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医护人员发帖称:我们医院要降薪30%!患者越来越多,活越来越多,却还要降薪,真是心寒……辛辛苦苦一个月,到手五六千……

下面也有跟帖的主治医师表示,降薪后一个月到手只有3000多。

这不是个体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6日,广西一名二甲医院的医生求助:“我是一名急诊科的医生,从业15年,从3月份开始急诊科被大幅降薪,但是工作量一点没少,真的是月月都降,从到手6550元、5324元,到现在4210元,降幅超过35%,但是房贷却一点没少,有点崩溃……”

此前,深圳医疗卫生系统已经发文要统一降薪,一名在深圳某医院工作的博士表示:“有点迷茫,真是来了深圳啥都赶不上。编制也没有,去年因为入职晚,年终奖也没有,今年半年奖也没有,现在说要降薪了,年终奖也取消了,房租房价也高……”

这不仅仅是医疗行业的现状,近期,普通公务员、教师、银行从业者的薪资都在下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在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已是常态。

医生降薪背后,是医院持续亏损的现实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医疗机构亏损1万亿,有43.5%的医院处于亏损状态,平均一天亏损30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显示:2020年,全国20个省份医疗盈余为负,占比62.5%,较2019年增加56.25%;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占比43.5%,较2019年增加25.89%。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较2019年下降3.6%;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与2019年基本持平。而疫情三年以来,亏损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诊疗量占比超80%。公立医院具有公益属性,可享受政府财政补贴,但其实,每年拨给医院的财政款项并不多,而在今年“过紧日子”的现实情况下,医院只能“自负盈亏”。

导致医院亏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行政人员成本过高、扩建院区、现行的医保支付政策、设备的引进、部分科室患者减少等。

降薪已成趋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年薪制要来了

目前,绝大多数医护人员的报酬和绩效存在“捆绑”,在如今医院整体效益不佳的大背景下,医护人员降薪也成为必然趋势,关键是未来该怎么办?有些地方已开始探索年薪制。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的公开资料显示:

年薪基数不再区分医院等级,全部按医务人员职称核定基本年薪。

主任医师30万元;

副主任医师25万元;

主治医师20万元;

住院医师15万元;

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

护师为同级别医师的70%;

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年薪的40%;

村卫生院人员10万元;

书记(院长)的基本年薪按所在医院等级进行区分,其中,市级医院50万元、县级医院40万元、市级专科医院30万元。

三明市的年薪制度,将切断个人薪酬与科室收入之间的联系,得到许多医生的支持。同时,规定了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年薪的40%,试图解决一直以来备受批评的“医院行政人员过多、收入比医护还要高”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多次印发意见,明确要求借鉴三明市做法,鼓励各地探索年薪制发放薪酬。

所有人一视同仁,按照职称高低发放不同数目的薪水,公平公正公开,让人眼前一亮。

但也有人担心:设立年薪制后,会不会衍生出很多“躺平派”?大家都一样了,是不是就没有工作积极性了,都在吃大锅饭?

因此,年薪制适不适合还需要实践来证明。但改革已是必然趋势,况且广大医生已经苦“考核制度”久矣,对考核中的不合理规定也大有意见。

无论如何,任何工资制度都应该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并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保障他们的利益,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发展。

文、排版丨王申冲

编校丨卢璐

审核丨邢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