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1949年,受尽苦难的江竹筠还是没有低下头向敌人妥协,自知时日不多的她用筷子磨成竹签作笔,用棉花烧成黑灰做成墨水,给友人写下绝笔信。

这封遗书展现了江姐作为母亲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也表达了她对儿子彭云无限的思念与期盼。

岁月流逝,人们不禁将探寻的目光投向信中的“云儿”——江姐唯一的孩子彭云。

江姐壮烈牺牲后,其子彭云究竟生活得怎样?为什么他晚年会说自己只完成了母亲的一半遗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送子

1939年,19岁的江竹筠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江竹筠入党那刻起,这个柔弱的女人便做好了将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的准备。

4年后,因为地下工作的需要,江竹筠结识到了人生中的伴侣——彭咏梧。

按照组织指示两人假扮了近两年的夫妻,二人起初都对彼此保有着纯洁战友的情谊,但在一次次的任务中,他们都对彼此心生情愫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

1945年两人结婚后,江竹筠便一直跟在丈夫身边协助他,同时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的工作。

解放战争前夕,江竹筠便发现了自己怀孕的情况,但她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给丈夫,因为当时彭咏梧正在准备开辟川东第二战场的工作。

等江竹筠的孕肚显现之时,她才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而彭咏梧因为繁忙的工作只在家停留了一晚便走了。

十月怀胎期间,江竹筠曾多次因为高强度工作产生了明显的妊娠孕吐反应,在其他同志询问她是否能撑得下去时,江竹筠总是摆摆手表示身体没大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生产那天,江竹筠还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敌人作斗争。

对于彭云来说,在他印象里的母亲都是别人说给他听的,比如母亲很有责任心、工作踏实、为人坚毅,但这样的母亲他都没有亲眼见过。

谭妈妈说他是在1948年被送到重庆来的,那时距离他父亲去世不过几个月,母亲也是在那年离开他的。

1946年中旬,江竹筠生下了自己的独子彭云。

当时解放战争已经开始,担心丈夫安危的她不顾危险来到了彭咏梧身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协助着丈夫工作。

图丨彭云与父母唯一合照

但这样团圆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彭咏梧便被组织派去了川东第一线,而这一次分离却是永别。

江竹筠是在回重庆的路上才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怀中的彭云也像是感应到了一般,不停哭闹着。

1948年1月16日清晨,江竹筠独自来到组织递交申请,她要接替丈夫未完成的工作奔赴川东战线。

“组织上了解你的情况,彭云还那么小,重庆的工作也需要你,你不需要这么为难你自己。”

“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彭咏梧同志的工作,他走了,那边肯定乱成一锅粥,我应该过去帮忙。”

见江竹筠如此坚决,组织上最终还是同意了她的申请,并为其安排了一班最近的车赶到川东地区。

革命随时会有流血和牺牲,不管江竹筠有多勇敢,让她带着一岁的儿子奔赴前线也几乎不可能,因此她只能尽快找到一个可以值得托付孩子的人。

这时她想到了丈夫的前妻——谭正伦。

谭正伦与彭咏梧的婚姻是在1943年末结束的,当时彭咏梧正与江竹筠在一起工作,所以当彭咏梧和江竹筠结婚后时常有不好的言论出现。

但江竹筠并非像外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感情的插足者,谭正伦和彭咏梧因为常常分居两地感情变淡,才最终选择了和平分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虽然分开了,但彭咏梧对儿子彭炳忠从未懈怠过,他也曾将儿子接到身边过一段时间。

江竹筠就是在那段时间认识的彭炳忠,并从他的讲述中认识了谭正伦。彭云和彭炳忠总归算是兄弟,只有把彭云交给谭正伦她才放得下心。

为了能尽快联系到谭正伦,江竹筠找到了自己的表弟谭竹安,也就是谭正伦的亲弟弟。

她给谭正伦写了一封信,托谭竹安代为转交。那是两个母亲唯一的一次通信,此前她们从未见过面。

在收到江竹筠的加急信件后,谭竹安很快也找到了姐姐,并向她详细说明了情况。

图丨彭云与养母一家合影

谭正伦听到彭咏梧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许久,等谭竹安忙完工作再来找姐姐时,谭正伦已经背好行李牵着彭炳忠准备出发了。

因为时间紧迫,江竹筠和谭正伦还是没能正式见上一面,当谭正伦从别人手中抱过不满两岁的彭云时,她眼含着热泪说道:

“我就是你的妈妈了。”

02彭云

被谭正伦收养之后,彭云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因为江竹筠到川东不久便遭遇了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再次回到了重庆,但这次并没有让她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彭云。

她被关在渣滓洞监狱里,受尽折磨。

国民党特务为了从她身上挖掘到中共地下党的机密情报,开始在重庆大规模搜寻彭云的身影,想要借此用作威胁。

谭正伦在得知江竹筠被捕消息后,便连夜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重庆,因此在解放之前,彭云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对于找不到孩子的国民党特务来说,为了逼问出线索,他们只能用尽各种酷刑,辣椒水、老虎凳对江竹筠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直到1949年的重庆,终于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消息。

一同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的江竹筠等革命同志,也隐约感觉到了敌人在失败前的最后疯狂。

