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的一天,北京,毛主席纪念堂。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孩子们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向着毛主席的遗体,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当场老泪纵横:“毛主席,我来看您了!”

老人究竟是谁?

时间回到1964年6月,北戴河。

1964年6月,毛主席在北戴河观看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

看戏过程中,毛主席突然问总政治部主任肖华:

“剧中的严伟才确有其人吗?此人还在不在,任什么职务?”

这个问题难倒了肖华,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好如实回答:

“确有其人,现在干啥还不大清楚。”

毛主席亲自过问,肖华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济南军区了解“严伟才”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奇袭白虎团》与《智取威虎山》齐名,同为八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主角杨子荣确有其人,而且就叫杨子荣;《奇袭白虎团》的主角严伟才也确有其人,却不叫严伟才,他在现实中的名字叫杨育才。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人,1926年出生,1949年参军,1950年入党,1951年入朝作战,当了一名侦察兵。由于机智勇敢,身手灵活,跑得飞快,人送绰号“飞毛腿”“大力士”“小诸葛”,很快晋升为侦察排副排长。

1953年7月,金城战役打响,杨育才奉命“虎口拔牙”,只带12名侦察员突袭南朝鲜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团部。这个团作战骁勇,战绩辉煌,有“白虎团”之称。

杨育才决定智取敌军,他精心乔装,打扮成一名“美国顾问”,12名侦察员化装成护送“美国顾问”的敌军,小分队一路冒雨涉险,直插敌人纵深。

行军途中,杨育才抓住一个落单的敌军士兵,从他口中获知敌军的联络口令是“古伦姆——欧巴”。

凭借这道口令,小分队顺利通过敌人几道岗哨的盘查,迅速接近"白虎团"驻地,发现一群敌人正在往卡车上搬东西,准备逃跑,十多名军官在室内开会。

敌我兵力十分悬殊,但战机稍纵即逝,容不得犹豫,杨育才当机立断,分成3个战斗小组,分头突袭会议室、警卫室和院内的三股敌人,冲锋枪、手榴弹一起招呼,打了敌军措手不及,敌人非死即伤,瞬间乱作一团,四处逃窜,跑不掉的乖乖当了俘虏。

此战,小分队仅轻伤1人,却歼敌97人,俘虏19人,缴获李承晚亲自颁发给"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一面,圆满完成突袭任务,为金城战役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战后凯旋,杨育才被记特等功,授"一级战斗英雄",金日成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杨育才所在的侦察班也荣获集体特等功,获颁奖旗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侦察班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被收藏到博物馆,成为杨育才功勋的历史见证,也成了南韩军队永远不敢直面的耻辱。

杨育才的英雄事迹回国被写成了6万字的报告文学《奇袭白虎团》,发表后家喻户晓,只是在国内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这位传奇英雄。

从朝鲜凯旋归国后,杨育才参加了全军英模大会,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一天成为杨育才最难忘的人生经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育才这位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淡出了历史的视野,没有几个人关心他的现状,甚至不知道他人在何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63年,杨育才的英勇事迹再度被发掘,由山东省京剧团拍成京剧《奇袭白虎团》,在全国巡演,引发轰动,周总理看过后赞不绝口,遂推荐给毛主席观看。

毛主席见“严伟才”英勇机智,玩弄敌人于股掌之间,十分高兴,心想这样的英雄必有原型,这才有了过问剧中“严伟才”现状之事。

济南军区政治部接到任务,立即派人到杨育才所在部队了解,得知杨育才时任203师侦察连副连长,正在沛县微山湖畔农场,带着连队生产训练。

调查组跑到农场时,见到年近40岁的杨育才,正领着比他小二十几岁的战士在湖水里练习武装泅渡。

再深入了解才知道,杨育才担任了十年多的连级干部,迟迟没有晋升,但他没有丝毫怨言,始终扎根基层,带领部队一边生产一边训练,而且非常关心战士,逢年过节都要亲自到连队食堂帮厨。

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奇袭白虎团的传奇人物,竟然11年没升官,始终是个副连长,这样的经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最后,济南军区对杨育才的评语是:“这真是一块掩埋于尘埃中的金子!”

