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战争存在的历史性和残酷性,很多革命者为了解放中国的事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过这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兵强将,首先要说的就是“刘邓大军”。

然而,刚开始129师并不是这两个人的组合,只不过后来因为政委张浩身体出现了问题,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调回延安,而此时在129师繁重的工作压力下,刘伯承急需一位得力的干将来主持大局,于是他便向中央极力推荐徐向前来接替张浩的工作,毛主席回复:他还有大用。

徐向前之所以能够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也跟他在战争中的一系列表现有很大关系。徐向前出身贫寒,小时候因为家庭情况的影响只能靠着给别人当学徒来维持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1年,年少的徐向前便加入了革命的队伍,并参加了当时举行的北伐誓师运动。后来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自己的指挥与军事才能,1924年4月他果断的考入了黄埔军校。从此徐向前的一生便在无尽的革命斗争中拉开了序幕。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很多工农红军队伍不得不做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6年长征结束以后,红军人口数量的大幅度锐减,也就造成了当时中央对红军队伍合理的改编。

而徐向前这个时候担任的正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后来红四方面军担负起了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的计划,只不过因为敌情的变化,大部分红四方面军并没有完成渡河的任务。渡过黄河的一部分红军只能深入敌军,孤军奋战,但最终因为补给不足,惨遭失败。

原本徐向前身体在疾病的影响下状况已经很差,再加上当时渡河红军的失败,对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和以刘伯承和张浩为首的大部队援军会合之后,他就听从中央的安排开始进入了休养的阶段。

在刘伯承和张浩的带领下原来红四方面军的剩余部队,加上支援部队,共同改编成了当时的129师,继续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直到1938年,张浩重病,身体越来越虚弱,中央在考虑到实际情况以后,便决定调他回延安休养。

张浩调离之后,刘伯承就想让徐向前来接替张浩的工作,但当时中央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对徐向前另有他用。毕竟作为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都非常出众的人才来说,中央绝不会任其浪费,于是在徐向前休养好以后,为了更好的发挥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和敌后根据地建设才能,中央便派他前往冀南地区进行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6月,他被调往山东任第一纵队司令员。1940年因为受伤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1946年才有所好转。身体好转后的徐向前一刻也没有停下自己的为全国解放事业奋斗的决心,在他的要求下中央决定让他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的副司令。

在这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带领着六万多部队,在山西和阎锡山展开了多次的交战,特别是晋南、晋中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大半个山西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后来的历史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深知徐向前的重要性和价值,因此没有轻易将其调回延安。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向前继续扬名立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位杰出的将领。毛主席的眼光是独到而正确的,他的决策是为了中国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坚定决策的态度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