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160多年历史的《大西洋月刊》在6月2日发表一篇文章,题目是《美国正在走向崩溃》,副标题则是“历史表明如何避免它”。文章开篇就说“美国是如何滑入当前不和谐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对制度的信任崩溃了,为什么我们的民主规范瓦解了?”

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或许是,它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就像当初纽约的双子塔一样,高高耸立在世界之巅,但我们也看到双子塔是如何在一瞬间倒塌的。从世界霸主走向疲弱不堪所用的时间,也许要比人们估计的快得多。

“不和谐”与“功能失调”被当做美国崩溃的两大标志。

不和谐的意思就是社会的撕裂与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贫富对立、种族对立、政党对立、价值观对立、乃至更多的稀奇古怪的对立比如性别观对立,都在从不同方向撕裂美国,这些复杂而又繁多的对立面,让美国社会看起来像是一块爆裂的钢化玻璃,形状依然完整,但只要轻轻一推就会满地稀碎。

而所谓的功能失调,当然是指美国政府的社会治理变得低效而又混乱,从疫情期间惊人的死亡量到货币滥发和债务激增,再到破败不堪的基础设施和无法遏制的暴力犯罪、顽固的通货膨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以及可能让美国成为北美病夫的药物滥用问题——这些问题的曝光量实在太多了。

为何会产生这些问题?《大西洋月刊》的文章作者彼得·图尔钦提出一个新鲜的观点,他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包含一万年以来数百社会的数据库,试图找出导致美国崩溃的原因。其中最普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普遍的贫困,一是精英生产过剩。

所谓“精英生产过剩”,简而言之就是受过高等教育以及拥有巨额财富的人越来越多,这些自我感觉十分优越的人渴望统治他人而不是被统治,但有限的统治地位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精英数量,因此,精英之间就要展开激烈甚至是残酷的暴力竞争。作者说“精英内部的暴力又预示着民众暴力”。以作者这个观点看,美国国会大厦的骚乱事件似乎也有了合理解释,并且那应该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作者图尔钦还认为,美国当前遇到的问题并非史无前例,而是与美国内战前的情况非常类似,都是“不断增长的经济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比如从1800年到1850年,百万富翁的数量翻了两番,而从1820年到1860年,工人收入下降了近50%,这种情况很像最近几十年的美国。早在2010年的时候,与上世纪中叶相比,美国非熟练工人的相对工资——也就是工资除以人均GDP的结果几乎减半。对于64%没有四年制大学学位的美国人来说,实际工资在2016年之前的40年里就不断萎缩。没有大学学位的父母不得不工作四倍的时间才能支付孩子的大学费用。

这就回到了他所说的第一个论点,也就是“普遍的贫困”。关于这一点,另一位学者迈克尔也在他的文章里指出,美国的信用卡余额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正背负着1万美元的信用卡债务。迈克尔说如果你觉得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多,那么“请尝试还清”。事实就是:许多人根本还不起这些年息达到24%的一万美元的信用卡欠款。由此可见,在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里,“普遍的贫穷”正在蔓延。

浑水报告认同“普遍的贫穷”是导致美国问题的原因之一,却不认同“精英生产过剩”这个看起来合理,实则非常幼稚的观点。

包括《大西洋月刊》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内,依然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阐述美国遭遇的问题,他们都在回避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前就明确指出的问题,那就是精英阶层对剩余价值的剥削问题。尤其当现代金融体系,也就是马克思那个时代没有的、新的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后——资产阶级已经从赤裸裸的价值剥削剥削转向更加隐蔽、看起来更加公平合理的金融剥削,但其本质仍是剩余价值剥削。

理解金融剥削并不难,如果一美元资产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被交易成超过一美元的资产,这就是金融投机,金融投机是金融剥削的工具。股票、债券与金融衍生品都是这样的产物,其他实物资产被金融化以后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投机价值,比如房地产。如果看不到这些资产等价物的所谓增值是不合理的收入,那金融投机盛行的社会——它的经济结构就会变得不合理,而经济问题是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源,这会导致社会秩序的崩溃。

金融投机所需的劳动与时间成本非常低,却能赚到和劳动者一样的货币,股票跟房子的升值也被视为“有眼光”而不是财富的虚增。劳动者创造的实际价值,就这样被一场货币游戏给转移到虚增的金融财富里了。这就是为什么越是靠劳动赚钱的人越穷的原因。许多人把金融投机也当做一种高技术的脑力劳动,那是价值观的偏差,在整体价值观得到改善以前,很难通过有效的学说让他们放弃这样的想法。

美国上世纪初的大萧条就是金融投机导致的恶果,当时的人们发现货币就是财富,而更多更快的赚取货币的方式是股市而不再是实物交易。这当然会促使更多人投入这场赌博游戏。大萧条留给美国的记忆非常深刻,其灾难性后果并不亚于一场内战,无数精英阶层跌回平民阶级。

