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三九 巴陵老街故事

2023-06-04 05:00

发表于湖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氮肥厂的铁路

原标题:永远消逝的机器声

被太阳炙烤了一天的大地,热浪滚滚,植物发蔫。傍晚,居民纷纷涌出家门,或结伴来到南津古渡,吹着湖风,沐浴晚霞,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或结伴行走在南湖半岛的铁路桥一带,驻足观赏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大厦。

开发商有眼光,看中了这块有湖有山的风水宝地,取名恒大南湖半岛,建成了几十栋几十层高的湖景房。错落有致、高端大气、新颖夺目的建筑风格,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提升了楼盘的价值。这里的建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赏心悦目。

我行走在这里,更是浮想联翩,感慨万千。 这里曾是我们熟悉的工厂——岳阳县氮肥厂。县升格地级市后,更名为岳阳市氮肥厂。从南门进入,一条笔直的水泥马路直达甲胺分厂。在马路中段的左边,有两个用红砖砌成的上百平方米的煤灰沉淀池,还有两个面积很大的水塘,它们承载着煤灰沉淀回收的功能。汽车队旁边的空旷水边,是刚出炉的炉渣堆放地,每天三班倒不停地倒入通红的炉渣,水岸边长期冒着不可靠近的热气,日积月累,炉渣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承包商适时拖运,变废为钱。

生产区从前往后依次排列,分为汽车队、动力、原料、造气、压缩、合成、电气、机修、甲醇、甲胺等车间。我们曾经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端着被人羨慕的铁饭碗,听惯了24小时不停的轰隆隆的机器声,在各自的岗位尽职尽责,奉献了青春和热血。我们与工厂同呼吸、共命运几十年,对这块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氮肥厂的南大门

从前门传达室进入厂区后,会看到方俊和副厂长撰写的“走进工厂大门,牢记安全第一”的安全警句,用红色油漆书写在上踏步的墙上,格外显目,提醒我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在生产区,布满了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管道,它是连接各台生产设备的“动脉血管”。各个车间的机器运转声交织在一起,轰隆隆的,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交响曲。压缩机功率大,转速快,震得地板颤动。

造气炉这个“吃煤”大王,把一斗斗加工后的块煤或机制煤棒,吞进肚里,生产出足够的气量,发出强力的“吼声”,在空中回荡。技术高手在远处听到机器声,就能判断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动力车间有高高耸立的烟囱,人们远远就能看到这显眼的地标建筑,在高空中吐出黑烟,无拘无束,随风飘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氮肥厂煤气柜旁的脱硫塔设备

这些机器声,犹如一支进军的号角,催促大家你追我赶,热火朝天,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化工产品。一垛垛雪白的化肥堆满了肥料坪,一罐罐溶液储满了槽罐。

农耕季节,天还没亮,拖运化工产品的汽车就从南门传达室一直排到了马路边,形成了长龙般的车队。运输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色。

据建厂的元老黄湘水科长介绍,1971年元月,政府安排郭锡山、杨孝湘、王益三、赵民生、张坤、黄湘水等同志成立了岳阳县氮肥厂筹建指挥部,划拨的建厂土地是荒山,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在搭建的临时工棚里,开展筹建工作,当时设计年生产合成氨5000吨,相当20000吨碳酸氢铵。

197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两批在岳阳县城乡招来青工320人,送往岳阳地区氮肥厂培训 ,1972年年底,岳阳县(后改市)氮肥厂正式投产。

建厂时的厂级领导从相关单位调入,因业务外行,工作中难免闹出笑话。听说有一次,高压阀门漏气,维修人员报告某值班领导,某领导指示到后门传达室外拖黄土堵漏,幸好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安全事故。

工厂经历了多任厂长,他们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能力,征收了周边的欧阳队和捕捞村。邓德顺、杨成功、陈孝岁、陈阳生等工程师和主管设备技术的左晶波副厂长,任德新副厂长,他们在扩建甲醇、甲胺、液氨等生产项目时,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工厂从建厂时期的3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从生产单一的碳酸氢铵,发展到生产甲醇、甲胺、液氨等多种化工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匡厂长在车间与操作工交谈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由于产品单一,市场变幻莫测,生产经营举步维艰,情况十分严峻。在这紧要关头,政府派来能人匡长。匡厂长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锐意进取,敢拼敢打,全方位展示了他的工作能力。他犹如医学专家,通过望闻问切,把准“病人”脉搏,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使工厂起死回生,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化工部副部长贾庆礼先后来我厂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匡厂长成了全国劳模,他是岳阳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厂里每年近20万吨煤炭卸往水泥厂、储木场、货五道、青年堤、磷肥厂、街河口、城陵矶等铁路货场,每年的汽车运费、货场费、损耗,还有本厂发往外地的化工产品的运输费用等,是一笔惊人的开支。陈对生再次当选厂长后,狠抓节能降耗、开源节流工作。

厂领导通过反复论证,科学决策,克服资金困难,号召职工集资,征得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后,决定把铁路修进厂内,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项看得见,摸得着,立马见效的重大工程,顺利竣工了。全厂上下无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吴厂长懂生产,会经营,依靠政策,努力为职工谋福利,新建住房406套,彻底解决了职工谈资论辈、排队打分、四处居住的住房困难。

最后一任厂长李完成,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业务熟练,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没有官架子,善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生产经营达到预期目标,得到职工的衷心拥护。2008年10月,我厂破产改制,因此,机缘巧合,有人戏谑,“李完成”,彻底完成了氮肥厂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氮肥厂的铁路

工厂有一个优良传统,每个科室负责人,每一个月值一次零点班,班中两次督促检查全厂各个生产岗位的劳动纪律和生产情况。

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打瞌睡的时候,个别岗位有人“放哨”,看到查岗的人来了,有意使劲咳嗽,或者用工具把设备敲得咚咚响,精神不振的人意识到有人查岗,立马起身巡查设备去了。

锅炉和中分室这两个岗位,他们长期以来,劳动纪律很好,岗位卫生干净整洁,每次受到表扬。

值班完成后,把本班的劳动纪律和生产情况,总结在值班表上,白天由企管科用粉笔抄写在专用小黑板上,放在进入厂区的前门传达室的过道边,依墙而靠。

上班的人,停下脚步,查看自己的岗位是否有批评和表扬。这项工作得到了来厂里检查工作的上级领导的好评。

运行了几十年的企业,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工厂破产后,大多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在全国很多地方应聘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发挥了个人特长。

虽然我们熟悉的机器声永远消失了,但工厂的优良传统和社会责任,却长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受益终生。

如今,我们曾经熟悉的的生产区不见了,已是高楼林立,气势恢宏。一条宽阔壮观的跨铁路沿湖南路和一条笔直的磨子山南路,包抄其中。车辆川流不息,环境优美。不知老厂高兴不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陵老街故事本公众号目的:挖掘整理巴陵老街故事,传承再现巴陵文化,扩大文学艺术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本公众号以此为交流平台,聚集巴陵各路精英人士,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努力。747篇原创内容

编审∶蒋正亚 公众号管理∶严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