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8日,赵本山女儿球球和老公办了一场极简的婚礼答谢宴,这场婚宴只有三桌,球球说:“不想我爸爸站在那里哐哐被人拍,他在那里肯定会非常的不舒服。”
球球还曝光了一些她婚宴的细节,因为有赵本山在场,本来上一秒是很感动的,下一秒因为赵本山接连抖出一个个的包袱,全场都欢声笑语不断。
球球说这次简办婚宴是她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这让婚宴成为一个简单的家庭聚会,赵本山不会尴尬,因为每个人都不会要表现给别人看去刻意做些什么。
网友也十分赞同球球的这个举动,婚礼对女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球球作为星二代却能放下奢华的婚礼,只为体谅爸爸的难处,这番良苦用心真是不枉费赵本山平日里对她的宠爱。
球球的孝顺也是因为赵本山的言传身教,赵本山在老父亲在世时总是贴心照顾着,即便老父亲生前一直骂他。
父亲一生中对赵本山的唯一一次夸赞是他在病重时对儿子说:“你好啊,好得邪乎!”赵本山能得到严父的称赞完全是因为他的成就值得极高的评价。

“你好啊,好得邪乎”
在喜剧界走红的男明星有很多,比如早年的陈佩斯、黄宏、郭达等,还有近年的岳云鹏、沈腾,再有一直在相声界稳扎稳打的郭德纲和冯巩,但是曾在多个领域持续几十年都火爆的男星非赵本山莫属。
赵本山的作品最接地气,看他的小品和电视剧很像吃东北的乱炖,食材价廉、质朴,味道却舒适满足。
大众最爱的艺术并不是高雅脱俗的,谁能讲出人们的生活细节,能体现市井纪实,谁就是那个喜剧王者。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是人民的文艺。赵本山擅长将人们感同身受的日常经验,通过夸张的形体模仿,和观众产生互动狂欢。
赵本山的作品中经常用押韵的长短句来制造笑料,比如《昨天今天明天》的“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最争气。”在形象方面,赵本山会用傻子、疯子来突出角色的大智若愚,或者营造出反差感。
在《牛大叔提干》中,牛大叔成了马经理后,却从乡下有地位有见识的带头人变成了一个木讷愚昧的人,这是反讽,也是现实的体现。

赵本山将各种传统的东北符号和新时代的主流思想相结合,创作出自在通俗的经典作品。
赵本山作品中的角色从前期的“被人嘲笑”到后期的“戏弄他人”,比如《卖拐》里的“大忽悠”,朴素的农民蜕变成了奸猾的生意人。
这体现出了时代的变化轨迹,农民进城生存,外乡人变滑头也是为了摆脱身上的地域符号,转而加上城市符号。
赵本山成了“农民代言人”,他将民间艺术二人转融入每个作品中,他能演好每个农民角色,是因为他既是东北人,又是乡下人,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东北人的幽默品质,他的出现也勾起了观众对农村生活的深厚的怀旧情绪。
赵本山不仅是“小品王”,他团队制作的《乡村爱情》比他演的小品更能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该剧本土方言特色的语言幽默将各种笑料融入到每个角色的生活细节中,剧中人并不是完美的形象,而是有着各种缺点的平民小人物。
还有赵本山后来创作的《刘老根》,这些影视作品都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人们看完赵本山的作品,不仅获得娱乐轻松感,还受到某种启迪。

“活着的时候多为他做点事情”
赵本山能创作出各种接地气的作品,并得到世人认可,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他的农村生活经历给了他厚积薄发的资本,却也是他痛苦的回忆。
1963年,赵本山母亲在他5岁时生病去世,父亲赵德仁一个人在生产队干活不能养活全家,于是在1966年,他带着赵本山的哥哥姐姐逃荒去了。
赵本山因为年纪太小,被父亲留给爷爷照顾,可是爷爷仅仅和他一起生活了一年,后来就一病不起,离开了赵本山,赵本山只能跟着盲人二叔一起生活。
二叔教会了赵本山拉二胡和唱二人转,赵本山发现这些手艺不仅让他不再孤单、给他快乐,还能让他获得尊严、不再受欺负,也能混口饭吃。
赵本山凭着聪明才智很快就掌握了吹拉弹唱跳的本事,他从村里宣传队骨干变成铁岭市剧团的团长,二叔也跟着赵本山过上了好日子。

