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然发现,自己买的房子是违建的,说好的收租只收到一半...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3年前,楼市君去踩过一个蛮火的公寓,叫黄埔创新中心。

当时,它打着“3地铁、综合体、黄埔核心、重点项目”等的旗号,蹭了不少热度。

黄埔创新中心现场 广州楼市发布摄

关键是,一套产品总价才30+万,不少黄埔买家一掷千金。

最近,竟有粉丝告诉楼市君:我买的公寓原来是违建的,真踩了个大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8万买入使用权公寓

复式乃私自加建而成?

事情是这样的。

2021年1月,L先生在黄埔创新中心,以38万多的总价,购买了一套约45平、其中一层的复式双钥匙的使用权公寓

当时,销售向L先生介绍这个楼盘,表示是双钥匙产品可以做到上下自由分割,还可以返租出去,获得固定且可观的收益。

现场实拍 广州楼市发布摄

直至最近,有业主查询项目资料,发现这里面大有猫腻。

翻看领导留言板可以发现,有10+名业主投诉该项目

“项目存在未经政府报批,随意改建房屋的行为,将商业办公用房单层结构改造成上下两层复式结构。”

来源:领导留言板

“项目售卖时宣称的可以由第三方酒店代租赁,不需要另外支付购买家具家电等设备,但目前没有这种模式,并需要额外支付设备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领导留言板

“增加露面荷载等非法改建房屋等行为,项目的二次消防,并未通过消防部门的验收...”

来源:领导留言板

看完这些业主的投诉内容,他们的不满点集中在这两点:

1、擅自改建复式结构、消防审核未通过,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2、承诺的托管服务,未能兑现。

也就是说,无论是该项目售卖的产品形态,还是承诺回报,他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

项目现在是怎么个情况呢?

楼市君到现场调查,发现黄埔创新中心仍处于正常销售的状态。 对于是否有返租服务? 销售人员都没有正面回应,直接甩出两个字:“没有。”

现场实拍 广州楼市发布摄

根据现场人员介绍,项目目前在售的9#、10#为复式公寓,11#、13#为平层公寓,在售建面约27-53方户型。

在营销中心现场的公示栏,只展示了11#平层公寓、16#商业产品的具体信息, 并没有展示复式公寓楼栋所在的建设工程审核书、指标明细表等。

商业楼栋建设工程审核书 广州楼市发布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层公寓楼栋建设工程审核书 广州楼市发布摄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复式产品是否合规。

楼市君也查询了规划自然局,关于该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并未显示复式产品,建设规模显示地上22层商业、办公性质建筑。

9#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来源: 广州规划与自然资源局

对此,楼市君咨询了业内人士,对方表示项目钻了流程的空子:

“这一类的使用权公寓,在报建阶段只会报建单层的面积。在通过消防验收等一系列手续后,开发商再擅自变更规划设计搭建成两层交付,改建的面积实为违规面积。”

不过,他也表示,如果像买家所说的消防验收未通过,更多的是涉及安全问题。

根据《国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

  • 复式楼楼房实际上应按两层的层高进行计算,单层的层高不得低于2.8米,在挑空部分应有5.6米以上;

  • 复式楼归类为一层楼型,但实际使用为2层,每层都应按标准层高建设。

而L先生买的双钥匙公寓,两层的层高只有约4.5米,单层层高只有约2米,远低于规定标准。

虽说复式双层的结构会让房屋添加多几间房,以此增加生活居所的空间面积,但每一栋建筑的设计,都要经过规划、建设等部门的严格审批。

违建有可能破坏原有设计 来源:广东台今日关注

没有按照审批通过的设计图纸施工,私自改建、加建的建筑,乃未经专业机构科学合理的设计,必然会改变房屋的承重结构。

轻则住房墙体开裂,重则桩基受损,影响建筑物主体结构安全性,打破建筑的原有平衡,严重危害居民的安全。

所以说啊,业主的担心并不无道理。

返租金额减半

业主面临两大风险

另外,还有购房者提到:自己购买的公寓收到的返租,和购房协议上完全不一样。

该业主解释道,购房时项目主打两种返租方式:

一种方式为经营利润分成,甲方运营期间产生的经营利润,需要按50%的比例交给购房者,该分成按季度计算。

另一种为保底租金,按照不同的户型进行返租,如果是上下两层的双钥匙套间,首年的租金为4300元/月/套;

如果只拥有双钥匙的单独一层,则首年的租金为2150元/月/间。

图源:黄埔生活汇

无论哪种方案,均按照每两年5%递增。

L先生选择的是保底租金, 按照委托租赁服务协议,项目方每月应该返还业主租金共计2150元。

而实际上,今年4月、5月,他只收到1000元出头的租金,还是通过私人转账形式进账的。

粉丝供图

这种擅自更改租金,并强制执行的事件,并不止L先生一个。

由业主向领导留言板投诉,得到的回复是:

“市民反映的属于合同纠纷,项目与客户签的是租赁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对于这个问题,有相关律师认为:

按照合同约定,托管公司不可以单方面降低租金。这种做法违反了约定,业主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支付租金。 因此,如果酒店方未经业主同意便降低的租金,从律师的意见来看,业主是可以向对方要回的。

其实,类似的“托管”公寓早已屡见不鲜,开发商往往会承诺稳定的租金回报以吸引投资者。

在L先生的案例中,他面临了两大风险是不能忽视的:

风险一:使用权项目与规范不相符。

早在2019年,广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规范新增租赁住房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当中规定住房租赁合同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一次性收取租金的不宜超过一年。

租金收取鼓励押一付一,押金最高不超过月租金三倍。

来源:《关于规范新增租赁住房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

这意味着如此大行其道的卖使用权项目,都与规范不相符。

风险二:项目签约公司与开发商无直接关系。

项目为广州雅景投资有限公司开发,于2019年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房屋租赁、自有资金投资等活动。

继续顺藤摸瓜,我们发现这几年陆续有公司人员变更,但项目的收益自然人与雅居乐存在关联。

来源:企查查

而宣传资料显示的项目由千亿房企牵手政府共同开发,股权资料并未显示有这一层关系。

问题在于,与业主L先生签订委托服务协议的,是广州纳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图源:黄埔生活汇

等到享受租赁服务时,业主则需要联系锦江酒店的工作人员。

购房者推测,广州纳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应该是和锦江酒店(中国区)签的合作协议,引入的品牌为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的非繁城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企查查显示广州雅景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纳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锦江酒店并无直接关系。

来源:企查查

要知道,一般这种卖使用权的商铺,最怕的就是开发商卷钱跑路。

当买家所签约的公司和管理物业的公司没有直接关系时,消费者权益又当如何保障?

最后,一般商铺的年回报为3到4个点。 而黄埔创新中心的产品,成本38万,每年能躺着收租2.5万+。

年回报率接近7个点,真的会有这样的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