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家望晴

雍裕之(唐)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这一首诗太写实了,北方农村出来的,孩童时都经历过“麦秋”的壮观场面。而前几日河南南部连续阴雨导致农家的麦子在麦穗就发芽了,期盼了一年收成付之东流,实在可惜。

小麦不同于玉米,麦秆低矮且纤细,如果在成熟的时候遇到连续的阴雨大风,小麦会大面积倒伏,甚至潮湿发芽,泥泞的麦田更是影响收割机作业。所以每年麦收的时候,农民都会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忙着赶着趁着晴天把麦子收割起来,否则一年的收成就会付之东流。

小时候的记忆有很大部分是关于“麦秋”的。一到6月份,山东的冬小麦开始泛黄成熟。大人们不管是在外务工还是在已经通过读书在外面工作的,都要回家收麦,这个时候村子里的热闹场面不比过年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秋时节一般大人会提前去赶集,置办几大袋子蔬菜,有土豆、西红柿、黄瓜、茄子还有肉,等收麦子的时候来吃。所以对小孩子而言,麦秋时节也是解馋的日子。直到现在,麦秋时节的西红柿炒蛋、西葫芦炒肉的美味还会跳到舌尖。当然也缺不了孩子们最爱吃的雪糕,一般大人在麦秋时,为让自家孩子也跟着帮忙,就会用雪糕来当做最大“诱惑”。和大人在田里用镰刀割了一上午的麦子,大汗淋漓,手也被磨得黢黑,等着老牛托着麦车经过小卖部的时候,总少不了一份5毛钱的雪糕和冰棍。吃着用劳动得来的冰棍,神情都带着几份骄傲。

麦子堆到麦场晒干后,就要脱粒,这时候一个村里只要是一个院儿的(同姓氏五伏以内)、住得近的邻居都会一起帮忙,而且脱粒的那几天为了避免下雨,整个村都是白加黑、连轴转轮忙活着。即便如此,好像连小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累。硕大的麦跺,在十几个人的一起努力下,不一会就变成了金黄色的麦粒,而且脱粒完成后,麦场的主人都会买一大塑料袋的雪糕、啤酒。脱粒机轰鸣声落幕,接下来就是小孩狂肯冰棍了,大人们啤酒吹瓶的欢声笑语了。

那时候,对于小孩子而言,其实不仅仅是改善伙食,更是喜欢那种一家老小齐上阵、邻里街坊同帮忙的热闹场面,因为在那个年代,一年之中就麦秋和过年了。

随着时代发展,在06年以后,就不再是那种人工割麦子、收麦子到麦场、翻晒麦子、脱粒、用木锹打扬、装蛇皮袋了。取而代之的都是联合收割机,机器开到田里,身后就只剩下一茬茬的麦根,麦粒也随着收入到了车里,一气呵成。

收麦这一项传统的农活,没有了手工作业的繁琐,在外面上班的人也不需要专门回家了,孩子们也被解放,甚至不知道镰刀是什么东西了。

所以有的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村里面的长辈们各忙各的了,热闹不再了,更没有小孩子会盼着在这时候改善伙食了。时代滚滚的车轮里,或许我们就是被扬起的一粒粒尘埃,在空中飘飞的时候看到的,前面是车轮滚滚向前的寂静,后面是曾经热火朝天的回忆,当慢慢落下的那一刹那,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

回归到这一首诗。诗的作者雍裕之是一位中唐时期不知名的诗人,字号、生平乃至生卒年份都没有在历史中留下,他在历史中的痕迹,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几首诗。据说他一生屡试不第,四处飘零,这首诗或许就是他在三秦大地上游历时,看到老农收麦子时写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不仅写实,而且还要有农业经验,陕西的麦收时节,遇到刮西风就容易下雨,这绝对不是久坐朝堂之上的人能够了解的。白发老农站在空旷的麦场中,一手扶着麦叉,一边望着天边,盼望着乌云和西风快点散去,期盼明天又是艳阳天,夕阳下,这个背影是那么的沧桑厚实。

农民的辛劳和淳朴,就在最后两句诗里面被刻画了出来,非常接地气,岁月不会淹没优秀的作品,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作者:素心

编辑:素心

图片:花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