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洋松果职场说(专栏第2篇)
阅 / 总计3000字(阅读5分钟)

一般来说,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行为决定了结果。

但往往,我们很容易把结果归因于运气、能力、智商甚至宿命等因素。比如当我们减肥失败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够自律、减肥计划不够完美、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做的不够。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英语学习计划没有坚持,阅读计划半途而废,每天想着利用好碎片化时间,结果在无意识中刷起了手机。

每一个结果都有自己的达成路径,当我们短期的行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时,便放弃,未必是一个合适的做法。

之所以完不成计划,并非只是我们以为的不够自律,或者说能力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从一个正确的角度来修正我们的目标和认知、不断改善我们的每一个行动。

一直能把事情做成的人,除了天赋和能力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中,掌握了正确思考和做事的方法。

一、了解行为模式背后的影响因素

从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大部分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潜意识决定的。

比如“减肥失败”这件事,我们的身体依旧保留着在原始时代的动物本能,这种“避免饥饿”和对“食物渴望”的本能储存在基因中。当我们节食或者运动的时候,动物本能实际上是在抗拒这种行为,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很容易陷入了“不够自律”的自我怀疑行为模式中,最终导致放弃减肥。

戴维·布鲁克斯在《社会动物》中说:意识往往并不会注意到深层次(潜意识)发生的事情,以为自己就是主角,可以处理一切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并不是它所能控制的。

再比如拖延症,我们的大脑相比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更适应原始时代的环境。拖延也是因为大脑在漫长时代食物紧缺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出的“省力原则”——为避免消耗过多的能量,逃避需要耗费脑力的活动。

如果能了解到我们的很多行为其实是由潜意识和基因在控制,以及他们的运行机制和“缺陷”之后,你就会发现,我们需要对抗的不只是自己表面的懒惰和拖延,而是在与自己的本能做斗争。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背后控制我们行为的“大手”,只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就难免会遭遇失败。

唯有了解到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影响因素,才能更好的修正自己的认知、动机以及行为,更快的实现个人成长,更加高效的完成想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