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比心]

新冠疫情全面爆发的时候,武汉到底有多少人染病身亡?

在汪芳的日记里,“烧不完的尸体”和“遍地失去主人的遗物”刻画出了一个不真实的武汉。

当她的日记流传到国外时,《方方日记》则变成了《武汉日记》,一度成为了汪芳替14亿国人给世界道歉的文书。

汪芳的言论一出,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网友向汪芳声讨:中国做错了什么?武汉又做错了什么?

汪芳是怎样回答的?她这样的“慕洋犬”又会是怎样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谎言

汪芳是谁呢?

提起这个名字,或许有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认识她,但如果提起“方方日记”,相信许多人都会恨她恨得咬牙切齿。

汪芳出生于1955年,那时候的中国还在进行全面建设,所以汪芳也过了几年苦日子。

那时候的她,高中读完就没能再继续念书,投入了时代的滚滚浪潮之中。所以,照此看来,汪芳应该学识不高,那她又是如何蜕变为女作家的呢?

这还要从汪芳的家庭背景说起。

汪芳的祖上都是有名的大人物,她的大祖父是光绪年间的知县,她的祖父是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的学生,她的舅老爷是我国科学院院士,她母亲的曾外祖父还是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的著名的讨袁檄文就是他写的。

这样看来,汪芳骨子里流淌的就是知识分子的血液,其父其母也都是毕业于各大名校的学生。所以,即便汪芳高中就辍学了,但她还是遗传了祖辈的智慧基因。

不过改革开放以后,汪芳就得以重新回到校园,她后来的写作基础也是在这时候奠定的。

渐渐意识到自己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后,汪芳开始写起了小说,她朴实的写作风格也使她收获了一些小众粉丝。

在此时,汪芳的人生之路应当算是顺遂的,之后的她甚至成为了体制内职工,厅级干部。

可是,作为一名生长在红旗下,沐浴在阳光中的中国人,汪芳却以片面的方式叙述了整个武汉疫情。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全国的确陷入了恐慌和混乱之中,然而,在突然出现的危机面前,这难道不是自然反应吗?至少,身为作家的汪芳,应该先观察完整个事件以后,再进行全面地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芳也亲身经历了武汉的疫情,武汉疫情期间上演的一幅幅感人画面却没能留在她的心中。在她的日记里,她说武汉的殡仪馆有“烧不完的尸体”,而广场上堆放的,则是“没有主人的遗物”。

这样沉重的文字,让许多武汉外界的人士不由得感到恐慌了起来,这样的画面,是否堪比“世界末日”的来临呢?毕竟那个时候新冠还没有特效药。

然而令人不敢置信的是,这样恶意煽动人心的文字,居然不具备真实性。因为在汪芳的描述中,她只是通过一位“医生朋友”发来的图片所描绘的景象。因为封城的时候,六十几岁的汪芳只敢躲在家里。

也就是说,汪芳所写下的日记,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就是她虚构杜撰的。但也就是这样的日记,却被国外当作中国武汉的扛疫纪实翻译出版。

当那一笔笔版权费入账时,汪芳对扛疫工作中的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熟视无睹,她甚至开始奋笔疾书,扬言要替14亿国人向世界道歉,仿佛坐实了疫情是由武汉传播到世界各国的。

然而,作为公知人物,她想当然得忽略掉了几个信息点。

2019年9月,意大利就出现了新冠病毒;2019年3月,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废水中就已经检测到了新冠病毒的踪迹;就连汪芳赞叹的美国,也是在2019年12月中旬就出现了新冠病例,比武汉本土确诊病例还要早一个月。

所以,武汉又何曾责怪过他人?中国又何曾要求过世界向我们道歉?

中国人,只会默默地扛疫,甚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国家。这样的祖国,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抨击?理所当然地,汪芳也因她自己的行为受到了爱国民众的讨伐。

口诛笔伐

2020年3月23日,汪芳在日记中这样记录:很多天前,在武汉援助的医护人员中,有一个广西的年轻护士突然昏厥。幸亏当时很多医生在场,迅速急救,将她抢救了过来。但是晚上,医生朋友告诉我,她还是去世了。

这名护士的事迹被许多媒体报道过,所以也被汪芳拿出来详细述说,只不过三天后,汪芳的言论就被推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3月26日,一名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回应:一个人的生死岂能道听途说?

原来,那名护士虽然的确昏厥后进行了抢救,但在经过全力以赴的救治后,她已经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只不过当时她仍在昏迷中,也没人知道她能不能醒来。至少,她并没有去世!

