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音频为AI配音,欢迎收听

01

大家好,我是公子。

2021年3月份,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

一位中方翻译人员,凭借着一段流畅、准确,又铿锵有力的翻译得到了大家关注。

这位翻译人员,就是有着“冰山女神”之称的,现任外交部翻译司高级翻译张京

当时,中美双方的谈话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美方不仅耍赖超时发言,还不断提出干涉我国内政的问题。

面对美方的挑衅,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以一段16分钟的发言。

不仅表明了中方的立场,还批评了美国应该先正视自己国内的问题。

其中,最出圈的一句话应该是:“美国没资格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杨主任讲话时,坐在其左侧的翻译张京,一连写了几页笔记。

杨主任发言结束后,原本王毅是准备要发言的。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立马翻译一段时长2分钟的发言,难度已经不小,更何况是一段长达16分钟的发言。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不翻译,可能大家也不会说什么。正常情况下,谁能翻译16分钟的内容?

但我们中国的翻译官可以!

坐在旁边的张京表示:“我还是翻译一下吧”。

杨主任可能也觉得这样长度的翻译,确实有些为难翻译人员。

于是,张主任对张京的请求进行了确认,并表示这对翻译来说会是一次挑战。

甚至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也在一旁打趣说:“我们要为翻译人员加薪。”引起了参会人员的一片笑声。

最终,张京不负众望、临危不乱,不仅将这16分钟的发言准确无误的翻译出来,而且条理十分清晰。

相较于,美方那一头紫发的翻译人员照着稿子念,还磕磕巴巴的翻译水平,张京完全展示出了我国外交人员的风采。

然而,回首过往,张京的高光时刻,从来不止这一处。

02

张京的老家是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浙江杭州。

作为一位典型的南方姑娘,张京不仅生得皮肤白皙、双瞳剪水,还自带一股来自江南的温婉雅致。

让人瞧一眼,便能想起“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

虽然外表生得温婉,但是张京的内里却并没有江南女子的文弱。

张京的父母从她小时候起,便秉持着“松弛有度、尊重为上”的教育原则。

不仅从不强迫张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还会耐心和张京交流,尊重张京的兴趣和选择。

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张京的独立性,使她成长为一个十分有主见的人。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张京便对英语展露出了浓厚的兴趣。

平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会在课外进行英语练习,参加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各种的英语学习讲座。

张京的父母看到她对英语如此感兴趣,常常会在假期带张京出国旅游,让张京和外国人交流,锻炼口语能力。

这样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让张京的英语能力超出了同龄人一大截。

胡跃波是张京高中时期的英语老师兼班主任,在他眼中,张京是个执着且专注的人。

对于自己的未来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和认知。

从初中开始,张京便立下了成为外交官的远大志向,希望自己将来能进入外交部工作。

定好目标,张京便开始了朝着梦想行进的步伐。

初中毕业,张京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杭州外国语学校。

虽然只是中学,但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实力可不容小觑。

它不仅是浙江省教育厅直属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还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17所著名外语学校之一。

历年的重本上线率基本都在95%左右,坊间更是流传着一句话:“杭外的学生,考一本只是普通的事情”。

其难考程度可想而知,而能进入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又是何等优秀。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强者如云的学校,张京的成绩依旧耀眼。

她的各科成绩依然能保持在班级前五名。

在学校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上,她的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高二那年,张京获得了一笔奖学金。

如果放在其他同龄的女孩儿身上,这笔奖学金可能会用来买买买,但是张京却拿着这笔钱,趁着暑假去英国游学了10天。

当时,张京借住在当地一名女高中生的家中,两人从人生聊到未来,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即使张京回国,两人依然会通过社交软件联系。

仅仅10天,便能让英国姑娘成为知交好友,不仅体现了张京的情商之高,也体现了其英语水平之高。

高中三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英语素养,张京被保送至外交学院。

并且张京也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第一个被保送到外交学院的学生

但在班主任胡老师眼中,张京进入外交学院却是有点屈才,因为按照她的成绩,考进清北完全没问题。

03

那么,张京为什么拒绝清北,毅然选择外交学院呢?

