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了一下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摸摸美国未来的遏华打算,并做可能的兵棋推演。

演讲的题目是“重振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目的是为了让美国各政治派别应该达成“新华盛顿共识”,将国内经济政策与其全球安全议程相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首先要清楚沙利文的背景,他是不太典型的美国政客,也算得上是少见的明白人和狠角色,在拜登团队扮演的是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大部分时候,他都在幕后操控,比较稳,比较低调,也不太简单。

沙利文此次的讲话是颠覆性的,他对美国一直推崇的强有力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和否定,对拜登政府未来的路线图做了一个战略谋划。

不论能做到几分,但至少是在认真的从战略角度思考中美博弈,并且,我们也很容易把这一年来美国的动作与这一路线图一一对应。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沙利文认为美国目前现状如下:

第一,美国的工业基础被掏空了。在市场效率的名义下,战略物资的整个供应链——连同制造这些供应链的产业和就业机会——都转移到了海外。金融等一些经济部门获得特权,而半导体和基础设施等其他基本部门则极度萎缩。工业和持续创新能力受到了真正的打击。

第二,地缘政治和安全竞争的新环境。过去几十年,许多国际经济政策都假定,经济一体化将使各国更加负责任和开放,全球秩序将更加和平与合作,将各国纳入基于规则的秩序将激励它们遵守规则。但是,结果并非如此。几十年自由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依赖性,让欧美正在受制于人——从欧洲能源的不确定性到医疗设备、半导体和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这些依赖性成为他国推进经济或地缘政治目标的杠杆。

第三,气候危机和清洁能源转型。建设二十一世纪的清洁能源经济,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增长机遇之一,但要利用这一机遇,美国需要一个深思熟虑的、亲力亲为的投资战略,以推动创新,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第四,不平等及其对民主的挑战。长期以来,普遍的假设认为贸易带动的增长将是包容性的——贸易的收益最终将在各国内部得到广泛分享。但事实是,这些成果未能惠及劳动人民。美国中产阶级失去了阵地,而富者愈富。美国制造业被掏空,尖端工业转移到大都市地区。

为重建美国中产阶级,恢复美国活力,“新华盛顿共识”将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现代美国工业战略在国内打下新的基础。政府确定一些特定的部门,这些部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具有战略意义,私营工业无法进行必要的投资来确保国家雄心。然后,对这些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公共投资,释放私人市场、资本主义、竞争的力量和聪明才智,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拜登政府已经对半导体、关键矿物质、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与扶持。

第二步,与伙伴合作,确保他们也在建设能力、复原力和包容性。面对经济和地缘政治新现实,创造一个安全和可持续的经济,需要所有的盟友和伙伴做更多的工作。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有弹性和领先的技术工业基础,美国及其志同道合的伙伴,使得老牌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可以共同投资和依赖这个基础。

第三步,超越传统的贸易协定,建立着眼于时代核心挑战的新的国际经济伙伴关系。1990年代的主要国际经济项目是降低关税。以降低关税为基础来定义或衡量整个政策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建多样化和弹性供应链;调动公共和私人投资,促进清洁能源过渡和可持续经济增长;创造好的工作,养家糊口的工作;确保数字基础设施的信任、安全和开放;停止公司税收的竞相逐底;加强对劳工和环境的保护;打击腐败。与简单地降低关税相比,这是一套不同的基本优先事项。

第四步,向新兴经济体调动数万亿美元的投资,革新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与此同时,致力于解决越来越多的脆弱国家面临的债务困扰,需要所有双边官方和私人债权人分担负担。

最后,用“小院高墙”来保护美国的基础技术。美国的任务是开创数字革命的新浪潮——确保下一代技术有利于而不是反对美国的民主和安全。拜登政府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与旨在阻止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的全面出口管制是这一支柱最明确的体现,政府正计划对美国对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进行额外限制,特别是在微芯片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门。(翻译内容摘自复旦研究院)

所有这些设想到底能做到几分另说,但很明显的是,与“拜登经济学”的空洞不同,沙利文说的这些的确是在做,而且外交动作很清晰,效率较高。

不论是供应链十四国部长会,还是今天签的“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从外资部分撤离中国的情况看,整个2022年,工业有发展的只有中美两国。

实事求是讲,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有了相当的成绩,但速度并不快,当然,欧洲两面下注,部分制造业也到了中国。

而从马斯克到中国所受到的政治待遇,可以看到产业链想要被破坏是多么难的事情,特斯拉代表的是美国高端制造业,也代表了部分美国产业界的态度。

我们不去完全否定沙利文的这些设想,因为任何一个构想和计划想要真正落实和推进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对中美来说都是,但是对撕裂的美国来说更不容易。

于是只是要去分析,沙利文的这套逻辑到底会产生什么后果,它意味着什么,就对我们的应对很有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从这份政策愿望清单的底层逻辑看,当你要变革,要把“价值”置于“效率”之上时,本身就意味着对原有所有体系的背叛,它不会简单的说“想不要就不要”,你整个美国的这些工业金融业都是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如今用行政逻辑替代效率,必然会导致结果错位。

拜登不是罗斯福,随便借鉴一下社会主义的行政手段,就能完成本质转变的,在正常的竞争规则下美国不是中国的对手,那么在行政手段项下,更不是。

其次,即便建立起一个“去中俄化”的供应链体系,那需要的也是5-10年的时间,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不会允许这么长的空窗期,当前经济危机已经很严重,很快就会有比较大的反噬。

而且,这样的供应链实际是个二元结构,大部分居中的新兴经济体实际上也是与中国经济密切来往的,这也为中国绕过限制提供了条件,就像俄现在的油照样是通过印度或沙特卖向欧洲一样。

最后,去全球化的做法势必推高成本,加深美国的通胀,美联储认为印钞就能解决美国债务问题,但人人都知道这不可能。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尝试绕过美元,这对美元霸权也是致命的。

总体来说,这份战略计划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并且,还带着明显的自负和自傲,他们坚定认为,用这种方式还是可以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占得优势,但忽视了竞争最后的重要指标其实是——耐受力。

这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五年计划”,我们需要了解,美国做事从来都是多管齐下,这两天,美太空司令和海军司令都在谈对华战争,认为随时可以与中国发生打仗,美兰德智库甚至威胁轰炸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基地。

近期,根据兰德智库的分析,如果战争升级,美国可能会采取对中国境内的关键军事设施、防空系统、军用机场等高价值的军事目标进行全面轰炸的方式,以求彻底打断中国的战争潜力使中国战败。此外,美军还可以利用在日韩等地的军事基地,对中国北方的重工业基础进行袭击,包含钢铁制造厂、化工厂和炼油厂等战略物资生产基地。这个打击策略的目的是要瘫痪我国的重要军事目标和全面瘫痪中国工业,以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

因此,我们需要对全方位的竞争进行兵棋推演,不论是经济性的还是军事性的。

从当下掌握的情况看,这份经济战略的威胁还不算是很大,也不那么急迫,还可以以缠抱和加快对第三国投资来对付,但是军事方面,的确始终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我们还是穿着鞋的,但好多事只有等脱鞋才能办,这是比较麻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