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当地时间6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破坏举行紧急会议。俄罗斯、乌克兰在联合国就大坝溃决相互指责,现场火药味十足。俄罗斯驻联合国大使说:“基辅蓄意破坏关键基础设施的行为极其危险,可能被视为战争罪或恐怖主义。”而乌克兰驻联合国大使指责俄罗斯“对乌克兰重要的基础设施采取恐怖主义行动”,不过乌克兰方面却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联合国会场吵得不可开交,而美国的态度却耐人寻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驻联合国副大使罗伯特伍德在会前表示,华盛顿表示,“不确定”,希望“未来几天能获得更多信息”。而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表示,美国“无法断定发生了什么”。“我们正在收集信息并与乌克兰方面进行沟通,”他说,并警告称大坝溃决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美国这种态度明显就是偏袒乌克兰方面,毕竟这样的事情乌克兰方面没少干,而美国也没少干。比如北溪管道被炸,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哪一件事不是这套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今卡霍夫卡电站大坝被炸事件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恐怖主义行为,因为该大坝是世界蓄水量第二位的大坝,远远大于我们的三峡蓄水量。要知道卡霍夫卡大坝被炸开,对于当地的影响是致命的,因为下游的有些地方,将会永久性地成为泽国。农业政策部的说法:卡霍夫卡大坝被毁将导致乌克兰南部的田地变成荒漠。乌克兰农业政策和食品部指出,卡霍夫卡大坝被炸毁将导致赫尔松州94%的灌溉系统、扎波罗热州74%的灌溉系统、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30%的灌溉系统丧失水源。最早明年,就会把乌克兰南部的田地变成荒漠。

对于卡霍夫卡大坝被炸事件,乌克兰方面就指责是俄罗斯所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指责:“俄罗斯人行动非常混乱,他们炸毁了自己控制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但这一做法却淹没了自己的阵地和军事装备。俄罗斯人压下了疯狂的赌注,但破坏大坝对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收复失地不会有太大影响。”其实从乌克兰总统的这番说辞,明显就能看出这件事情,乌克兰拥有最大的怀疑。要知道卡霍夫卡大坝在俄罗斯手中已经控制了一年多,俄罗斯为何要炸了这座大坝呢?要淹没自己控制的土地?这是在哪儿也说不过去的逻辑呀!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指出,俄罗斯恐怖分子在卡霍夫卡水电站制造的灾难不会阻止乌克兰,也不会阻止乌克兰军队的前进。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秘书达尼洛夫宣布,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乌克兰解放自己的土地。看到了吗?指责俄罗斯炸毁大坝是为了阻止乌克兰军队前进,可问题是卡霍夫卡大坝被炸之后淹没的,可是俄罗斯控制的区域也是俄罗斯军队所建立的防线。难道俄罗斯是傻了吗?这不等于直接帮助乌克兰打开自己的防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克兰方面可真会倒打一耙,真是把以往的套路发挥到了极致。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对联合国快速回应“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爆炸事件”表示满意。但他同时指出,对重大环境灾难做出快速反应是不够的,联合国还没有谴责那个叫作俄罗斯联邦的恐怖主义国家。波多利亚克补充说,乌克兰应该把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无能为力的事实记录下来。乌克兰这时还要对联合国嘲讽一番,对联合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一番指责,这明显就是恶人先告状。

俄罗斯方面就说了,“一年多来,俄罗斯一直控制着大坝和整个卡霍夫卡水电站。通过炮击,以某种方式从外部炸毁它,在物理上是不现实的。 ”可是6日上午新卡霍夫卡市负责人列昂季耶夫就表示,乌军当天凌晨使用了“赤杨”多管火箭炮对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进行了持续打击。可是对于这些,似乎美西方并不在意,毕竟他们要的答案是俄罗斯破坏了卡霍夫卡大坝。可问题是根据《日内瓦公约》中1977年第一附加议定书第56条,破坏水坝是一种战争罪,可以等同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如果俄罗斯方面直接拿出乌克兰炸毁的证据,完全可以对乌克兰展开大规模军事报复。就在俄乌在联合国吵得不可开交之际,中国代表的发言却显得意味深长。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发言中表示,中方对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被破坏表示严重关切,对由此造成的人道经济和生态影响深感担忧。关于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遭破坏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影响,张军重申,核灾难一旦发生无人可以独善其身,中方呼吁保持最大克制,避免可能加剧对抗导致误判的言行,维持核电站的安全和安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中国代表发言关注的重点来看,这件事情就是乌克兰方面干的。因为卡霍夫卡大坝直接为扎波罗热核电站提供着冷却水,一旦大坝水位降低,无法为扎波罗热核电站供水,那可能就会引发核灾难,对于这一点乌克兰方面岂能不知?反之俄罗斯能干这样的事情吗?毕竟扎波罗热核电站可是在俄罗斯的控制之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6日表示,如果水库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不能向外供水。目前与扎波罗热核电站冷却供水无关的其他用水设备都已关闭。虽然中国没有明说,但是事态只会是越加严重,而这场灾难美西方又要扣在俄罗斯头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