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和政权基石,枪杆子里出政权。军人作为军队的一个个分子,时时刻刻发挥着为国家保驾护航的作用。国不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兵,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历朝历代,凡是轻武重文,下场都很惨。明朝自成祖朱棣后大力打压武官,轻视军队建设,军队地位低下,结果内前有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势如破竹,外有鞑靼、瓦剌、满清势力相继侵扰。先是土木堡之变,皇帝被擒,后有崇祯帝吊死煤山,清朝统一的过程尤其是在江南,老百姓流离失所,受苦颇深。在满清崛起入侵时,崇祯帝对武将的打压和怀疑导致将领不是被冤杀,就是被逼投降。崇祯帝号召众文臣捐款,大家集体哭穷,纯属敷衍。国丈周奎有钱,却说:“老臣哪有钱?”他还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他坚定只肯捐1万两。女儿周皇后拿出5000两银子给父亲。周奎捐出3000两,另外2000两落入自己腰包。最后他总计捐出1万3千两。城破后,那些在崇祯面前哭穷的“大人”们,在闯军的酷刑前,纷纷交出了惊人的财富。李自成军共得银8000多万两。那个国丈周奎,当初哭着喊着只肯掏1万两银子的守财奴,被闯军抄出了无数奇珍异宝,拉了几十车,光是现银就足足有53万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帝吊死煤山

这些看了好像是笑话,其实是明朝中后期对军队建设的轻视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军人没有地位,明朝将以文制武达到极致,不仅在制度上限制武人,更在精神和人格上打压武人,武人面对文臣的时候“趋入庭拜,其门状自称走狗”。从嘉靖元年一直到万历年间,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武将,可惜仅只一人得到了伯爵之位,这就是获封宁远伯的辽东名将李成梁。像我们熟知的俞大猷、戚继光、马芳、袁崇焕等人,都与最低的伯爵之位无缘。近百年间仅一人得爵,这种鄙视武将之事历代罕见。到了明末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可是武人们毫无荣誉感,明军的战斗力下滑到了最低谷,此时皇帝才开始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大肆封赏,不过此时的武将都它已经变得不屑一顾,跑的跑,降的降,当然也更不能挽救明朝的衰亡。

三将降清后封王

历史是一面镜子,时刻在昭示着我们。把军人当成普通的职业,在待遇上苛求、在工作中轻视、在生活中蔑视,绝对是大错特错的。最终如果所有的军人都把当兵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职业,毫无自豪与自信,就根本谈不上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奉献了。因为我就是上个班,至于送命吗?社会上好多人总是说,不就是当兵的吗?还没有环卫工辛苦呢,保安也很累。种种的错误思想导致丑化污蔑军人的言行层出不穷。如果一个国家的军人地位到了最低层次的时候,那么军队的战斗力也在最底层,因为军人也是人,他的奉献和牺牲不为社会大众所认可和褒扬,那他认为自己的青春白白牺牲,那么还会有谁打仗奋不顾身,勇猛向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家卫国靠谁?绝对不是所谓的砖家、鲜肉、明星、公知,而是那一个个平凡陌生的战士,是这支英勇的人民军队,还有无数个若有战召必回的退役军人。那些所谓的名人砖家和明星们打起仗来说不定效忠谁呢?明朝末年的那些文臣大员都是地位显赫,面临强敌就是个笑话。

可能好多人不服气,但是不要再轻视那些正在当兵和曾经当过兵的人,和他们相比,至少一点他们有为国牺牲,奉献生命的勇气,而且他们做到了,这一点,不服气的人,你比不上。要对军人说三道四,对不起,没有当过兵,没有当过几十年兵,那你还没有这个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