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邓小平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推翻毛主席生前的一项重要决策,然而与会众人听后意见纷纭。

邓小平见多位将领迟迟不敢答应这项决策,便说“这个罪人由我来当”,坚持自己的决定,直到多年后,人们才不禁感叹,邓公当年实在是高瞻远瞩!

因引发各种麻烦与问题,毛主席批准取消军衔制度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新中国正蓄势待发、蓬勃发展,此时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抗美援朝胜利,使得我国军民信心昂扬。

正是在这样举国激动的时代背景下,在1955年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布了一份正式文件,文件指示,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毛主席正式签署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文件表示,中央纪委决定,在1955年结束之前,完成对所有现役军官的授衔工作。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新中国建立了属于自己体系的军衔制度,中央军委对于在曾经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对新中国和人民做出过杰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重点表彰。

同时按照新的军衔制度,其中包括10位元帅、10位大将以及55位上将、175位中将和802位少将。

在声势浩大的授衔仪式上,面对来自国家授予的荣誉,所有人都感受着收获的喜悦,然而这样欢欣鼓舞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各级干部之间就因为军衔的高低差异出现工作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军队的工作中,因为各级军衔存在差异,出现不协调、不配合等现象。

军队中存在一些对于制度认识不足、接受能力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导致的问题。有的人只单纯看到军衔的高低,认为军衔高人一等便是“老大”,军衔较低的同志就该“俯首称臣”。

其次,军衔制度刚刚建立,很多条例和细节还不够完善。

军衔的种类、称谓等都没有简单统一的标准,过于复杂与僵化,对于女性军人的规定甚至存在过于苛刻的现象,引发军内不小的意见和不满。

在一段时间内,这个军衔制度不仅没有达到中央纪委所期望的效果,反而还在工作推进和军内人员思想上,造成一系列麻烦与问题。

就连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彭德怀,都曾在采访中提到过:

“我不喜欢我肩膀上这个牌牌,我觉得这个很不好,将来一定要取消掉。”

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军队里不少人开始呼吁取消军衔制度,不少同志认为军衔制度将部队分成了不同的等级,这种制度根本不适合一心为民的人民子弟兵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声越来越高,连毛主席也听闻此类情况,对此深以为然。

此时,中央军委首长贺龙与罗瑞卿向毛主席做请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打算降低军队官兵的薪资,这个请示得到毛主席的点头同意。

看到毛主席的同意态度,贺龙顺势提出:“我们是否可以就此次薪资调动,将军衔制度一同取消?”

毛主席当即表示“对,应该取消,我也早就打算取消掉这个军衔制度了。”

随着毛主席的首肯,在新中国刚刚实行十年的军衔制度被取消。

军衔制度取消之后,军队里再也没有所谓的等级制度,老百姓们都分不清走在街上的人到底谁是士兵,谁是军官。

人们都穿着同样的军装,只有衣服上的红星是人民子弟兵唯一的身份符号。

邓公组织召开会议,决定推翻主席生前的一项重要决策

在毛主席的批示下,新中国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一直都是无军衔制度。部队里的所有人统一着装,统一要求,大家都是一样的,再也不区分所谓的军衔和等级。

直到开国上将萧克受到中南海委派,前往国外进行交流访问,受访国外交部为方便安排接待事宜,向我方工作人员询问萧克上将的军衔。

这时我国对接部门十分尴尬与为难,当时我国根本没有军衔制度,萧克上将并没有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事情让我国的军委感到十分尴尬,在国外不论是接待事项,还是受访内容,都会根据来访者的军衔或是职务有不一样的标准。

工作人员将情况上报给邓小平,邓小平当时任我国中央军委主席,接到情况的他思来想去,只好根据国际上的情况,将萧克将军的军衔大体估计一下回报受访国。

作为一个积极建立多边外交的大国,萧克上将以一个估计出来的职务身份出访他国,让我国的领导人深感不安。

于是,解决此次尴尬之后,邓小平开始重新认真思考关于军衔制度的事情。但要推翻毛主席生前的决议,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随后我国在对越反击战中,因为部队所有人军装一致、没有明确军衔,指挥员在战场上根本无法明确指挥队伍的作战,导致人员分散,最终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战报的邓小平,认真分析了我国的军队情况以及国际标准。

他坚定的表示,必须再次实施军衔制度,才能解决我军现在面临的种种编制问题,解决战场上的此类指挥混乱与作战混乱问题。

作为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表示:“某些事情不能因为曾经存在问题,出过差错,就彻底杜绝不再实施。”

于是他在军委的会议上提出,重新确立军衔制度并推广全军。

然而想要推进这个事情并不容易,当时我军人数众多,规模很大,其中指挥员、军官的比例偏大,想要重新确立一套完整的军衔制度,所面临的这些现状都必须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中央纪委多次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军衔制度的实施可行性以及军队改编的具体情况。

1980年的军委会议中,邓小平表示:

“军衔象征着军人的荣誉,实行军衔制度,对指战员是一种激励,对于军队的作战和指挥也是一种结合国际的标准化要求。”

但军衔制度的推进,依然使很多人存在反对的声音。

邓公宁做罪人,坚持实施新的军衔制度

“取消干部军衔制,就是反对毛主席,是推翻伟大领袖的决策,你没有资格提出这样的要求。”

在1980年军委会议上,邓小平提出恢复军衔制度时,一位军内高级将领公开反对邓小平的提议。

有不少人对于推翻毛主席决议的想法,都抱有怀疑的态度,针对是否恢复军衔制度,军委内部一时间难以下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不少反对的声音,邓小平说:

“这次提出的军衔制度和1955年时期我们实行的制度是不一样的,只是学习当年的制度而不是照搬照抄,要针对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出了事情,由我负责。”

在邓小平明确表态之后,在座的将领们也明白,这次改革是势在必行,不再提出反对,但秉承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很多将领还是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1965年取消的军衔制度中存在的历史问题必须解决,新的军衔制度实施之前,也要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

大幅度调整军队的领导班子以及士兵数量,针对新的军衔条例细则,也要明确再明确,做到严谨和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中,邓小平提出要将军衔制度做到精简,建议不再设立大将与元帅这一类等级。

对此军委内部也认为,如果精简军衔,可能会导致军内大量干部军衔一致,开展工作时与当初不设立军衔制度时差别不大,何必再重启军衔制度呢?还不如多设置几个级别,更方便工作的安排与部署。

邓小平其实也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调查,他回答说:

“我国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争时期,现在的军队建设着重于训练与突发情况,比如抢险救灾。
战士们立功的机会没有战争时期那样多,可以说十分有限,不会出现众多的英雄人物,军衔晋升就会很慢,设立的等级太多并不利于队伍的积极性和团结性。”

听到邓小平的解释,众将领皆表示认同。

在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和明确之后,1988年9月14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国家领导人及中央军委隆重举行了这次全新的军衔授衔仪式。

据通报,在此次授衔仪式上,全军共授予将军官衔1452人,校官军衔18万人,尉官军衔4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邓小平的提议和坚持下,1988年实施的新军衔制度没有元帅军衔,变更为三等11级,将官、校官、尉官三个等级,士兵则分为军事士官和士兵两个等级。

到了1994年,中央军委针对实际情况对于军衔制度再次进行补充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军队管理制度。

而在这一次的修改中,党内一批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拒绝了授予高级军衔的荣誉,纷纷表示要发扬风格,将机会留给建设祖国的新一代年轻人。

在一届又一届领导人的部署下,我军的军衔制度再进一步完善,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我军逐渐壮大,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初邓公恢复军衔制度的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