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中度老龄化社会,就是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年轻人口数量越来越少。资料显示,我国60岁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8亿,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人。与此同时,90后只有1.75亿,00后还有1.45亿。而从2017年开始,我国新生儿数量就一路下滑,从1765万下降到2022年的956万人。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会给养老金的发放带来巨大的压力。资料显示,未来5-10年,我国养老金发放缺口将达到8-10万亿。所以,针对未来养老金发放缺口会越来越大,很多人都表示,要减轻养老金的发放压力,就应该先从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开始。资料显示,我国公积人员的退休金支出总额达到了2万亿,占财政总支出的10%。
从目前情况看,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普遍比较高,大多在6000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万元以上,而多数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在3000多元,有的甚至还只有2000多元。显然,我国公职人员和企退人员养老金差距过大,不仅会造成养老金发放的不公,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养老金发放的压力。

那么,适当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是否可行呢?对此,我们认为还是可以实行的:第一,一些公职人员的养老金都在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以上。养老金甚至要超过在岗职工的工资水平。如果给他们适当的下降一些退休金,并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却能起到减轻养老金发放压力,以及缩小与企退人员养老金的差距。
第二,一些公职人员拿了上万元养老金,除了自己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还把剩下的钱贴补子孙后代,这让其子孙后代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如果适当的降低这些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既可以减轻财政支出压力,还可以迫使他们的子孙后代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这样会对社会发展有利。

第三,现在我国延迟退休之所以短期内很难实施,主要是存在着双轨制的现象,按照规定公职人员只要工龄达到30年,年满55周岁就可以申请退休了。而如果将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这等于是让企退人员继续再做出牺牲。
所以,如果要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就必须让双轨制并轨,公职人员除了退休年龄也要达到65岁,而且在养老金发放上也要拉近与企退人员的差距。否则老百姓就会觉得不公平,又凭什么要支持延迟退休政策呢?

当然,在降低公职人员养老金之时,也不能完全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公职人员的退休金都很高,有些公职人员的退休金也并不算很高。所以,对于那些退休金偏高的公职人员,养老金确有必要做出调整。这样就可以拉近与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差距。
另一方面,要看公职人员贡献和辛劳程度。对于那些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工作辛劳的公职人员就不用下调工资。而对于那些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无事可做的闲人,却还要拿较高的退休金,这类群体退休金就应该做出相应的下调。

由于当前养老金发放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要求降低公职人员养老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事实上,要想减轻我国财政支出的压力,以及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就必须要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这样就能够缩小公职人员与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差距,不过,给公职人员降低养老金也要格外慎重,不能搞一刀切的方式,也要注重公平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