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州大地,考试始终是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人生方向的社会活动之一。作为寒门晋升的重要途径,在1906年以前,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构成的漫长科举考试,成就了无数“十年苦中苦,一朝人上人”的传奇,终引得莘莘学子对科举趋之若鹜。一些与科考有关的传说,以及传说派生出的“口彩”更是大行其道,倍受追捧。一如今天所言的“拜魁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魁在汉语里为首、第一之意思。与考试关联,含义不言而喻。因而古代,科考的胜利也常被说成“一举夺魁”,或“摘得魁首”。

至于何为魁星,则有北斗之说,也有西宿的解释。所谓北斗之说,讲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罗列如斗,谓之为“魁”;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排布若柄,谓之为“杓”。又源于魁斗内的天权星即文昌星,历来有象征文运的迷信说辞,故而北斗七星便更进一步,与科举考试有了不解之缘。

至于魁星为西宿的说法,则言魁星并非在北方夜空中的北斗,而是化身二十八宿中西方夜空白虎宫的七宿之首——奎星。之所以“魁”与“奎”通假,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为魁……取之字形”,故而奎星在民间也即魁星,为掌控天下文运、考运的大吉星。考前若顶礼参拜,难不成会遇到“考的全会,蒙的全对”之类的好运。

总之,不管是北方夜空的天权星,还是西方夜空中的奎星,魁星皆与科举考试有关,因此历来受到读书人的重视,并在民间派生出魁星的具体形象——魁星点斗:魁星青面鬼首,一手捧墨斗,一手执朱笔,金鸡独立于鳌头之上(取义独占鳌头),倾身似跃,奋力用笔去点击北斗。整个画面如同一个写意的“魁”字。

在古代中国,各地为倡导科举,都会建造专门供奉魁星的"塔"、“阁”、“楼”,魁星无论泥塑还是画像,均为点斗的姿势。在清代的吉林城,就兴建了“魁星楼”。

二、

魁星楼在旧时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据记载,清代早期,吉林城文教事业极其落后,雍正年间,负责监察吉林地方事务的御史曾就此向雍正皇帝上疏,建议在吉林地方建文庙,设学校,令满汉子弟读书考试,以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此建议遭到雍正帝断然拒绝,谕令吉林地方禁止读书考试。直到乾隆即位,吉林文教事业发展才有所改观。

据《永吉县志》记载,乾隆元年(1736年)秋七月,诏建新设永吉州文庙。《吉林外纪》又载:乾隆七年,永吉州知州魏士敏建庙宇、 黉(hóng,学校)宫,诸制略备。三十年,同知图善于庙内东南隅隙地,起奎星楼一间。上奉奎宿,下祀文昌帝君,其前,修棂星门三楹。由此记载可知早期吉林的魁星楼属于圣人庙(即文庙)的一部分。其位置就在今天第一实验小学院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吉林老文庙历经多次重建、扩建和修缮。虽占地面积有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圣殿、东西配庑、启圣祠、大成门、泮水池、棂星门、照壁一应俱全。和如今的吉林文庙一样,进出时,要走两侧角门,东侧的叫“圣域”,西侧为“贤关”,门墙外有左右下马坊各一。据记载老文庙建成之初,在正殿悬有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结合建庙时间,可知此匾额并非专门为吉林题写。另外还有嘉庆皇帝题写的“集圣大成”匾额,是否专为吉林题写,也不得而知。

作为吉林城内为数不多的二层建筑,虽为学宫、文庙、文昌宫、贡院所组成的文教核心区的一小部分,但魁星楼却是老城东侧当之无愧的地标。《吉林市市区文物志》记载了吉林魁星楼的形制:一楼高8米,底周约44米,东、南、西、北各宽11米,为砖石结构。南壁有一门,门楣上题“文光射斗”四字。墙壁四周共有十二根围长1.5米的红漆木柱,柱上横梁有龙头斗拱,四角正檐各饰有祥兽及吻头。二楼高6米,为木结构,楼身及十二根圆柱皆为红色,圆柱横梁同样有二十组斗拱,房盖用筒瓦铺成。在吉林魁星楼二楼,供奉着魁星塑像,塑像为“独占鳌头”的“魁星点斗”式样。

