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一下,我们一起探讨更多内容。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养老金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我国养老金已经经历了19次连续上调,尽管养老金的涨幅越来越小,但是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却并没有随之下降。
从目前的客观情况来看,想要维持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养老金进行下调处理。然而这样一个损害各方利益的政策,显然不是那么容易推广的,想要找到突破口就必须从降低公职人员退休金做起。那么降低公职人员退休金是否可行呢?

首先从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上来讲,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自从2012年以来,国家对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已经提高到了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思想已经成为公职人员的基本道德准则。
如果国家此时推行降低公职人员退休金的政策,那些敢提出反对意见的人都会面临思想层面的批评,甚至还有背上处分的可能。对于公职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处分、记过更严重的事情,他们绝对不敢轻易做出对抗政策的事情。

其次从公职人员的生活水平上来讲,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不会带来太大的民生压力。我国大多数公职人员的收入都属于当地的中上游水平,并且由于体制内的福利待遇普遍超过民营企业,所以大多数退休公职人员的生活压力都比企业退休人员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我国公职人员的退休金水平本来就比较高,部分厅局级的退休人员每个月的退休金接近一万元,甚至比本单位的年轻人都要高。即使把这些人的退休金降低到现在的50%,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另外从实现共同富裕的角度来讲,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非常必要。养老金看似是一项“多缴多得”的投资产品,但是它的本质却是国家提供给老年人家庭的一项公益性社会保障。
部分公职人员拿着上万元的退休金,不仅自己享受着超豪华的退休人生,而且还让自己的儿孙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我国想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缩小公职人员和普通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

最后为了提高国家公信力,我们也必须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国家为了提高养老金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改革方案,但是这项政策却并没有覆盖所有的劳动者,因为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只要工作满三十年就能享受提前退休的优待政策。
现在很多网友都对国家的政策出发点产生了质疑,想要挽回已经受损的公信力,就必须让公职人员首先作出牺牲。公职人员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如果他们都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那么老百姓又凭什么响应延迟退休的政策呢?

不过在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时,一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国家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1.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必须按退休前的职务级别来确定比例。公职人员的退休收入是按退休前的职务级别确定的,比如说处级干部的退休金一般就会比同单位的科级干部低一些。
所以在降低退休金的问题上,职务级别更高的公职人员理所当然应该降低更多的幅度。这不仅涉及公平问题,而且还会对体制内单位退休金的总体支出水平造成巨大影响。

2.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必须参考贡献和辛苦程度的大小。公职人员并不都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无所事事的闲人,很多重要部门的公职人员辛苦程度远超普通打工人,特别是那些在边疆地区工作的人,他们为国家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理应享受更高的退休待遇。

结语
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它所牵涉的利益纠纷却非常复杂,所以必须三思而后行。在养老金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一定要有人站出来为养老金减负,以为人民服务为使命的公职人员,理所应当成为第一个牺牲自身利益的群体。
那么你觉得降低公职人员的退休金是否能实现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