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老丁语云”)

大家好,我是老丁。

大概是在今年5月20日前后,一个名为“杨致锋的执业日志”的自媒体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网爆!司法系统正被西方意识形态入侵》的文章。乍一看这标题,可谓是极其吸睛及耸人听闻,那它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文章称,2023年上海市司法局第一批拟录用38名公务员中,“大部分是具有西式教育背景的留学生”,就此该文还延伸谈论了留学生进入司法系统的种种隐患。老丁专门查了一下这个名为“杨致锋的执业日志”的公众号,其简介是“杨致锋的工作学习心得”,且从发布的一系列内容上来看,该公众号的所有者大概是一名执业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由这篇文章所引出的,是上海市有关方面的勃然怒火。

就在今天,解放日报社旗下的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发文《上海一部门拟录用的38名公务员都是留学生?自媒体造谣生事何时休?》称,通过核查公示文件发现,2023年上海市司法局拟录用名单没有人员显示来自海外高校,反而来自国内高校的人员比例不小,部分显示的是其现就职单位。“事实上,上海市2023年公务员考试第一批拟录用1597人,其中约30人显示毕业于中国香港地区高校或海外高校。”

既然有悖于事实,那某些自媒体平台是如何进行子虚乌有、以假乱真的操作的呢?“上海网络辟谣”表示,比如有海外留学中介方面的自媒体把录用名单中的留学生单独集纳出一个表格,还被其他自媒体炒作,宣称上海招聘的公务员全是留学生。“又借此嘲讽毕业于英国等高校毕业是‘水硕’,为国内高校毕业生‘鸣不平’。”

在“上海网络辟谣”看来,这些自媒体之所以能够闭着眼睛信口雌黄,并还能引发那么多关注,是因为“他们利用时空信息差,以偏概全、混淆事实,借助一些刻板印象欺瞒、煽动读者,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服务自身的利益相关业务”。

到此咱们先按个暂停键。在老丁看来,以上说的欺瞒、煽动读者的“一些刻板印象”,大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在近年来中国与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对立的大背景下,国内一些网民对后者产生了更加警惕甚至排斥的情绪;二是在一些网民眼中,公务员招考容易滋生“黑箱作业”、“近期繁殖”的现象,尽管此一情况近些年已有明显好转,但不少人仍存在相关的刻板印象;三是一些网民对归国留学生存在一些偏见与不信任,如有网民认为,不少选择出国留学的人群,是那种家境富裕却在国内考不上什么好学校的学生。

至于利用这些刻板印象进行欺瞒、煽动读者的目的,大多也确实是以上所说的“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服务自身的利益相关业务”。换言之,这也就是各位平素常说的,主义嘴上挂,利益心中留

目前,上海市司法局已发出严正声明,将对不实信息发布人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但针对此事,老丁在此还想追问两个问题。

第一是针对“上海网络辟谣”今天发文的这个标题——“自媒体造谣生事何时休”。不知是否是老丁有些敏感或者说抠字眼,这“造谣生事”,难道只是自媒体的“专利”吗?

如在日前被辟谣、证明系摆拍的连云港“女子输液被陌生男子拔针扎进水桶”一事中,当初新闻刚曝出时,可是引发了不少官媒的转载报道。为何这些专业的新闻机构未对有关内容进行有效的甄别与核实呢?而这些不正是新闻报道最浅层的要求之一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此次这个名为“杨致锋的执业日志”的自媒体因其进行杜撰、捏造以及上纲上线的对象是公权力部门,所以狠狠踢到了铁板。但如果他指向的对象是普通个人,又会如何?

如今一个并不鲜见的现象是,一些出于不知何种目的,成天标榜某种正确的网民,不仅肆意对他人合理合法的观点表达扣各种大帽子,甚至还施之以极端下流的谩骂。老丁想问,一些对他人所谓“汉奸”、“卖国贼”、“间谍”、“特务”等的无端攻击与诽谤,有关人等需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末了老丁还想说,既然改革开放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那留学就该是中外交流中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尽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大多学习了国外先进知识和理念的归国留学生,应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不但不应因噎废食,更不应先入为主地戴着各种“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毕竟,当浩浩汤汤的改革开放大潮奔流40多年至今,谁都不应希望这个国家重新回到那种关起门来搞建设的自我封闭状态。

您说是不是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