对于魁星楼,《吉林外纪》中还有一句令人称奇的记述,“乾隆五十五年,城内火灾,庙、学(圣人庙和学宫)俱毁,唯奎星楼存”。历史记载中可查,确实到咸丰八年(1858年),魁星楼才补修过一次,同治十三年(1874年),又进行过一次翻修(《吉林市市区文物志》)。可惜,当历史的车轮行至风雨飘摇的清末民初时,能够躲过炎魔侵扰的魁星楼,却躲不过人祸带来的浩劫。

三、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波及到吉林城。七月中旬,义和团大法师敬际信、二法师广法果带领七十多人,由盛京赶到吉林城。他们红巾包头,跨着高头大马,由临江门入城,呼喊“扶清灭洋”口号,在信众夹道欢迎中赶赴魁星楼驻扎,并将这里当作“中心坛场”——不仅举办各类法事,还审判洋教徒,俨然将魁星楼当作了自己说的算的“民间衙门”。

口号虽高大上,但义和团上上下下却逃不了“虚名私利”的羁绊。在热闹了几个月后,敬际信等人陆续被吉林将军长顺施以权谋,镇压铲除。不久,长顺投降沙俄,魁星楼又成为侵略军的兵营,直到日俄战争结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日本势力开始进驻吉林城。三月,日本首任驻吉林领事岛川义三郎率领雇员和日本警察数十人,气势汹汹进入吉林城。在礼节性拜访了吉林将军达桂后,他们强行占据魁星楼,确定此处为日本领事馆临时馆址。据《吉林市外事志》记载,经过义和团和沙俄侵略军的折腾,魁星楼已有些荒芜。改为日本领事馆后,岛川组织了对院落的大修,还在第二年进行了扩建。

光绪三十三年,吉林改设行省。新到任的巡抚朱家宝和提学使吴鲁认为原有文庙“简陋不称,不足崇礼展敬”(语出《吉林文庙碑记》),决定在东莱门外重修文庙。不过结合当时的历史,便可知二位高官的理由太过冠冕堂皇。重建东关文庙的原因,恐怕还是老文庙和魁星楼被日本占用,不知何时能够归还的缘故吧。

就在1908年5月23日,应时代长风,吉林官立女子师范学堂在蒙古旗胡同成立(今公安街,《省城吉林教育史迹》)。1911年,因城内发生大火,学校迁至魁星楼所在的老文庙(《吉林旧影》)。进入民国后,这所学校改称吉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1938年,女师迁出,魁星楼校址由“新开门国民/国民优级学校”使用。

日本投降后,古老的魁星楼先后经历了吉林市通天区中心国民学校、吉林市通天区第一完全小学校、吉林省实验小学、吉林市实验小学校等4个历史时期。到1964年时,魁星楼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吉林市市区文物志》记作五十年代末期拆除,此处从《吉林旧影》记载)。

清末民初,吉林东莱门外新建的文庙时,并再建魁星楼,所以从1964年开始,吉林市城区就不再有魁星楼建筑。到了2017年,吉林一中喜迎110周年校庆之际,该校校友捐资,在校园内兴建仿古式样的校史综合馆,消失良久的魁星楼建筑才又星移斗转,安身城区江水上游之滨,重眷吉林大地。

时值2023年6月7日高考开考,简述吉林市魁星楼历史,以图文纪念吉林市这座失而复得的特殊建筑,唯愿魁星灵光闪耀江城,保佑学子们在高考试场能够超常发挥,取得满意的成绩!更期望吉林市的学子能再续前绩,在今年的高考中,以文光射斗之势,勇夺省内高考之冠!

特别鸣谢霍勇凭先生、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