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到各种新闻与事件。

与此同时,一些网络言论中丧失的道德底线和网络暴力问题也愈发凸显出来。

近日,两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则是江苏南通一对母子遭残忍杀害。

一则是妈妈因儿子在校园内被汽车碾压身亡,而她自己在无法走出悲痛和绝望后坠楼身亡。

本文将以这两则新闻为例,探讨网络暴力问题,言论可以助人,也可以“杀人”!

江苏母子遭杀害,网友反而对受害人指责下的人性失范!

这本是一起严重的恶性杀人案,在受害人喊着:“我错了,错了”不断求饶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依然用刀具残忍的连续施加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在其倒地不起时也没有停手,之后转身进屋又将另一个受害人杀害,然后迅速离开!手段之狠辣犹如在杀一只鸡,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下,足以让人震撼和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新闻底下的一些网民的评论竟然将指责的矛头指向了受害者,称两位受害人欠薪3000元是原因,有因才有果,这是报应。

一些评论充满了对受害者的歧视和嘲讽,甚至一些评论说出受害者“活该”、凶手是“情有可原”的言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有经济纠纷,被害人欠凶手3000元或者更多,这也绝对不能成为行凶的理由。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辩解或合理化这种极端暴力行为,无论是凶手还是被害人,他们的生命都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凶手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法律意识。采取极端暴力行动去杀害被害人,这不仅对受害人的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你也无法逃脱法律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网传的3000元欠薪和经济纠纷都是未经证实的消息,凭借这些不确定的信息去指责受害者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更令人震惊的是还有人赞扬凶手没有对受害人的孩子下手,这些评论真的是毁人三观,言辞之间透露着对生命的漠视和法律意识的淡薄!

而部分网民看热闹不嫌事大,随意发表毫无道德底线和歪曲价值观的评论,也在无时无刻伤害着受害人的家属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透支着社会的互信基础!

小学生校内被老师碾压死亡,母亲坠楼身亡,网络暴力是否加剧了其痛苦与绝望?

武汉的一名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开车碾压,送医抢救无效身亡,这则新闻令人痛心!孩子好好的去上学,在原本安全的学校却意外身亡,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巨大的伤害。更悲剧的是如今消息证实,孩子的妈妈也坠楼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好的一个家庭至此家破人亡!

对于任何一个妈妈来说,孩子是生命的延续,是她们最宝贵的财富。她们将自己的全部爱与关怀倾注在孩子身上,为他们提供温暖和保护。

当孩子突然离开人世,母亲必然经历巨大的心理创伤和悲痛,这种痛苦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她们失去了自己的“心头肉”,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希望和梦想,这种绝望感令人心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网民的部分评论让这位妈妈更绝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遭受不幸之后,妈妈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在校园内维权。然而,让人愤怒的是,一些网民的评论并不是给予同情和鼓励,而是纷纷将焦点聚焦在妈妈的外貌和穿着上。这种对妈妈的评头论足无疑是对她的伤害和羞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对妈妈的冷静反应提出质疑,认为她故意打扮得过于体面,甚至暗示她有别的目的,想要当网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的外貌自己无法改变,衣着得体也是最基本的礼仪。

在面对悲剧时,每个人的表现和反应都是不同的,不一定要哭着满地打滚才叫伤心!

有时候可能恰恰是表面的平静,内心才会更伤痛,因为悲伤发泄不出来。孩子妈妈在校园内的维权,有些网民评论道这么闹只不过想为了更多的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一些网民本着看热闹的心态,没有任何同情心,肆意的发表着这些毫无道德底线的评论,持续地伤害着这位孩子的妈妈和家人!

终究没有走出痛苦的母亲,在六一儿童节之后,选择跟随孩子而去,从24楼一跃而下,让人痛心!

每个人都害怕死亡,但一个人内心的绝望和痛苦可能比面对死亡更可怕。

这种绝望和痛苦可以轻易地让人崩溃,希望找到一种解脱。然而,网络上的暴力和无情言论无疑加剧了她的痛苦,最终让她无法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位妈妈身亡是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但是这些网民的评论无疑伤害了她,让她那本就痛苦的心更加绝望!

这些评论也让网络乌烟瘴气,影响着网络应有的良好氛围和道德底线,也许这些网民的评论理智一些,多一些鼓励和支持的言论,或许这位妈妈会有更多的勇气和希望面对自己内心的绝望和痛苦。

其实不单这两个事件背后有网络暴力的影响,很多热门事件背后都有!

前段时间意外爆红的“挖呀挖”的“花开富贵黄老师”受到了多少网民的抹黑造谣和诋毁言论?

之前的"胡鑫宇事件”,有多少网民攻击学校和无关单位?

央视报道“95后夫妻夜市摆摊日入九千”的新闻,连央视也遭到网暴!

就不一一举例了,大到明星和名人,小到网红和普通人都可能遭遇过网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论:

一些网络“键盘侠”和网络喷子找“问题”的角度非常刁钻,很多事情和人都是可以被喷的,虽然参与这些的人只是少数,但他们那些奇葩价值观和负面言论无时无刻的不在影响着这个网络!破坏良好的网络氛围环境,践踏着道德底线,也伤害着被网暴对象!

网络暴力的存在不是偶然,它可能来源于一些网民扭曲的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可能只是他们看热闹的心态,随口调侃的一句话!也可能是出于寻求刺激和炒作的心态,而故意制造争议和引发冲突,故意发表具有攻击性和挑衅性的言论,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回应。

首先,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金钱至上的观念导致了一些人对他人遭遇困难时的冷漠态度。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就是故事,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才是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个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些人往往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成功,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有些人甚至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冷漠态度在网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人往往以嘲笑、讽刺和攻击的方式回应他人的困境或者成就,从而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和虚荣心,这些人对网络暴力的存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网络匿名性为一些人提供了掩盖身份和肆意发泄的机会。

互联网上的沟通方式和现实生活有所不同,人和人面对面交流时,一个人说什么话都会仔细斟酌,但在网络上,有些人可以隐匿在匿名的账号背后,尽情发表攻击性和恶意的言论,而不用承担真实世界中的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匿名性不仅放大了网络暴力的影响力,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网络交流和信息传播,也削弱了一个人的道德约束和责任感!

网络暴力除了靠社会和法律的约束外,还有靠网民个人的正确价值观和一些道德底线的坚守。即使如今众多的网络平台也对此不断提高监管能力,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漏网之鱼”!

可能某天网络实行评论实名制后,那些网络暴力背后的评论者才会有所收敛,网络暴力这个问题才会有所缓解!