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商鞅认定: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反而就越强、越稳定呢?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牢牢地把握住了这样一个观念:经济是国家繁荣的关键,武力是国家强大的基石,而思想塑造了国家的前途。"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句刻骨铭心的警醒,让我们不忍回首。

然而,似乎存在一种悖论。曾经的一个名叫商鞅的朝臣,他的理念与现代人的思考模式截然不同。他坚信,民众越是贫弱、无知,国家就越显得强盛和稳固。这样的想法究竟源于何处?这是真实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记载,商鞅生于战国时期的卫国。他的慧星自小就照亮了他的道路,他对知识的渴望也令他远超于常人。孩童时代的他,已经在心中储藏了丰富的知识。

商鞅的父母曾对他抱有期待,他们觉得他可以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在自己的土地上过上丰裕的生活。但商鞅的志向并非如此,他觉得如果他整生都蜗居在卫国这样的小国,他的才华将不会被人看见,他的生活将留下遗憾。

于是,商鞅决定踏上追寻更大舞台的旅程,去实现他的价值。然而,当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后,他发现,越是聚集了众多人才的地方,就越是充满了尔虞我诈,这让他感到无比疲惫。

直到有一天,商鞅得知了秦朝正在广纳贤才的消息。那时的秦朝情况堪忧,经常受到周边国家的排斥,削弱至只剩下外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期,秦朝,这个显得颓败的王国,更像是才子们想要逃离的灾难之地,甚至可能一夜之间彻底消亡。然而,商鞅却与众不同,他在这个濒临瓦解的国家中看到了潜在的无穷价值,就如同在废墟中瞥见了宝藏。

那时的秦孝公尚年轻,年纪尚且不及三十,但他担当起了拯救国家的重任,这在商鞅的眼中,是极其珍贵的品质。如果他能倾力打造这个即将破败的国家,那无疑将是一份深深的成就。

商鞅深知,秦朝的才俊和学士正在大量地离去。然而,他并未料到的是,剩下的却是一些无助的老弱妇孺,以及一些不讲道理的恶霸。他们的生活圈子狭小,只知天高地厚,只关心自己的点滴利益,不断在自己的土地上争执不休。

只有当百姓安定下来,共同努力,国家才可能富饶起来。然而,对于当时的秦朝来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几乎是无法想象的。人性并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

那么,如果我们要强迫这些固执的人民改变他们的观念,那我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子孙上。然而,传统的说法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子女能挖洞。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可能需要一个世纪的时间。而到那时,秦朝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在这样的困局中,商鞅陷入了深思。他开始认识到,民众的贫弱和无知,或许对他们自身来说,甚至对于整个国家,都是一种保护。因此,他提出了一种大胆的观点:如果要将这个国家从危难中拉出来,那么人民就应该保持其弱小和无知的状态。这样,国家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商鞅首次表达这个观点时,许多人并不同意他,甚至对他的理念感到困惑。然而,他后来提供的解释却具有极高的说服力。

商鞅深信,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他们的日子越是艰难。他们只能依赖自己的双手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因此,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节俭的品格,不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也不会虚度光阴。

此外,如果民众的思维能力有限,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他们就不太可能对领导者提出的政策有过多的反对意见或进行反抗。他们会选择忠诚和顺从,甚至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思想还可以被灵活引导。如果这种力量被有效利用,它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

然而,对于那些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远大志向的人来说,他们能深入了解社会的运作方式,会根据形势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构成一个巨大的隐患。因此,商鞅的主张,强调民众的弱小和无知,也有其合理之处。

另一个问题是秦朝的军队,他们基本上是一群被权力腐蚀的懒人,手里有权但没有实力,这种情况对国家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没有强大的军队,国家就像菜市场上的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于是,商鞅提出了一种革新的方法,他主张实事求是的公平和公正。无论是高贵的皇族,还是弱小的百姓,只要他们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就能获得丰厚的奖励,甚至提升官职。

这个主张无疑对那些大家族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那个时代,爵位基本上是世代传承的,突然间削弱他们的权力,让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

然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他们一直生活在贫困中,每天都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的家族一代又一代地在贫困中苦苦挣扎,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辛苦学习,但这并不一定能让他们得到应有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现在,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得到的奖励越多,社会地位也就越高。这就意味着,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就有可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商鞅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他还设立了“一诺十金”的制度来证明他的承诺,让百姓相信他。而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那个时候的秦国来说,就如同在严冬中的及时雨,帮助秦国走出了困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