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整理自:智慧家庭教育,正和岛

1

5月23日,据学校消息,按照工作安排,这名老师下午要外出参加一个培训活动。

他从地下车库将车子开到校门口十多米的位置停下,等另外一名老师同行。

老师停车期间,男孩潭某正在弯着腰系鞋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孩子个头不高再加上正处在汽车的盲区导致男老师没有看到,

致使孩子被撞,孩子被撞后男老师并没有意识到,

也没有下车查看,造成了第二次碾压!

男孩被撞后,周围的群众发现了这一危急情况, 纷纷出手抬车救孩子,但是车太重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好心人帮忙抬车,孩子被拉出了车底, 但是孩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在经过紧急的抢救后,可惜没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之后,孩子妈妈和其他家人马上赶到学校,

当时就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失去了生命。

随后,官方也发出了情况通报。

通报称,涉事老师已经被刑事拘留,而学校的两位校长也因疏于管理监督被免职。

这些天,湖北武汉七岁男孩在校内被老师开车碾压致死的事,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弦。

孩子的父母家人痛不欲生,涉事老师也是自责不已。

本来这件事情后续已经以双方谈妥的赔偿告一段落。

然而,今天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那个妈妈跳楼自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到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都说是这位母亲是6月2日自杀的。

也就是过了孩子的头七,而并非上图说的头七这个日子。

因此,这位母亲自杀的原因仍然是一个谜。

好可怜的母亲!孩子那么小竟然遭受如此横祸,这样爱子情深的妈妈如何受得了。

本来,孩子送到学校应当是最安全的地方了,结果竟然被车撞死,而且是被学校的老师撞死。

这样的学校安全状况怎能让人放心?

本来这样的悲剧可以避免,车子本来就不该在小学里面开,小学生精力好,跑得快,如何避免相撞?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安全常识,结果学校却硬生生地让这种不安全因素弥漫。

据说,这所学校有地下停车场,该从后门走,但是老师图方便都走前门。在这种图方便不图安全的情形下,就发生了这样的车撞人事故,更是表明这个学校管理的混乱。

这样的混乱局面极端到失控,就导致了那个孩子因为系个鞋带而身亡。

连锁反应就是妈妈受不到这样的打击,最终寻了短见。

据说,学校之前已经同意了赔偿这位母亲两百余万的,但在生命面前,母亲还是追寻孩子而去。

真是想来可怜和心痛。

2

孩子受到这一无妄之灾应当是这位妈妈坠楼的主因。

然而,有些可耻之人的网暴无疑是将这位徘徊高台的妈妈推下楼的推手。

有一群人首先看到的是孩子妈妈妆容精致、美丽优雅,她衣着得体、疑似穿着奢侈品鞋子,脖子上挂着工牌,耳朵上有一副珍珠耳钉。

于是评论像十级大风一样吹向她,很多人先看脸,并上升阶级矛盾:

“我是来看身材的。”

“身材高挑还穿高跟鞋,美滋滋。”

从看脸顺利上升到荡妇羞辱、质疑人品:

“长这么好看,是不是做那个啥的?孩子死了是报应!”

“怎么说话这么镇定,还穿那么贵的鞋,一点看不出悲伤。”

“真是个玻璃心……”

事发后没几天,有自媒体杜撰报道《武汉小学生被碾压身亡事件,以260万结案》又炸出一系列风言风语:

“260万啊,(孩子的爸爸妈妈)做梦都会笑醒!”

“你想拿到的钱已经拿了,下一步该去开直播了。”

在6月2日,过完儿童节的第二天,失去孩子的第10天,这位妈妈从24楼跃下坠亡,

母子以这样的方式,在另一个世界相聚了。

她的行为,换来了网暴者们又一轮高潮:

“我觉得是老公把她推下去的吧。”

“260万到手,又可以娶个年轻美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话语的冷漠、恶毒,令人发指,其中很多诋毁、造谣的元素,也已经触犯法律。

太多网暴的受害者,和这位妈妈一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选择“自行了断”,往往是因为绝望、窒息、看不到前路,在此之上,还有种“殉道”的悲壮。

网暴给人带来最主要的就是心理伤害,造谣、污蔑……

没有这样想的说你就是这样想的,没有做过的说你就是这样做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在不行,就用毫无理由的谩骂和威胁。

被网暴者无法自证清白,要么忍受、要么为了作出自证清白的非理性行为。

就像《让子弹飞》中,六子被胡万污蔑吃两碗粉只给了一碗的钱,无法辩白被逼至绝境,最终剖开肚子让所有人看,连问:“是不是只有一碗!”

这位妈妈也许要展示给这些人看:我要以死来自证清白。

但是,这种自证清白的做法真会起作用吗?

六子是清白的,六子死了,那始作俑者羞愧了吗?没有,因为他们在乎的从来不是真相。

北岛在《回答》中写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记得“粉发女孩”那句话吗?“如果我死了,是不是社会舆论就能关注到网暴,或者让这些发言的人羞愧一辈子?”

那些人会羞愧吗?不会。因为他们没有了人性,你是在与人形兽在沟通。

《三联周刊》曾发布一篇文章《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在网上专门网暴他人?》,文中提到,揭开“匿名”的面具,网暴者们其实不全是生活不如意的“失败者”。

他们大都年龄尚轻,但都有着不小的“网龄”,他们涉世未深,也经历着各不相同的人生处境,有的想通过互联网“主持公义”,实现抱负,有的只是出于发泄、无聊、玩笑或者焦虑。

他们是现实中的普通人,但在网络上,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极度的冷酷、漠然和固执。

一方面,“匿名”成为关键点,自以为是的“清醒”“正义”“公平”成了他们的遮羞布。

另一方面,人们在网络上很轻易就会“攻击”别人的一个原因,是对方在此刻是一个“抽象的人”。

自媒体作家非非马认为:“看不见具体的样子,也无法感知到对方具体的疼痛。不被看到的疼痛,就会很难唤起不忍,唤起同理心。”

可就像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的:“如果你感受到痛苦,那么你还活着。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那么你才是人。”

他们无法共情同类的苦难,他们不是人。

这不是在骂人而是在骂鬼。

美国学者霍夫施塔特所著的《美国的反智传统》一书中谈到过情绪和舆论的杀伤力:“满怀着令人费解的沮丧和导向错误的怨气,带着对秘密与阴谋的精心幻想,民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群中找到了替罪羊”。

我们不知道现在的网络上还有多少人在磨刀霍霍,但我们要坚信: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把我们变成他们生活的替罪羊。

愿这些网暴者得到天谴,请转发,让他先看到这样的“天谴”信息,去震醒他冷酷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