杨育才的资料很快送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一看,眉头紧皱:

“这样的人才,11年过去了,怎么还是个副连长?”

济南军区做出解释,主要原因是出身问题。

原来,杨育才年轻时被国民党强抓壮丁,在阎锡山的部队当过几年传令兵,后来在战场被俘后自愿加入解放军,成长为我军的战斗英雄。

如果杨育才“历史清白”,以他的战功,早就提拔了,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审非常严格,由于这段给国民党当兵的经历,杨育才进入副连职就到头了,不仅长期沉沦基层,提拔无望,而且年仅四十,即将面临转业地方。

听到这番原因,毛主席连连摇头,叹息说道:

“不能因为出身埋没英雄,像杨育才这样的人才,一定要好好重用,该升官要升官!”

有了毛主席的认可,杨育才的命运终于被改变,从此一路高升,最高军职干到了203师副师长,还当选为中央军委委员,党的九大、十大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中朝友好代表团团长,率团出访朝鲜,受到热烈欢迎。

英雄的荣耀或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晚年的杨育才,把精力放在关心下一代上,通过做革命传统报告,让青少年们了解党史军史,教育年轻一代爱党爱国爱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听过他报告的多达数十万人,杨育才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被政治部授予“全军先进离休干部”。

1991年,65岁的杨育才带着老伴和孩子到陕西勉县探亲,回到阔别数十年的家乡。

当地群众把杨育才视作英雄,迎接他的是鲜花、掌声,党委政府专门安排小车接送,但是杨育才婉言谢绝了,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一家三口坐着一辆小面包车回老家。途径一处陡峭的山路,面包车爬不上不去,杨育才下车和大家一起把车推上去。

尽管满天下,又是师级干部,但杨育才依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家乡居住期间,他从不嫌弃粗茶淡饭,看到家乡的日子还比较困难,他连剩下的饭菜都不舍得倒掉,第二天热了再吃,还鼓励乡亲们勤劳致富。

杨育才严格自律,从不拿自己的战功跟组织讲条件、向组织要待遇,还从严要求自己的家人,绝不允许家人打着他的旗号谋求私利。

杨育才有4个女儿1个儿子,受父亲影响全都参军入伍。

大女儿杨军,15岁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完全靠个人努力参军、入党,后来考上护理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某部医院,再随部队调往青岛。从头到尾,杨育才没给组织上打过一次招呼。

二女儿杨华、儿子杨波、三女儿杨红当兵退伍时,完全按照程序分配到工厂上班,后来单位效益普遍不好,儿子甚至下了岗,杨育才也没有因此向组织反映过困难。

小女儿杨辉是正规军校毕业,完全可以就近分配,留在父母身边,方便照顾他们,一向不开口的妻子也再三让杨育才给部队打招呼,可杨育才坚持不让,反而做小女儿的工作,让她服从组织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育才始终铭记着毛主席的恩情,曾多次到北京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年,仍然对毛主席念念不忘。

1999年3月,74岁的杨育才入选全国百名英模,受邀请赴北京参加英模活动。当时,杨育才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孩子们劝他不要去了。但是,平时很听劝的杨育才这一次却格外固执,坚持要去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孩子们才知道此次活动有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行程,杨育才坚持要去,可是刚到北京没几天,他就高烧住进了301医院。

此时的杨育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坚持要去毛主席纪念堂见毛主席最后一面,孩子们理解父亲的心愿,搀扶着他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孱弱的杨育才强撑身体,艰难地向毛主席遗体三鞠躬,一时间老泪纵横:毛主席,杨育才来看您了……

1999年5月,了却最后一桩心愿的杨育才病逝,终年74岁。

追悼会上,两位大人物前来给老英雄送行,他们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迟浩田亲笔题写挽联:

“奇袭白虎团威震敌胆,战功垂青史名扬华夏”,这是对老英雄一生最好的总结。

谨以此文,致敬英雄,浩气长存;缅怀伟人,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