1984年,赵德仁来到赵本山住处,父子重逢后,父亲向他解释了自己不来找他的原因,并且表达了对儿子的愧疚,赵本山却对父亲没有丝毫的怨恨,他说:“儿子现在挣钱了,一定要好好孝顺您”。
赵德仁在儿子家住下后,赵本山发现父亲的脸上有时会出现落寞的神色,他猜测到其中的原委,便提议为父亲找个老伴,哪知道父亲竟突然将桌子掀翻。
这让赵本山不知所措,他耐心地向父亲道歉,父亲也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原来他是担心对不起已故的妻子,才一直没有再婚。
不过,赵本山还是特意为父亲找了一个老伴,这个老伴的名字和赵本山母亲原名只差了一个字,父子两人都感受到了缘分的妙不可言。
赵本山为了能让父亲拥有自由快乐的晚年生活,还在铁岭为老两口买了一套房,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父亲的情感有了寄托,可是他的身体健康却每况愈下。
2007年,在赵本山拍《乡村爱情2》的时候,查出父亲患了癌症。赵本山决定将父亲带在身边,这样方便照顾他。赵德仁来到了赵本山的工作基地,当过村长的赵德仁见到每个人都摆手,并加上一句:“好好干!”
父亲来到基地的食堂,看到那么多人在那吃饭,就问赵本山:“咋这么多吃饭的呢?吃饭交钱吗?”
赵本山慢慢地跟父亲解释说:“这是办公室的人,都有用,都不用交钱。”父亲还强调食堂里的菜种类太多,一个菜就足够了,这么多太浪费了。
父亲还成了赵本山基地的“灯长”,他不光管大堂灯,还管路灯,看到哪里亮灯,他就让人去把哪里的灯关了。
父亲在基地一一过问每个人,上到总裁,下到拉垃圾的司机,赵本山对父亲的这些做法很是无奈,只能先让父亲回家。

赵本山后来经过反思,他感到自己这样做是对父亲的不孝顺。
如果没有父亲,就不会有今天的赵本山。于是,他顶住父亲对他的指责,专门去将父亲接回基地。
父亲这次在基地过得很开心,工作人员也都哄着老人,大家都叫他“师爷”,有的给他买补品,有的搀扶着他。赵德仁的内心也很善良,他看到基地的农民中,有哪个家庭困难,他都会主动给那家送粮食。
后来,赵本山观察到父亲每天总是有呼吸困难的时候,就赶紧托人将父亲送到医院检查,为了方便自己拍戏,只能将省里的医生调到他拍戏的开原。
于是,赵本山白天拍戏,晚上陪父亲,他和父亲从未这样亲近,这也让赵本山感受到深厚的父子情。

“我爹始终都不糊涂”
2007年8月,父亲的肺癌已进入晚期,胳膊和腿都肿了,导致卧床不起,赵本山只能瞒着父亲说这是颈椎的问题。有一天,父亲对赵本山说他想喝鱼汤,其他人都劝赵本山找厨师做,可是赵本山坚决说一定要自己亲手做一次鱼汤。
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厨房里忙活了一阵,终于将鱼汤端到父亲跟前时,父亲却只喝了一口,接下来说什么也不喝了。
赵本山见状也只能自己尝了一口,原来他是把香菜放早了,放上香菜后他又炖了一阵,这就让出锅的鱼汤尝起来有些苦。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是因为生病的老人脾气变得古怪固执,他会不听孩子的任何劝阻,二是因为当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时,这会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当希望被不断消磨时,孩子照顾老人的耐心也会逐渐被消耗掉。
但是赵本山是个例外,他为了能让病中的父亲会心一笑,他再次走进厨房炖起鱼汤,这次他做成功了,他贴着父亲的脸一口一口地喂父亲,父亲喝了鱼汤,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赵本山总对人说老年的父亲特别可爱,可能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阶段没体会过父爱,因此他才会把父亲当个孩子一样照顾,他也将父亲看作那个少年时孤独无依的他。

