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又打起歪心思了!

最近,他们宣布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供应链协议谈判已经达成一致。资料显示,印太经济框架一共包括14个国家,除了美国,还有韩国、日本、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等,GDP总和大约占全球的40%,商品和服务贸易相当于全球的三成。

估计眼尖的同学早已看出端倪出来了:这不都是拜登的小跟班吗?确实如此。

美国玩这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企图用自己人单独搞出一套供应链,意在掏空中国供应链。他们的阴谋能得逞吗?先点个关注咱们接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报道,这个供应链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成员国成立一个供应链委员会,建立危机响应网络,从而在意外发生之时紧密协调,快速修复供应链。

按照程序,协议达成一致后,各个成员国将进入内部磋商和法律审查阶段,走完流程后再签字付诸实施。

对于这个进展,美国商务部长非常得意,Gina Raimondo在新闻发布会上高调表示:

该协议将深化山姆大叔跟印太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帮助美国企业开展业务,并提升华盛顿在全球的竞争力。

这话似乎说得似乎太早了一点。

第一,传统贸易协定都会写进法律,具有强制性,这个所谓的供应链协议有点不一样。

美国做出的承诺不会由国会写进法律,别的国家也是这样,换句话说,各方的承诺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最后能执行多少全看各人自觉。是不是比较搞笑?

第二,在美国选定的13个小伙伴中有10个位于亚洲,占比接近80%,这是新供应链协议的先天缺陷。

财经杂志旗下新媒体《财经十一人》指出,不少跨国公司都有切身的体会,整个亚洲地区都深受中国的影响,在这个地方很难离开中国重新打造出另一套供应链体系。

咱们的制造业过去几十年的积累不完全是虚的,成熟齐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大量合格的产业工人,就是最突出的表现。

除了极少数特殊行业特殊配件,绝大多数产品都可以国内找到所需要的全部供应商。

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于世界首位,去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30%。

很多国家都曾经幻想过要取代中国制造,它们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对手太强大了。

拜登也意识到这一点。

之前竭力在推行硬脱钩,现在的说法已发生微妙的变化。4月份,该国财长耶伦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都强调过:美国支持的是去风险和多样化,不会切断贸易,也不会脱钩。

你完全从跨国公司的身上可以感受到这个新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以来,苹果、高通、星巴克、摩根大通等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密集访问中国,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虽然赶了个晚集,这不影响他将本轮访华热推到高潮。

如果美国延续之前的高压政策,这些商界大佬不可能冒险向我们示好。

问题来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虽然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小,但在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也遭到了明显蚕食。

按照业界的估计,每年至少有20%的工业类外企产能从我国迁走。

你可能要问了:不是说整个亚洲都受到中国的影响,难以组建另一套供应链吗?它们这样做还有意义吗?

如果你真这样想,那就太低估坏人了。

这些产能中有很大一部分搬到了东欧,他们的设想是这样的:未来中国的工厂负责中国区至多包括到亚洲区,而欧洲地区则一律由欧洲本地的工厂提供。

这对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制造业不仅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是各行各业利润的来源,而且也是一个最大的就业池子。如果被动了这个基本面,我们短期内是很难找到其他产业补上,会造成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

不要忘了,现在经济下行压力是非常大了。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呢?

【紫财经】觉得,除了继续加大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力度,国家也应该考虑一下制造业减税事宜,同时提供一些额外的补贴,这些减税和补贴不是直接给企业而是发给一线的工人。

进厂的不如送外卖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说明工人的工资明显偏低,提高他们的收入后,他们有了钱,内需不就有了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