临刑之前,江竹筠唯一惦念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彭云,最终她想方设法写下了这封托孤遗书。

图丨江竹筠留下的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11月14日,在黎明即将到来的前夕,江竹筠从容走上了刑场,年仅29岁的江姐成了活在后人心中的巾帼英雄。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绝笔的家书成了后人悼念江姐最重要的纪念物。

新中国成立之后,彭云才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谭正伦带着他和彭炳忠重新回到了重庆。

因为两个孩子都是烈士后人,所以谭正伦十分注重他们的教育,她也常常向两个孩子提起江竹筠和彭咏梧:

“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为国家牺牲了性命的,是他们用命给你们换来了这么安稳的生活。”

在彭云的记忆中,谭妈妈总是严肃的,对他和哥哥彭炳忠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要他们认真完成好功课,绝不能浪费粮食,和朋友一起玩耍时更要学会礼让。

彭云也曾叛逆过不愿意听谭妈妈的话,但当他饿着肚子走回家时,看着打着手电筒哭着四处寻找他的谭妈妈时,他便知道是自己的任性让“妈妈”受了苦。

“谭妈妈一个人养育我们很辛苦,如果当时没有政府的补贴,我都还不知道上哪里吃饭去呢。”

上了学后,彭云在班上便一直是第一名,因为优异的成绩他也常被老师派作代表上台演讲。

据同学回忆,彭云这个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光环在,除了有一个大大的脑袋再加上戴着一副缺腿’的眼镜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孩子,却总是能吸引来周围人的目光,因为他是烈士江姐的儿子。

班里的同学知道彭云是烈士之子,见他成绩好为人谦逊也都纷纷向其学习。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整个班级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凡有什么学习竞赛,报纸上都会登上彭云获奖的信息,彭云的位置上总有一大堆没有被开封过的信封。”

彭云的童年是独一无二的,“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小时候在渣滓洞经历的‘意外’”。

那时彭云和同学受邀参加了渣滓洞举行的纪念活动,那是曾经关押过他母亲的地方。

不知怎么就有人知道了彭云是江姐儿子,来参加活动的人们都好奇江姐的儿子长什么样子,于是纷纷赶来看。

图丨彭云(第三排左二)与同学们在重庆烈士墓

为人低调的彭云并不喜欢这种场合,所以他想在同学的掩护下悄悄离开现场,但“牢房”内的人太多,他们怎么挤都挤不出去。

这时,一个与彭云一样戴着眼镜的男同学开始出主意说:“彭云跟我换一下衣服,你暂时不要戴眼镜了,取了说不定就认不出来了。”

彭云点了点头,跟着随行的小伙伴退到了“牢房”的小角落,换好了衣服,几人与乌泱泱的人群周旋了一番后才成功“逃脱”了“牢房”。

“彭云就是这样的人,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

03遗愿

1965年,19岁的彭云不负众望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入大学后,彭云“烈士遗孤”的光环才慢慢淡去。

巨大的南北生活差异也曾一度困扰住彭云,但幸好身旁有好友在,彭云才慢慢适应了北方的生活习惯,他在信中给谭妈妈写道:

“这里跟我们那儿不一样,但我都适应了,你不要担心。”

毕业之后,彭云被分配进了沈阳的一家工厂工作。两年后,彭云因为表现优秀被调回了北京四机部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他没有忘记母亲的忠告,在研究所工作时带领团队攻克了好几个课题。

图丨彭云一家人在江竹筠烈士雕像前留影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还想继续深造为祖国出力的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并获得了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的资格。

1987年,彭云又回到了国内并在中科院做了一年多的研究,他原本打算就此定居在北京并把谭妈妈接过来一起生活。

但美国那边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彭云不得不暂时放弃计划,再次奔赴美国。

临走前彭云曾想在最后与谭妈妈见一面,但意外总是突然来临,就在谭正伦出发的前一天晚上,老人就因急性脑溢血离开了人世。

从此之后,彭云便因工作生活定居在了美国,现在他正在马里兰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任教。

图丨彭云一家为母亲鲜花祭奠

长时间定居在美国的他,在晚年返乡祭母时也曾感叹道:

“我只完成了母亲遗愿的一半,毕竟我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为祖国做的事情并不值得一提。”

因为长期定居在美国,外界也曾传言彭云早就带着一家改了国籍,对于这个传言彭云是这样回复的:

“我们没有加入美国籍,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是烈士的后代。”

也有人询问过他是否想过要重新回到祖国,彭云表示自己还没有想好做什么样的决定,他想要在自己领域做出一番成就后再回国,这样也不算辜负母亲的遗愿。

但这一遗憾伴随了彭云半生,做了父亲后彭云也希望他的孩子,可以代替他传承母亲的精神,圆了母亲的遗志。

他的儿子彭壮壮从哈佛毕业后,也继续继承了父亲赋予自己的使命,回国工作为祖国的信息事业添砖加瓦,目前在北京工作。

彭云虽然身在国外,也会常常通过儿子或者网络新闻了解国内的状况。

如果没有那些牺牲在前线的革命烈士,中国还将有更多的无辜百姓受到伤害,勿忘历史,铭记那些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