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由周总理倡议,并亲笔题写校名。

第一任院长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担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

2012年9月,当时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还亲自为外交学院题写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的“金字招牌”。

根据统计,当前处在我国外交一线的外交官中,平均每6名就有1名来自外交学院。

而外交部翻译司,更是有一半以上的英语高翻毕业于外交学院。

可以说,外交学院就是所有,有外交官梦想人的“梦中情校”。

进入外交学院后,张京没有丝毫的放松,甚至还在学弟学妹那里获得了一个“牛掰学姐”的称号。

翻译的工作不仅要求专业过硬,还需要有极强的综合素质,比如对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的理解。

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张京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通过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典籍,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即使是闲暇娱乐,也是看美剧、英剧,或是外文小说,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着和英语的高频接触率。

在外交学院学习期间,张京还经常参加各种英语能力竞赛,将这些竞赛当作实战演练,检验自己的能力。

并且,在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和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上,分别获得了冠军和亚军的好成绩。

就这样,靠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张京很快就引起了外交部的注意。

甚至,在她还没毕业的时候,外交部就已经向她递来了橄榄枝。

2007年,外交部首次对外招收200多名各类翻译,张京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即使进入了外交部,最终能被录用的也是少之又少,而想成为正式的领导人身边的翻译,更是要经过6年左右的培训。

于是,成功进入翻译室,成为新人翻译的张京很快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魔鬼训练。

每天的8:00-9:00,16:00-17:00要进行听力练习,内容为BBC原版新闻,要做到只听一遍,就翻译的准确无误。

除此之外,每天上午还有一个半小时的中英口译训练,下午则是观摩新闻发布会。

另外,每天下午五点之后,还有额外的“加餐”,即回顾和翻译平时领导人的讲话,并且一练就是晚上八九点。

靠着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张京在正式开始接手工作任务后适应很快,工作的任务等级也逐渐上升。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2008年至2009年,张京获得公派留学的资格,前往英国留学,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这一年的留学经历,让张京的业务能力再次提高,参加的会议也越来越重要。

也正是靠着之前的魔鬼训练,和这些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张京才能在2021年3月份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大放异彩。

从一个来自江南水乡的“牛掰学姐”,到如今外交部的“冰山女神”,张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想成为一名外交官的初心。

曾有记者询问张京,为什么不笑,张京给出的回答是:“我是外交官,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

04

作为两国外交的沟通桥梁,“外交翻译,一字千金。”

因为翻译人员,不仅要把内容准确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政治敏感性等问题。

甚至,在一些时候还要担负起一些解释任务,因为外国对于我国的一些政策可能并不了解。

并且,翻译人员还要根据对方的文化习俗,在用词方面斟酌,以免对方无法理解,或是理解错误。

比如,温家宝总理在发表一些讲话时,喜欢引用古诗词,而外国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诗词的含义。

于是,这时候到了翻译人员出马的时候了。

比如,温总理曾引用过《离骚》中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要知道,古文翻译,对于一般的笔译都要思虑良久,更遑论实时同声翻译。

然而温总理的首席翻译,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翻译司副司长张璐,就将其翻译为: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 don'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不仅浅显易懂,还将意思十分准确的表达了出来。

可见对翻译官的要求,功力之深厚,知识面之广阔。

作为曾经的“东亚病夫”,我们着实经历了一段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时期。

然而,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沉睡的雄狮”。

面对世界,中国要传递出属于中国的最强音。

这就免不了有我们翻译官的努力。

正如张京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的一句翻译: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side, You don't have the qualification to say that.it wants to speak to China from a position of strength.”

(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美国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公子说:

由于微信改版,不星标公众号可能收不到我们的推送,朋友们一定要按照下面的步骤,“公子故事会”设为星标哦。 公子每天为你写热点文章,希望我们永不失联。

不要忘记“添加星标”哦!!!

欢迎围观公子的朋友圈

和公子一起交流

点个赞和在看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