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节假期期间,一条来自台湾省的女孩“赖赖”的帖子火遍了全网。

在这则帖子中,“赖赖”向网友们求助: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寻找到自己的祖籍所在地“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深田炉溪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从这个地址来看,人们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年代感”,特别是“漳州府”的这个叫法,自从民国开始就不再沿用了。

一番了解才知道,原来赖赖本人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根据赖赖表示:自己的家族自从康熙年间就已经漂洋过海,在台湾岛上生活,三百年来从未回到过故土,此次中秋节,她想要圆了父亲和家人们的心愿,找到自己的家乡。

就这样,在无数网友的分享转发之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寻乡接力赛”,在网络上拉开了帷幕。

赖赖,究竟能否找到她的家乡?

漫漫寻乡路

单从赖赖所发布的地址信息“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深田炉溪社”来看,人们很快便锁定了“福建省的漳州市。

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该地大体上的区划和名称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是清代的“府”变成了现代的“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关于“平和县”的寻找也十分顺利,在现如今的漳州市下辖的县级单位里,也的确有着一个平和县,只不过根据历来地图显示,两者的区划略有不同而已。

但是“深田炉溪社”究竟是哪里,就没几人能够说清了。

深田炉溪社里的这个“社”字倒是有迹可查,旧时很多地区县级以下会实行一套“乡社制”:县下辖乡,乡再下辖社,社再下辖村。

但是,这一套体系自从新中国以后就不再实行了,经过七十年的变迁,如今漳州的平和县内,已经再无任何“乡社”的影子。

在此时的平和县境内,既没有“深田”,也没有“炉溪”,这使得整场调查彻底陷入了僵局。

康熙年间地区规划和今日规划相差甚远,且存世的记载不多,调查平和县这样的小地方更是难如登天。

经过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三百年的历史,谁都说不好“深田炉溪社”的人到底还在不在,这里的族人会不会也出现意外举家搬迁了呢?这些问题都很难说。

正当赖赖一筹莫展之际,几位来自漳州市本地的网友做出了回答,再度给了她新的希望。

漳州市的网友经过调查给出了两个方向,第一是漳州本地的“深田堡”,这里和能对得上“深田”,或许炉溪社当年就是其下的一个“社”。

只不过,“深田堡”本身的地址并不在平和县的境内,这是一个疑点。

而另一个网友的留言也提醒道:“闽越语的发音和普通话的差距很大,深田这个名字是否存在误传?在漳州市平和县下有一个乡镇叫做心田,很可能是这里。”

除此之外,该网友还建议赖赖翻找《平和县志》,或许在书中能够找到线索。

一本藏于民间、且年代久远的县志,时隔百年之后还真的能够找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问题,赖赖并不知道。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赖赖在互联网上输入了这四个字,随着网页的跳动闪烁,赖赖惊讶的发现,在这本陈旧的县志里,她居然找到了自己苦苦追求多日而不得的“现成”答案。

在这本《平和县志》中清晰的记载着:康熙年间,有赖姓人因生活所迫迁徙台湾。

至于迁徙的原因虽然没有记录,结合当时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来看,不排除有可能是赖家的某位先辈曾经追随过郑成功或郑经,并因此迁徙台湾省。

这一支血脉共计九十三人,自从其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的记录,结合赖赖的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两者基本完全吻合。

通过《平和县志》的线索,赖赖得知该地区现如今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心田也正好对应了此前的“误听”猜测。

综上所述,这里很有可能就是赖赖的家乡!

“他乡”遇“故知”

抱着忐忑不安的心理,赖赖拨通了从网上找到的坂仔镇心田村村委会的电话,想要打电话与对方作进一步核实。

当得知赖赖是从台湾来的,赖村长仿佛猛然想起了什么,用一口有着浓厚的闽南气息的普通话答道:“是!是!绝对是一家的,我本人就姓赖!”

赖姓在心田村算是个大姓,这也使得其拥有着一整套完整的家谱留存于世,连带保存的,还有散落于村中老人口中的久远传说。

村中但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听过一个从祖辈传下来的故事:在台湾有一支我们的族人,一定要等他们回家。

没人知道这个故事是从谁开始传下来的,很可能,这个故事已经传了三百年了,它似先祖对于远方游子的呼唤,又似归家的号角吹响,在这一天,终于收到了回响。

除了村长本人证实以外,在坂仔镇心田村的“心田宫”(当地祠堂设施)里,文史顾问赖瀚钟还向赖赖出示了其所在分支的具体信息。

根据《赖氏谱牒拾遗》手抄本记载:赖赖的祖先应该是“十四世登芳公”,“登芳公”后来曾经带着一支族人迁居台湾云林,无论是时间还是赖赖家族在台湾的地址也都能完美的对应上。