由此看来,汪芳在写下日记记录武汉的时候,并没有从真实的层面出发,而是意在渲染和夸大武汉疫情的严重性。

汪芳的所作所为,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愤怒,所以就连汪芳的好友也站出来质疑了汪芳。

她在汪芳的日记下评论,指责她为了博取流量而谷贱伤农,甚至怀疑她是在消费苦难、消费死亡。

她的评论收获了大批量的点赞,汪芳的后台也因此收到了无数的私信。

但是十分讽刺的是,私信的网友大多秉承着一股求真务实的想法,十分礼貌地规劝汪芳澄清事实,倒是汪芳本人却说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话。

网友A表示,希望“说话负责任”的方老师能够尽快对此前描述的殡仪馆的画面进行澄清,并公布日记中所提到的照片。

汪芳却好似狗急跳墙般得严厉回应:“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指挥?我的来源非常清晰,我就是一个说话负责任的人。”

两相对比,高判立下。甚至在后来的消息中得知,汪芳所描述的那张照片,不过是一张多年前的网图。而汪芳,也的确从头到尾也没能拿出过真凭实据。

可是,大众难以窥见的是,汪芳此行其实早有目的。

在《方方日记》结束两周后,立马迎来了美国和德国的光速出版签约。就连汪芳本人,也上了洛杉矶时报的头条。

这样的速度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汪芳或许与西方某些国家早就达成了一致。在西方某些国家对片面的、负面的情绪迫切需要的时候,汪芳作为“炸弹”引爆了世界舆论。

在我国网络上流传的一封《告方方书》中,真切地表达出了国人对汪芳的愤怒:

吃人血馒头,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享受着国家体制内种种优好的福利和待遇,却干着严重伤害、构陷国家的事情,不用方方你问我是谁,我知道自己是谁,我只是一介乡下农人《昨天还在农田里播种花生》。尽管如此,但是这不能妨碍我来武汉以流浪的方式对方方你进行憎恨和愤怒的表达和讨伐。

这一段只摘录了书信中的第一部分,但也足见国人之愤怒。可大家之所以会如此愤怒,还是因为汪芳的日记不但断章取义,还流出了国门,成为了诋毁国家、污蔑国人英勇的“证据”。

作为作家、体制内干部,汪芳当然知道许多西方国家正愁没有办法诋毁污蔑我国,可她却直接制造一个重磅炸弹与其狼狈为奸,很难不令人唾弃。

然而即使在日记引发批评后,汪芳还是不知悔改,甚至自诩“当代鲁迅”。鲁迅以笔为枪的故事众所周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严谨的写作态度都令世人所敬仰。他笔下的,是真实的中国,是真实的世界,是真挚的情感,是无利可图的行为。

汪芳何以如此自命不凡?毫不客气得说,她甚至连纽约女作家张兰都不如。

方方VS蓝蓝

张兰,美籍华人,她与汪芳一样,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女作家。

但她与汪芳又不一样,因为她的日记里记载的,都是她亲眼所见的故事。

2020年,张兰51岁,作为女作家,张兰也投入到了用文字记录的生活中。不过在汪芳的《方方日记》发表以后,张兰的《蓝蓝日记》也成为了与其作对比的文字。

张兰是从3月6日开始写日记的,她的开篇便点明自己的目的:旨在用真实所见去记录疫情下纽约的情况。

而后,张兰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她在日记中说,根据她在纽约生活多年的经验,无论是暴雪还是骤风,政府都有所预备。然而,偶有失误也属正常。毕竟不论是大萧条还是911,纽约人都没有被打倒。

比起汪芳来说,张兰的评价不但客观,还给纽约人民带去了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作为美国人,张兰这样描述自己的国家,当然是值得称赞的。

除此之外,张兰还在日记里记录下了她在商店街道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个人家庭在疫情期间的生活。

两相对比,汪芳的日记中充斥着“听朋友说”、“大概”、“也许”、“可能”等虚无缥缈的词汇,倒是张兰,更加贴近生活。

然而,在汪芳的日记中,她似乎总是保持着以“英雄”的姿态,她总是金刚怒目地去批判甚至追责,留下一些慷慨激昂的战斗名言。这样的做法不但对疫情毫无帮助,甚至无异于将一汪池水越搅越浑。

反观张兰,她的日记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她热爱自己的国家,更不想贩卖悲情,也无意美化现实。这样的文字,到处都充满着温柔的力量。

的确,100个人眼里就会有100种世界,看待世界的角度如同“盲人摸象”,有一些人会全面地去感知自己所触碰到的事物,但有一些人却只会在摸到几根毛的时候就说这是“马尾巴”。

这样的现象是讽刺的,但也同时让人明白,对待事物应当客观、全面,至少作为公众人物的汪芳,是应该具备这一点的。

当张兰的日记公布的时候,汪芳就应该感到无地自容了。可她最后还是逃离了被国人口诛笔伐的家乡,过上了晚年仍要漂泊的生活。

至于追求真实的张兰,她的生命早就定格在了为国家澄清谣言的那天。

2020年3月27日,张兰在赶赴乔治华盛顿大桥时,不幸遭遇车祸身亡。而她此行的目的,只是为了给日记拍摄一张真实的配图。

所以,为什么大家更喜欢《蓝蓝日记》?

那是因为,在选择基于真实的新闻所创作的文字,和以批判、谎言建设的文字时,大家自然会偏向正义的一方。

然而,抛开汪芳的谎言不谈,我们也无需在意漂亮国的意图。毕竟,谎言是脆弱的,唯有事实才是坚不可摧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