2007年12月5日,赵本山凭《落叶归根》的民工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提名,就在他准备从沈阳机场飞到北京时,赵本山接到了姐姐的电话,姐姐焦急地说:“爸爸的病重了,正在抢救!”
赵本山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从机场开车奔回医院,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做气管插管,在做插管之前,赵本山问父亲:“你还有啥想说的?”
父亲摇摇头,最牵挂的儿子守在他身边,这就是赵德仁在病痛中得到的最大的安慰。
由于这段时间赵本山一直边照顾父亲边创作春晚剧本,劳累和悲伤过度导致赵本山已经憔悴不堪,他仅仅穿着一件绿色的针织衫,脸颊深深地陷了下去,眼睛又红又肿。
赵本山对父亲说:“儿子回来了,再也不走了!”父亲拉着他的手,怕他累,对他说:“你回去吧。”

可是过一会,他的手又本能地抓紧了赵本山的手。父亲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害怕一松手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孝顺的儿子。
所以,赵本山总和人说:“我爹始终都不糊涂”。
2007年12月11日晚,赵本山父亲去世,尽管知道这一刻总会到来,可是当赵本山看到父亲再无呼吸,再也不会握紧他的手时,他还是放声大哭起来:“爸爸,你不要离开我!”
赵本山忍着悲痛将父亲的遗体连夜扶回铁岭,众多弟子都陪在赵本山身旁。
两天后,赵本山在老家为父亲举办了葬礼,本来赵本山并不想太铺张,他也没有打算通知太多朋友,身边的工作人员将消息传出去后,他的很多朋友都从各地赶来参加父亲的葬礼,这就出现了警车开道、车队排出百米、万人送别的场面。
赵本山抚摸着棺材,想到父亲已经不存在了,那具躯体,再也不是他,他哭得昏倒在地,众人将他扶起来,过了好一阵,赵本山才清醒,悲伤的绝望情绪已经将他折磨得透心凉。

来参加葬礼的有牛群、范伟、闫学晶、何庆魁等人,牛群是赵本山最铁的哥儿们,他很心疼赵本山,他说:“大哥最近忙里忙外,太累了,我希望他能在忙碌中忘记悲伤。”
那年赵本山带着牛群和宋丹丹组成新组合,这让牛群从心底感激这个对他照顾有加的大哥。
何庆魁和赵本山的关系此前一直被传不和,这次他能参加赵本山父亲的葬礼,谣言自然不攻自破。何庆魁说:“本山真是见老了,老人有他这样的儿子,也是又多享福了8年。”
何庆魁和高秀敏夫妻曾经也是赵本山的搭档,这次他还透露出自己写了剧本,并且直言他只给赵本山写剧本。
从明星们在赵本山父亲葬礼后回答记者的谈话中也能看出这个人与赵本山的关系,有的更关心利益合作,有的更在乎赵本山本人的身体状况。

范伟说:“就怕没人的时候,本山哥再想老爷子,他们父子的感情很深,如果是别的人当老爷子的儿子,根本撑不过这八年。”
父亲去世后,赵本山更加悟透了人生,父亲的葬礼让赵本山意识到他的身份变了,他认识到人在活着时就应该放下一部分,人们对病重的父母既无奈又心疼,但是生活需要人做出妥协,放下一直依恋的父爱,放下耕耘好久的事业,赵本山决定慢慢退出热爱的舞台。
赵本山父亲在年轻时没给过赵本山什么父爱,却将他骨子里的能屈能伸以喜剧的形式传给赵本山。
赵本山的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就是一位孝顺爷爷的父亲,赵本山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真情感染了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