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在孩童时期就学会背诵的诗句,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想必没有人不知道。如诗中所言,每当明月升起又夜深人静之时,抬头低头之间,会不会唤起对家的思念。

近日,一起长达几十年的杀人案件终于侦破,让人激动兴奋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2023年6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公安局发布了一则通报:成功抓获一名在逃31年的命案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件梳理

在前不久的霍林郭勒市内,一位年过6旬的老人来到当地派出所寻求帮助,称其已经和家人走散了很多年,想要通过警方的帮助寻亲。

众所周知,警方在帮助寻亲的时候一定会对寻亲者的个人信息做全面的询问。这样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增大寻找成功的概率。可老人对自己的信息却支支吾吾,在不愿意回答的时候就说自己已经忘了。

这样的搜寻难度可想而知,可为了帮助这位老人尽快寻找到自己的家人,警方还是义无反顾进行了广泛的搜寻。可就在事情进展到一半时,细心的警方因为一个细节,发现这一切好像并不简单(由于具体是何细节警方并未在通报中说明,笔者在这里也不做过多猜测)。

当地警方发现该6旬老人好像与31年前的一起命案有着很大的关联,于是连夜从内蒙古赶到了2000多公里以外的吉林省农安县。在农安县警方的配合下,拿到了当年那起命案犯罪嫌疑人的DNA,后来经过比对,与寻亲老人的DNA一致。由此这位在逃长达31年的逃犯终于落网。

案件还要追溯到1992年,在一次次与邻居发生争执以后,这位寻亲老人怒不可遏。随后在家中拿起一把刀具,将其邻居捅死后逃走。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并提取其DNA留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寻亲老人外逃的几十年里一直隐姓埋名,低调生活。可长达31年的流浪,这位当时的壮年也已经步入老年,当时生活的一切记忆都已经逐渐模糊,甚至想不起自己家在何处。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终于让他来到了当地派出所寻亲。

本以为自己隐瞒部分个人信息就可以将自己的杀人事实继续隐藏下去,不曾想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阴差阳错之间终归还是为自己当年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由于重大刑事案件是没有诉讼时效的,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公安局依法将其逮捕,至于后续如何审判,警方尚未公布。

事件深思

不得不说寻亲老人的这一番经历也值得我们深思。第一,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冲动犯罪,否则不仅长时间的流浪、逃窜,落得孤苦伶仃的下场。而且面对警方的不断追捕,终有一天会被缉拿归案。

第二,无论自己是什么身份,又身在何处,每个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都不可避免,毕竟家才是一个人永远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