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它的开国之王朱元璋,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成为了一代雄主,打败了元朝,建立了大明帝国。他的成功,离不开一批忠心耿耿、勇敢善战的开国功臣。他们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这些功臣的下场却大多不幸,有的被杀,有的被赐死,有的被削爵,有的被追罪。他们的光辉与悲哀,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六公:

开国六公,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

韩国公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他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唯一的文臣。他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他投靠朱元璋后,成为他的参谋和军需大管家。他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制定法令礼制,监修《元史》,编写《太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韩国公,位列第一。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牵连胡惟庸案,被满门抄斩,时年七十七岁。

魏国公徐达: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他是明朝开国元勋中最高位的武将。他是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统领军队百战百胜。他攻占滁州、采石、太平、镇江、集庆等地,平定江南、江北、河南、山东等地区,使得元朝北返。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魏国公,位列第二。

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岁。

曹国公李文忠:字文忠,江苏盱眙人。他是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他从小就随朱元璋征战四方,屡立战功。他攻占扬州、泰州、淮安等地,平定淮西、淮东、河南等地区。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曹国公,位列第四。

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病去世,时年五十岁。

宋国公冯胜:字文忠,安徽定远人。他是早期追随朱元璋的功臣之一。他率领一众手下一块追随朱元璋,为他提供了军队和物资。他参与攻占滁州、采石、太平、镇江、集庆等地,平定江南、江北、河南等地区。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宋国公,位列第五。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被朱元璋怀疑勾结女婿周王朱橚,被赐死,时年六十六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国公邓愈:字文忠,安徽泗县人。他是早期追随朱元璋的功臣之一。他率领一众手下一块追随朱元璋,为他提供了军队和物资。他参与攻占滁州、采石、太平、镇江、集庆等地,平定江南、江北、河南等地区。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卫国公,位列第六。

洪武十年(1377年),因病去世,时年六十岁。

郑国公常茂:字文忠,安徽怀远人。他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的长子,冯胜的女婿。他继承了父亲的军功和爵位。他参与攻占滁州、采石、太平、镇江、集庆等地,平定江南、江北、河南等地区。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封为郑国公,位列第三。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病去世,时年四十岁。

这六位公爵是此次封赏的最高爵位,所以他们六人是最高荣誉的获得者。

这是朱元璋深思熟虑后的安排。李善长是明军的大管家、文官之首,徐达是武将之首,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兼养子,而且他们都功勋卓著,所以他们三位封公爵理所应当。常遇春、冯胜、邓愈是早期追随朱元璋的功臣,而且他们是率领一众手下一块追随朱元璋的,对刚起步的朱元璋来说,他们这是雪中送炭的行为,之后他们一路追随,也配得上公爵的封赏。

只不过常遇春于洪武二年去世,没赶上大封群臣,他的长子常茂封郑国公。

开国六王

开国六王,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王且配享太庙的六位明初功臣。他们分别是:

• 中山武宁王徐达:原封魏国公。

• 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原封郑国公。

• 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原封曹国公。

• 宁河武顺王邓愈:原封卫国公。

• 东瓯襄武王汤和:原封信国公。

• 黔宁昭靖王沐英:原封西平侯。

这六位王爵是朱元璋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死后追封的,也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享有太庙祭祀的非皇族。他们的王爵,比当时的诸王还要尊贵。这是朱元璋对他们的最高赞誉,也是他们的最大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开国六公中,只有徐达、李文忠、邓愈能够成为开国六王,李善长、冯胜、常茂却落选了。我们来看看他们为什么没有得到朱元璋的追封。

李善长:他是开国六公中最先去世的,也是最惨的。他因为牵连胡惟庸案,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连韩国公的爵位都被剥夺了。他的长子李祺因为是临安公主的丈夫,得以免死,但被剥夺了官爵。

李善长的功绩和贡献,被朱元璋一笔勾销,自然不可能得到追封。

冯胜:他是开国六公中最后去世的,也是最冤的。

他因为被朱元璋怀疑勾结女婿周王朱橚,被赐死。冯胜诸子虽然没有一并被杀,但宋国公的爵位不允许他们承袭。

常茂:他是开国六公中最年轻的,也是最无辜的。他本来不是功臣,只是常遇春的长子,因为常遇春早逝,才继承了郑国公的爵位和军队。

他虽然也有一些战功,但不足以与其他五位公爵相比。而且他与朱元璋没有亲缘关系,也没有特殊情谊,所以朱元璋没有给他追封。

了解完开国六公和开国六王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明朝还有哪些功臣能够逃过朱元璋的清算,并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这些人就是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四人。

汤和:原封中山侯,后晋信国公。他与朱元璋是发小,也是引导朱元璋加入红巾军的人。他参与攻占集庆、镇江等地,平定江南、江北等地区。洪武十一年(1378年),因平定倭寇有功,进封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汤和之所以能够逃过清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与朱元璋有深厚的革命友情;

二是他识趣地告老还乡,并遣散妾婢赏赐,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以此消除朱元璋的疑心。

沐英:原封西平侯。他是朱元璋的义子,从小就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屡立战功。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病去世,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

沐英之所以能够逃过清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与朱元璋一家感情深厚,马皇后和太子去世时,他都曾悲伤过度而咳血;

二是他对朱元璋忠心耿耿,镇守云南期间,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为朱元璋分担了西南边陲的压力。

耿炳文:原封长兴侯。他的父亲耿君用曾在进攻张士诚的战斗中牺牲,他承袭父职后,屡次打败张士诚军队。他为人谦卑恭敬,不邀功求赏,还把自己比喻成一条忠心的有功之狗。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为是朱标的女婿江都公主的岳父,被朱元璋提拔为总兵官,并与郭英一起保护朱允炆。

耿炳文之所以能够逃过清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与朱元璋有着姻亲关系;

二是他恪守君臣之礼,不敢有功高震主的行为。

郭英:原封武定侯。他曾在战场上救过朱元璋的命,这可比任何功绩都要重要。当许多功臣自恃功高,开始贪心更多田地的时候,郭英却不肯多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为是朱元璋的舅子宁妃郭氏的弟弟,被朱元璋提拔为副总兵官,并与耿炳文一起保护朱允炆。

郭英之所以能够逃过清算,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他与朱元璋有着姻亲关系;

二是他谦卑自知,不敢再奢求什么。

这四位功臣,在明朝初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他们不仅为明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贡献,也为明朝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后盾和基础。他们能够逃过朱元璋的清算,并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是因为他们识趣、忠心、谦卑、仁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