但很快二战就来了,受到两个大洋保护的美国幸免于难。在成为全世界的资金、人才与技术的避风港后,美国通过与交战双方两边做生意的方式大发其财,并在形势明朗后押注盟国成为最大的战争受益者。这是当前陷入困境的美国渴望另一场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它希望重复二战的历史经验。

在二战中投机的经验,也养成美国精英们既合作又竞争的实用主义外交风格。他们只讲求务实的利益,而不管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所以它会一边制裁你,一遍要求跟你对话。通过对话增进了解后,再推出更加凶悍的制裁。

二战后的美国通过马歇尔援助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恢复活力、同时也沦为美国附庸的西方国家——想要用现金赎回存储在美国的黄金时,美国在1971年8月15日推翻了金本位。它留住了黄金,也为这个世界开启了纸钞时代。这就为金融投机创造了新的机会,人们只管在金融游戏里赚钱而不用从事更辛苦的实物交易。

纸钞更有利于以银行家为代表的金融投机者们——脱离实物商品去发明更多的投机游戏。与实际劳动者不同,银行家们可以用手里的钱去培养听话的议员和政客,也能绕开对劳动者的直接剥削,去鼓励工会和实业资本进行对抗。于是,美国在70年代后大幅改善劳工待遇,并鼓励工会运动。但如果你看过《爱尔兰人》这部电影的话,就知道所谓的工会背后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此时的美国银行家,变得像二战时的美国通吃交战双方一样,银行家也在劳动阶级和产业阶级两边通吃。比如巴菲特就一直建议提高税收,而索罗斯又鼓吹自由和民主。提高税收可以增加企业负担并刺激对贷款和投资的需求,这会增加银行业务,而银行家们在金融产品上赚钱,根本不需要缴纳实业企业的税收;至于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则可以让资本转换为对议员的控制,也就是资本控制政府。所以,美国的政治献金以及著名的旋转门都是合法的腐败。

时间一晃,冷战结束了。没错,“普遍的贫穷”让苏联倒下了。先进生产力依然是一切经济的基础,专注于经济建设和专注于意识形态,哪一方的生产力更加发达还用说吗?当美国的登月神话超越苏联的卫星时刻,世界彻底倒向西方。此时的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而美国也开始进入去工业化时代。

此时的美国,把解决大通胀的功劳赋予美联储,这也让美国的银行家们拥有超越总统的权利。英国的撒切尔以及美国的里根开始推行小政府主义,为金融投机者们——银行家们——获得统治地位敞开大门。

投机与实业的矛盾也在这时候产生,就像美国内战里南方种植园的贵族们输给北方的实业家一样,此时的美国实业家门,也在冷战后输给了更会编织口号、更会通吃穷富两个阶级的银行家们。美国制造业开始大量外流,他们的钱在发展中国家变得更值钱。

但金融投机游戏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实业家也很容易掌握,他们当然会在美国股市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价值虚增的怪物,然后再用虚增的资本在其他国家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

世界变化太快,网络时代到来了,网络泡沫也来了并且在金融投机的操作下破灭。但金融投机却在美国变得更加成熟,就算08年代的金融危机也不能让这样的投机游戏得到遏制,因为美元霸权成为更强的投机驱动。资本家只需要编造新的故事,就能创造更多的印发货币的理由。

发行美元是以美债做背书的,金融投机的虚增财富需要大量的印钞才能变现,美国就要大量的欠债。然后,当这些以国债做背书的货币——被上市股东们拿走的时候,美国的纳税人、尤其是纳税比例最多的穷人们,就要为富人口袋里的货币去还债。这就是最疯狂的金融剥削,但没人觉得不合理,并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框架。

那么,美国的崩溃是因为“精英们生产过剩”吗?精英们为何不对投机和统治其他人以外的事物感兴趣?他们的价值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金融投机以及金融投机造成的货币剥削——是马克思那个时代不成熟或者干脆就没见过的东西,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完全可以解释这个问题。投机只会偷窃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并导致实际劳动的低价值与低尊严,同时也增加们的生活负担。除此以外,穷人也是走上战场的优先群体,比如乌克兰。资本在短暂的促进社会进步后,很快成长为吞噬人类尊严与进步的怪兽,并以金融剥削的方式进化为财富正义的模因。由这个模因发展出来的经济秩序,繁荣的过程很短、造成的伤害很深。

美国社会包括让矛盾看起来更加温和的欧洲国家,在金融剥削的模因下,只会产生越来越严重的财富不平等以及无可遏制的去工业化。金融剥削对劳动群体的财富窃取,也最终会演化为西方社会秩序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