除此之外,赖瀚钟还帮助赖赖算了一遍,到她这辈应当属于赖家第二十二世。

得知这一消息以后,赖赖兴奋不已,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家族这一支小小的余脉,居然能够被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案,并且还能在百年的无人问津后,重见天日,证明自己的身份。

她更想不到,自己的父亲几辈人都没能找到的地方,居然被自己通过互联网找到了,这是一种神奇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曾经有一首诗这样形容游子:“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远方的游子想要回乡就如同从“参星”跑到“商星”的距离,可遇不可求。

参商在星宿中是位于南北两端的星星,它们相距最远,按照古人的星象观来看,是永远无法碰面的。

而就在此时,赖赖的心情就如同穿越了时光、穿越了岁月一般,完成了与祖先的这场奇妙约会,两条时隔百年的命运线,此刻形成了闭环。

在找到了家族所在地以后,赖赖立马拨通了父亲的电话,将这一好消息进行通报。

得知这一消息以后,整个台湾赖氏家族都陷入了轰动之中,虽然两岸三通已经很久,但还是整个家族头一次与故乡的人取得联系。

消息公布以后不久,赖赖的手机瞬间就被亲戚好友打爆了,所有人都在问她,家乡如今怎么样?那里的人还记得我们吗?

尽管已经间隔三百年没有取得联系,但是台湾赖氏家族的人们对于这个从未去过的家乡,这群从未谋面过的家人十分想念。

两岸互联,寻乡梦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台湾省人有时候比大陆人还要“推崇”家族观念,在很多台湾人看来,一个人如果一辈子不回到祖籍上柱香,那么无论赚再多的钱,人生也是不完美的。

尤其是赖赖的父亲,更是激动异常,当即提出要买机票,去自己的“故土”看一看。

对于台湾赖氏家族的回归,心田村的村民们也是十分欢迎。

在赖赖和家人赶来这一天,心田村的村民早早就守在了村口进行等待。

赖赖刚刚进村,就有几位三四岁孩童拉住了她的手,甜甜的冲她喊“姑姑”,看样子,这些孩子就是赖家第二十三世的晚辈们了。

听着这陌生又亲切的闽南语,赖赖的心头第一次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赖赖从小就是独生子女,后来在北京工作五年时间,与亲人的接触更加之少,这一声甜甜的“姑姑”,让赖赖第一次体会到了有亲人的滋味,一瞬间,赖赖的眼里就涌了出来。

在谈话中,村长曾经告诉过赖赖,其实她并不是第一个找到故乡的人。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刚刚恢复三通的时候,就有一位赖家女士,孤身来到家乡寻根,后来这位女士还带来了一支20多人的台湾宗亲团,回乡祭祖,只不过,当时两岸交流还是没有现在便利,这批人走后,就几乎没有台湾人来过了。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村长还是热心的说道:“这里是我们的家,也是你们的家,如果愿意可以直接到村里居住!”

心田村赖氏和台湾赖氏另一个有趣的点在于,心田村有个“心田宫”,在台中北屯区的赖厝里,也有个“心田堂”,一直作为台湾赖氏的祭祖之地。

虽然很多赖氏后人已经并不知道“心田”二字究竟是何地,但是三百年来,他们还是一直供奉着,香火未断。

或许,这也是赖氏先人埋下的另一个伏笔吧?

继赖赖之后,根据统计,从2022年到23年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流落台湾的赖家子孙里又有团体和个人200多起回乡探望,近3000人次。

心田村由于地理限制,长期以来发展受限,为了能够改善家乡的基础设施,这些台湾宗亲们甚至还发起了捐款,号召在台赖姓人为家乡做一番贡献。

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台湾赖氏宗亲就募集到了超过400万元人民币的善款,在未来这笔钱将用于为当地修建小学、维系家族祠堂等。

自此,两岸的赖氏家族再没出现过断绝。

赖赖的成功寻乡的背后,离不开《平和县志》和《赖氏族谱》两本弥足珍贵的史料。

像赖赖这样能够通过族谱重新返回故乡的绝对不是个例,事实上近年来,生活在东南亚、韩国、美国的很多华人、华侨、或者是干脆已经融合到本地民族当中的华人后裔,都曾经通过寻根问祖的方式,重新找到了故乡和家族。

那一本本陈旧的族谱或许在旁人眼中只是花名册,但是对于这些游子而言,却是回家的指南针。

结语

中国人是一个善于记录历史的民族。

无论是官家的正史、还是司马迁所编修的《史记》、亦或是无数民间州县人士所编纂的《县志》……它们所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向后人炫耀成绩,也不在于是自己能否青史留名,它们更重要的意义是能够让千百年后的游子,有一天能够精准无误的找到自己的故土。

一件事情存在于某一个时代是容易的,存在于某一小群人之间也是容易的,但是,能够在五千年来,持续不断的为数亿人所坚守,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

或许,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能够得到中华民族能够成为全球唯一绵延千年而始终不曾中断的国家的答案,一个民族,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够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