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吉林市,但凡提及庙会,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北山上的清代寺庙群。尤其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三场庙会,因产生历史悠久、参加人数众多,区域影响巨大,甚至在清代就为吉林赢得“千山寺庙甲东北,吉林庙会盛千山”的赞誉。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吉林百姓已然认可了在历史上,这三场庙会必然都是吉林城的顶级民俗盛会。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研读地方历史资料时,一些只言片语显示,至少1935年之前,吉林“四月十八娘娘庙会”的主场,就不在北山上。

历史上,东北各地均盛行“四月十八”举办祭祀“娘娘”的庙会。关于享受香火的“娘娘”是哪位神祗,各地颇有不同,有的地方以泰山娘娘为正神,有的地方以“琼霄、云霄、碧霄”三位娘娘为正神。无论正神为谁,祭祀的主旨都是求子、祛病。在娘娘庙内,正神之外,还有许多各有分工的专职“娘娘”配祀正神两侧,为香客解决:送子、保产(胎气)、授乳(奶水)、痘疹、花、眼光等具体“难题”。

在旧社会,中国的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哪家没有子嗣,往往担心会被别人蔑称为“绝户”,因此无子者必烧香磕头求神明“赐子”,有子者也要烧香磕头求神明保佑孩子无病无灾,健康成长。管理此事的“娘娘”神自然倍受重视。

在东北,随着旗人与汉民交流日繁,祭祀娘娘以求子祛病的习惯,逐渐被旗人接受。一些旗人聚居的村屯,也会专门修建娘娘庙,以便就近及时祭祀。据《昌邑区延安街道志》记载,蒙古旗人聚居的巴虎屯,就曾建有大庙一座,寺庙一部分为关帝庙,另一部分为娘娘庙。

作为省府所在地,较有影响的区域“顶级”庙会,往往会在吉林城的寺庙举行。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赶娘娘庙会时,四乡香客云集,吉林城好不热闹。在香烟缭绕,虔诚祈愿之际,往往还要举行一些特殊的祭祀活动。据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在吉林城的娘娘庙会上,“妇女焚香还愿,或献神袍、幔帐、金银斗(纸制)、替身人等物。小儿七八岁,每于此日留发,嘱儿立凳上,僧人以筯( zhù,同“箸”,筷子)击顶,喝令急行,不许回顾,曰跳墙”。

一直以来,《永吉县志》上的这段描述,被各种资料竞相引用,许多人也误以为这一切是发生在吉林北山之上。不过,细览原文便会发现,就在这段现场描述之前,还有一句“四月十八日,东关娘娘庙会”却被无视。正是这寥寥数字,说明在旧时吉林人的印象中,吉林城娘娘庙会的主场,并不在北山之上,而是在吉林城东关的娘娘庙

关于吉林东关的娘娘庙,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吉林外纪》有所着墨:娘娘庙,在城东关帝庙后。正殿三楹,大雄阁一座。《吉林旧影》也有说明:位于东关帝庙后,有正殿三间,大雄阁一座。供奉玉皇、龙王、火神和子孙娘娘。每逢旧历四月十八,香火甚盛。查阅《吉林通志》、《永吉县志》等地方史料,会发现自清代起,娘娘庙与关帝庙建在一起的情况并不罕见,除前述巴虎屯关帝庙外,大茶棚屯、退搏站、蛟河镇等处的关帝庙内,都设有祭祀娘娘的殿堂。

在《东北岁时节俗研究》一书中,提到“吉林团山子庙会,在山上演戏五天”。可惜书中并未标注此文出处。吉林有东西两座团山子,两座团山子目前均未查到建有娘娘庙和举办娘娘庙会的记载。怀疑此文中的团山子是指东团山子屯而不是东团山,因为在这个屯附近,恰好就是巴虎屯娘娘庙。

1934年,伪满政府的一则通令终止了东关娘娘庙会的几百年香火。因修筑江堤,东关帝庙、龙王庙、江神庙被全部拆除。东关帝庙不存,附设的娘娘庙又怎能独善其身?在随后的岁月,每逢四月十八,东关鼎盛的娘娘庙香火,逐渐转移到北山玉皇阁中祭祀三霄娘娘的朵云殿。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伪吉林市公署刊印《水都吉林市势概要》时,北山娘娘庙会已然成为着重介绍的民俗活动了。

回望吉林市的民俗庙会,曾经在吉林城喧阗热闹的天齐庙会、山神庙会、虫王庙会、马神庙会等民间盛事都已经淡出了历史。甚至在老吉林城内曾经随处可见的寺庙,也只有观音古刹和吉林文庙在勉力撑场(“平地”上的寺庙,不含北山和龙潭山)。所幸四月十八娘娘庙会虽场地有所变更,但民俗尚被相对完整地延续。

2021年,在二孩基础上,又开放了三孩政策,可惜世风已变,重男轻女的观念早被摒弃。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大抵多为凑热闹的游人,真正盼着娘娘保佑多子多福的香客,应该很少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鸣谢网友贾大为先生(网名易林学馆)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看吉林市珍贵老照片,请购买吉林文史专家皮福生先生编撰的《吉林近代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