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陈涉世家》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秦时代,“高考”是不存在的,自三皇五帝时代以降,整个先秦时期,官职几乎都是世袭的。

汉朝时期,推行了更规范、更稳定的选官方法:建立了察举制和征辟制。

到了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史上第一次科举制,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到了唐朝,科举制更是公开,透明,参考科举者不分阶层和身份,人人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的科考流行行卷之风,意思是,应考考生们在考前作一些诗词、文章甚至传奇故事等,通过一些中间人推荐或者自己投送给朝中显贵,用以展示自己的才学以求获得赏识,尤其是希望在评卷中能够被优先录取。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高考”路程了!

《幽闲鼓吹》记载:“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白居易十六岁独闯长安,先准备好自己的诗文集,托人引荐到时任著作佐郎顾况(当时任科举主考官)那里。当时顾况已经六十多了,自然没把中学生一样的白居易放在眼里,甚至调侃道:“长安米贵,居之不易啊。 ”

很快,顾况就觉得自己失言了——在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他连忙改口说:能写这样的好诗,在哪里都能“居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

在唐朝,儒生考中进士之后,都会跨马游街,雁塔题名。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唐·白居易《雁塔题名》

白居易跨马游街,在雁塔题名提名,所有人中年纪最小,一时风光无限!

及第之后白居易春风得意,与一同中榜的人齐聚一起,喝酒畅聊,期间高作及第诗!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白居易《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白居易高中进士,自是春风得意,愉悦欢畅。恨不得快马加鞭,衣锦还乡。

找工作--备战吏部

进入仕途第一步就是面临吏部选拔考试,为了准备吏部的考试,白居易写下了上百道判书,这就是著名的《百道判》

公元802年,白居易再次来到了长安,参加了朝廷的吏部考试。不久之后,白居易的《百道判》名声大噪,白居易再次高中。

公元803年,白居易获得了朝廷授予的官职--秘书省校书郎。当官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忙里偷闲作诗一首: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唐·白居易《闲居偶题》

白居易第一次上班拿到工资的心情,就像现在的我们初进入职场领到首月工资的心情是一样的!

从此,白居易的人生开启了三起三落的官场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905年,在清朝灭亡之前,科举制先行寿终正寝,随后,以另一种身份出现--中国“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