在今年2月20日,工人日报刊一篇文章,署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沈澈,标题为《促进低龄老年就业,实现“银发红利》,其中首次提及“低龄老人”这个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龄老人由此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那么,它是不是专家造出来的一个伪概念呢?

02 低龄老人是不是伪概念?

“再找个班上吧,家里带着太无聊了”。

家有老人的应该都能体会这句话。

父母一代上了一辈子班,早就盼着退休享清福。

然而一旦真退下来了,在家里待不了半个月,就闲得难受,那是相当难受。恨不得马上再找个班赶紧去上,又能赚钱又能见人,还能打消无聊和寂寞。

这个心理诉求是客观存在的。当然,前提是叔叔阿姨们要有退休金在手,吃穿不愁。

至于没有退休金的,手停口停,他根本就不属于低龄老人这个群体的研究范畴。这是另外一件事,咱们换个时间来讨论。

40后50后的应该也不在这个范畴,40后80多,50后也过了70岁,退休十几年20年了。

他们已经适应退休生活,该跳广场舞的跳广场舞,该颐养天年的颐养天年。

所以低龄老人在当下到底是个什么年龄范畴呢?

我看应该还是集中在60后和70后。

在我们国家,目前的退休年龄男性为60岁,女性50岁或55岁。

所以60后工人基本都过了60岁该退了;70后当下50来岁,也陆陆续续开始要退下来了。

退休了再找个班上,要么是被返聘,要么是再就业,总之赚点钱贴补家用,顺便发挥一下余热,实现一下人生价值,这个群体是客观存在的。

专家用新名词把这个群体给勾勒出来,客观上是为了好定义、好辨认。基于这个目的来看,低龄老人这个群体确实不是伪概念,虽然名字上听着确实有戏谑、嘲讽之嫌。

那么,既然这个群体被定义出来了,好辨认了,那他们想重返社会的诉求好实现吗?有人管吗?

03 如何解决低龄老人的诉求?

现在问题是,僧多粥少现象太普遍了。

渴望重返职场的老人多,愿意招聘老年人的企业少,对口合适的岗位更少。当然了,35岁裁员下岗找工作的都困难呢,又何况这60岁以上的老人了。

老人目前找工作,基本还是靠亲戚朋友相互介绍居多。

前阵子有个新闻是这样报道的:一个64岁大爷为了去工地干活,办了张假身份证,把自己年龄改小了7岁,最后被某派出所在日常检查中查出来,做了行政处罚,工作自然也就丢了。

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因年龄受限,为求一份工作不得不造假的无奈。

实际上他身体还好,从事那份工作绰绰有余。

因为年龄关系,他找啥工作都会被企业拒之门外;因为年龄关系,他丧失了赚钱贴补家用,甚至养家糊口的能力。

这样的人应该是低龄老人重返职场的群体之一,典型的手停口停。他不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找工作,而是为了吃饭不得不找一份工作。

那么,在低龄老人群体中,愿意重返职场再创辉煌的,都是什么样的诉求呢?

2022年10月,招聘平台“前程无忧”发布的《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意愿强。

在这些愿意重返职场的老年人里,他们的诉求又不尽相同,有三种情况,分别来看:

1)46.7%的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

2)19%的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

3)34.3%的求职者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总结这三类人应该都是为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

然而这份看起来数据调查比较严谨的报告里忽略了一个事实,还有广大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者,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参加劳动。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64岁老汉一样,单纯为了吃饭不得不出来工作,手停口就停,不得不上班的人群。

而这个人群,要么是基本不上网的,要么上网了,因为在灵活就业,也不在这个调查范围之内。

有些人因为国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可以在退休后被返聘,比如医生,能解决二次就业;

有些人因为在退休前有一技之长,靠着丰富的经验能再次找到工作,比如车工、焊工、木匠、装修工,只要他还想干;

而仍然有一些人因为啥技术也没有,不得不正在靠出卖体力,从事服务业,来想办法从退休生活里出来,再次返岗就业。

可是老年人都来就业了,岗位够吗?毕竟还有很多35岁以上年轻人下岗,也在等着再就业,两者之间是否会产生冲突也是一个问题。

当下看好像问题还不是很大。

毕竟老专家老教授被返聘的岗位,年轻人也干不了;去低端的服务业薪资低下,35岁以上年轻人去干了,也解决不了他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的费用问题;非要在开滴滴送外卖中刺刀见红抢单子,低龄老年人在体力、精力上也不占优势。

综合来看,貌似谁也抢不了对方的饭碗,所以冲突和矛盾目前不是很大。

在解决就业方面,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政策也正接连出台,虽然从制定到落实需要时间,好在已经有了。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践行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

2022年8月,由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老年人才网”上线,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目前来看,离“低龄老人”还有一段距离的我们,这些政策貌似和我们的未来一样很远,没啥具体关系,可是还是建议大家多多关注。

毕竟,低龄老人的未来生活,就像三年口罩生活一样,是个在开始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灰犀牛事件。

灰犀牛朝着我们奔跑而来,如果你没有任何准备,开始的时候看见了当看不见,等跑到面前的时候你就躲不掉了。

04 成为低龄老人,你准备好了吗?

当然,最终低龄老年人的再就业难问题,应该既不是那46.7%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的人群,听起来他就不太在乎钱;也不是那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愿意继续追求职业发展的人群,有一技之长他找工作也不会发愁,专家教授太容易被社会返聘了。

最终低龄老人的再就业难问题,应该就集中在那34.3%为了贴补家用,或者完全不在列表里的农民工们,和那些正在灵活就业的广大年轻人里。

按国家统计局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亿人;另有人社部数据显示,当下灵活就业人口已达2亿人。

这两个圈子里的人有多少在人数上有重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35岁以上的你我,都落在这个人口区间里了。

咱们准备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5岁以上的,当下离60岁步入低龄老人还有25年,如果身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者人群中的话,大部分可能没有交社保,到了退休年纪不仅没有退休金可领,还要和其他被返聘的专家、教授,拥有一技之长的优等工人争抢工作。

然而,没啥优势的话,你自然抢不过那些退休的专家和教授。这听起来真的挺沮丧。

所以,对35岁的你来说,可能还有25年;对我来说,只有18年,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你做了哪些准备呢?欢迎评论区聊聊。

命运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我是童子,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老铁们,看完了请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